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患儿女,2岁,右眼睑及头部皮疹伴瘙痒3月余就诊。结合临床表现、镜下所见,确诊为头部及睫毛阴虱寄生。  相似文献   
2.
复方中药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在体外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培养DC,经复方中药作用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及ELISA法观察分泌IL-12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可明显使DC的CD83和CD86表达增高,使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增强,但是对IL-12的分泌起抑制作用。结论:复方中药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抑制细胞因子IL-12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重点介绍《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使用中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废水处理初探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实验室废水的危害性很大,然而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献却很少。许多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方法极其简单,甚至不加任何处理就排入下水道。通过对实验室废水进行调研,对其特性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处理实验室废水的无害而易于操作的各种方法,并提出了综合处理实验室废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光动力(ALA-PDT)治疗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观察3次治疗结束后皮损消退情况,皮疹消退者进入3个月观察期试验,即观察皮疹复发情况及每月测定1次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结果 187例CA患者(初发102例、复发85例)在第1次ALA-PDT治疗前及连续3次ALA-PDT治疗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外周血Treg细胞比值的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A患者外周血Treg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复发组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LA-PDT治疗后CA患者因皮疹减少或消退,外周血Treg比值逐渐下降(P0.05)。观察期皮疹第1次复发患者,Treg比值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同期未复发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3次ALA-PDT治疗后疣体全部消退患者占比70.59%,观察期3个月结束后疣体第1次复发患者占比28.03%。结论 Treg比值的高低与CA患者发病、复发密切相关;ALA-PDT治疗可通过改变CA患者皮疹状况间接影响Treg比值;3次ALA-PDT治疗可有效去除疣体,但复发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头孢硫脒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方法检索国内文献并分析头孢硫脒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结果国内文献共报道了头孢硫脒与10种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其中头孢硫脒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2h后紫外吸收曲线会发生变化。结论头孢硫脒不宜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与其他已报道药物可配伍,但建议配伍液临用现配,减少放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白念珠菌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小鼠骨髓源DCs两者分化成熟能力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和小鼠骨髓源DCs,随机分为空白组、无菌盐水对照组和实验组。光镜下观察DCs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小鼠骨髓源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 CD80、CD86及IL-12分泌量与加入的白念珠菌悬液剂量成正相关,小鼠骨髓源DCs在各组间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均P0.05);白念珠菌刺激前后小鼠骨髓源DCs形态变化程度较明显,而人外周血DCs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白念珠菌可促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和小鼠骨髓源DCs的成熟;在相同条件下,白念珠菌更易促进小鼠骨髓源DCs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银屑病的发病特点,探讨银屑病的临床缓解期和诱因.方法 对近年来随访的511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例银屑病患者的活检组织和2例皮损鳞屑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病程在1年以上的银屑病患者360例,其中半年以上的缓解期患者169例占47%.有明显诱因患者117例,其中感冒或上感后发病者65例占38%.2例活检标本的电镜观察见到空泡化细胞及胞浆内电子密度增高的颗粒.结论 (1)银屑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缓解期(临床痊愈);(2)病毒感染及个体免疫状况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抗增殖、抑制免疫及抗毒素等作用,在炎症性皮肤病中应用较为广泛。0.05%丁酸氯倍他松乳膏作为中效外用皮质类固醇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循证医学研究显示治疗湿疹、银屑病等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浸没式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技术已得较普遍的应用,但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尚存在不足。 目的:以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提供的气-液交界面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以改进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器官样培养技术。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人工皮肤器官实验,于2008-07/2009-02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角质形成细胞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王教授馈赠。 方法:将浸没式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接种到铺有鼠尾胶原的Transwell培养板套皿当中,Transwell培养板套皿每板有6个孔,每孔当中有一插件,插件悬挂于孔的边缘上,插件底面为一孔径为0.4 µm的高分子膜,距离培养板孔的底面有1.5 mm的高度,使细胞处于气-液交界面上并培养4周,然后将不同培养时段的培养物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检测,进而观察细胞分层和分化的状况。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分层和分化状态。 结果:培养2周的角质形成细胞大部分为单层结构,细胞彼此衔接成铺路石状结构,多数细胞为三角形或多角形结构,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比较饱满。部分区域细胞出现双层结构,表现为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上面铺有连接成条索状的细胞。3周的角质形成细胞大部分为双层结构,异层及同层细胞之间彼此衔接,呈索形结构,细胞核仍然清晰可见,细胞不如2周时饱满。4周的角质形成细胞部分区域为三层结构,且细胞较前变得萎缩,表现为细胞浆减少,细胞核变小。角质形成细胞进行气-液交界面培养至4周,细胞会分为3层,表层的细胞会表达终末分化的标志物角蛋白10。 结论:在Transwell培养板套皿膜上,角质形成细胞会出现分层和分化,形成体外的皮肤样器官。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HaCaT);器官样培养;气-液交界面培养;筏式培养;皮肤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