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8例,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病灶直径为0.8~5.8 cm,平均(3.3±0.75)cm,ESD手术时间为27~167 min,平均(71.0±22.6)min,ESD完整切除病灶45例(45/48,93.75%),穿孔3例(3/48,6.25%),其中1例大出血,1例食管患者ESD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经内镜下球囊扩张食管狭窄消失。所有病人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内镜随访,1例患者见肿瘤复发。结论 ESD技术对较大病变可以整块切除,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消化道SMT行ESD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课题。2008年全球约有120万肠癌病例,60多万肠癌患者死亡,已成为第三大恶性肿瘤,第四大癌症死因。肠癌患者一级亲属比普通人群患肠癌的风险高出3~6倍。因此,目前指南意见推荐肠癌患者一级亲属40岁行肠癌筛查。本研究旨在探讨肠癌患者一级亲属腺瘤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3.
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影响疾病或手术后临床结局的风险。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应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特点,制订符合个体化原则的营养支持方案。国内外文献曾推荐多种营养筛查工具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时机经三腔胃肠管给予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 方法:43例SAP病人均在人院48 h内放置三腔胃肠管行胃肠减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3).A组在患病48~168 h(平均109.2 h)经三腔胃肠管途径给予EN,B组在患病48 h内(平均30.7 h)经三腔胃肠管途径给予EN.观察病人治疗7和14 d时APACHE-Ⅱ评分、BalthazarCT积分、C反应蛋白(CRP)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 结果:治疗7d时,B组APACHE-Ⅱ评分较A组明显降低(P<0.05);CRP恢复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亦低于A组. 结论:早期(患病48 h内)给予EN,能有效地控制SAP的全身炎症反应,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三腔喂养管置入的作用。方法23例入选的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并在术后6 h行肠内营养。观察置管耐受性及腹部体征,并记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并发症和处置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够耐受三腔喂养管的置入及治疗,且无腹部不适反应;4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现出血,其中1例行内镜下紧急止血,其余3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出现穿孔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愈合。结论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三腔喂养管应用有早期发现术后出血,治疗术后穿孔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优点,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病灶病例患者为入选对象,术前行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常规行术前评估,观察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2008年12月~2009年6月我院共实施ESD手术56例进入观察,切除标本平均直径(2.56±0.69)cm,平均手术操作时间(70.24±28.35)min;手术完整剥离成功率94.6%,术中穿孔发生率5.4%,迟发性穿孔率3.6%。1例发生迟发型出血,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率92.9%,随访患者中6个月内切面愈合率91.3%,12个月内切面愈合率达100%。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灶病变局部的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胃镜检查发现的48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患者为入选对象,经超声胃镜明确病变范围及深度,应用IT刀、HOOK刀等进行ESD操作,步骤包括:①病变染色,电刀进行黏膜标记;②黏膜下注射;③环形切开;④黏膜剥离;⑤创面处理,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病变范围>4 cm者予置入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术后第2、6、12月内镜随访,评价溃疡是否愈合,以及病灶有无残留、复发。结果 48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变,病灶直径1.3~7 cm,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7.9%(47/48)。术后病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3例,灶区癌变3例,均为黏膜内癌。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9.6%(43/48)。术中出血8例,术后3例迟发性出血,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止血,余均行内镜下止血成功;穿孔2例,保守治疗愈合。随访期间,溃疡创面均愈合,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ESD作为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阿特拉斯公司的XMACII测井仪是目前许多地区进行偶极横波测量的主要工具,通过对偶极横波的后期处理可获得准确的地层横波时差及各向异性参数,所以XMACII资料测量的正确与否对后期处理存在决定性的影响。针对XMACII测量结果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依据发射次序修改曲线名称的解决方法,并结合电成像资料对该方法的准确性予以验证,为后期类似资料情况的解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性瘫痪下肢畸形的治疗疗效。方法:对428例痉挛性脑瘫患者,802个下肢畸形,采用“康复训练-手术-再康复-训练”,即康复训练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均随访5.8年,优124例,良243例,差61例,优良率85.7%。结论:针对痉挛性脑瘫所致下肢畸形,采用“康复训练-手术-再康复训练”,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性瘫痪下肢畸形的治疗疗效。方法:对痉挛性脑瘫下肢畸形采用“康复训练-手术-再康复训练”,即康复训练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本组428例,802个下肢,随访平均5.8年,优124例,良243例,差61例,优良率85.7%。结论:针对痉挛性脑瘫所致下肢畸形,采用“康复训练-手术-再康复训练”,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