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4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属于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骨折位置在肱骨外科颈以远1.0-2.0 cm到肱骨头关节面之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也存在争议。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依次切开皮肤、组织,暴露肱骨近端,选择合适的异体腓骨插入髓腔,利用同种异体腓骨的支撑作用及克氏针的撬拨作用临时复位肱骨近端骨折处,之后采用合适大小的锁定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固定。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使用锁定钢板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近年有许多研究指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可以获得更好的刚性结构。 目的:系统评价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与锁定钢板单独使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截止至2020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锁定钢板与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锁定钢板组与锁定钢板组联合异体腓骨组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变化值、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二次手术率、螺钉切出率及肱骨头坏死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纳入8项研究,共623例患者;②结果显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和单纯锁定钢板在术后随访末期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95%CI:4.29-6.84,P < 0.05)、Constant评分(95%CI:6.46-15.10,P < 0.05)、肱骨头高度丢失值(95%CI:-3.24至-2.07,P < 0.05)、颈干角变化值(95% CI:-7.20至-5.95,P <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95%CI:0.18-0.51,P < 0.05)及螺钉切出率(95% CI:0.13-0.65,P < 0.05)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但2种方法在二次手术率(95%CI:0.13-1.14,P > 0.05)及肱骨头坏死率(95% CI:0.41-2.11,P > 0.05)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提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与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变化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螺钉切出率方面更具优势,但在二次手术率及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ORCID: 0000-0003-2626-8833(涂冬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加味消瘰汤治疗淋巴结结核36例临床观察张广生,刘铮100091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淋巴结结核祖国医学称为瘰疬,是外科比较常见的慢性病。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结核药,但疗程漫长,且抗结核药又有引起肝功异常等副作用,手术治疗仅适用于病灶数量较少的...  相似文献   
3.
刘铮 《中国疗养医学》2005,14(3):226-228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北京龙兴医疗设备科技开发公司研制的LXH767TAl及LX—H767P型乳腺近红外扫描诊断仪进行乳腺疾病检查。结果近红外线扫描共检出乳腺疾病1600例,其中乳腺增生病1535例,乳腺纤维腺瘤3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18例,乳腺癌6例,乳腺囊肿5例。1600例乳腺疾病中有38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诊断总符合率为86.84%,其中乳腺增生病为91.67%、乳腺癌为85.71%、乳腺纤维腺瘤为84.62%、乳腺囊肿为83.33%。结论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通过对1600例乳腺疾病近红外线扫描图像特点分析及与病理结果相结合提出了近红外扫描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盂县女性农民高血压发病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35~59岁非高血压女性农民为对象,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调查1196人。6年后复查1046人,新发高血压137人,年标准化发病率2.24%,发现体重超重、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服避孕药年限与高血压的发病成正关联。体重超重组(体重指数>24))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4.74%,其比值比(OddsRatio,简称OR)是<体重指数20组的5.39倍;TC/HDL-C比值>4.8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8.26%,其OR是<4.0组的5.22倍;服避孕药10年以上高血压发生率为30.99%,其OR是不服避孕药组的4.13倍。本研究表明,女性高血压的可能发病因素为体重超重、高TC/HDL-C比值、长期眼避孕药、膳食高钠和低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柱创伤患者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脊柱创伤手术,实验组40例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70.3±8.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9.5±5.3)ml,平均住院时间为(9.8±1.6)d,对照组分别为(108.6±10.3)min、(257.6±7.8)ml、(14.6±2.2)d,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感染,2例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漏,并发症几率是20%,实验组有2例感染,1例神经损伤,并发症几率5%,两组并发症几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手术时间比较短,出血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辅助PBL-CBL教学模式在急诊留学生实习教学中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效果。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80名留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组接受微信平台辅助PBL-CBL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综合考试成绩。结果综合考试方面,在病例分析方面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调查问卷方面,实验组在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微信辅助PBL-CBL教学模式适合在急诊留学生临床实习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胸科手术术中发生气胸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一例肺叶切除术中突发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例患者在进行肺叶切除过程中突然出现血氧饱和度、血压进行性下降,并出现心跳骤停.结果 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胸片等检查确诊为健侧肺张力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生命体征稳定后顺利完成肺叶切除.结论 胸科手术中如出现1、突发血氧饱和度、血压进行性下降,2、一侧呼吸音突然消失,3、气道压迅速升高等情况应考虑气胸可能,尽早行床旁胸片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是一种抗胆碱类新药,可选择性地作用于M1、M3受体,而对M2受体无明显的拮抗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产生的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1]。故现该药被广泛应用于麻醉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休克、呼吸系统疾病及戒毒治疗,但其在阻断外周胆碱能受体的同时也可能影响中枢胆碱能受体功能[2],大剂量应用会明显增加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3]。临床工作中,由于盐酸戊乙奎醚在心脏方面的优势,常作为麻醉医师推荐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0.
李亮  隋梁  刘铮 《广东医学》2016,(14):2087-2087
患者,男,4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周于2013年8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自己触及下腹部一包块,无腹痛,无腹胀,无恶心,无呕吐,无黑便等症状。体格检查:触及左下腹部一包块,包块下极伸入盆前,无法触及,触及上极,呈球形,直径约15 cm,表面光滑,可推动,无压痛。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术前增强CT发现肠系膜肿物,诊断为:肠系膜间质瘤。术前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正常。检查及术前准备完善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中段肿物,与盆腔腹膜及膀胱浆膜粘连,游离后见肿物呈橄榄型(图1),约20 cm ×12 cm ×12 cm,表面光滑,术中探查未发现其他病变,距肿瘤两端各3 cm切除肿物及小肠,小肠予切割闭合器行逆蠕动侧侧吻合。术后予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恢复顺利。术后病理为小肠平滑肌肿瘤,细胞核无明显异性性,核分裂像罕见,1个/50HPF,未见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CD117(-), CD34(-),Dog(-),Ki-67约10%;desmin (+),h-caldesmon(+);S-100(-)。术后定期复查,第1次为术后半年,其后为每年1次,行腹部增强CT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