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病人发生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3例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的脑出血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10例,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7例,钻孔引流术16例。结果 术后死亡1例(3%)。32例平均随访6个月,依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5例,Ⅴ级2例。结论 对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的脑出血,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相关指标参数,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态、临床意义以及肝癌切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群的表达频数,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征及肿瘤TNM分期的关系,并进一步观测肝癌切除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频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CD4^+Foxp3^+、CD4^+CD25^+T细胞频数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调节性T细胞群表达和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肝癌切除术后第1天调节性T细胞频数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周时调节性T细胞表达出现最高峰。结论: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群表达增加;调节性T细胞可能主要在肝癌病程演进的较早阶段发挥作用;肝癌切除可能降低肿瘤相关性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oyama分型在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Toyama分型计划手术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损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感染5例,行腰大池置管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麻木感1例,自行缓解。术后随访1~3年,平均21个月;肿瘤全切除的病人无肿瘤复发;1例次全切除病人局部复发1例;21例均未发生脊柱畸形。结论 Toyama分型几乎囊括了所有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详细描述了各亚型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脑皮层能够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控,其机理的研究对心律不齐、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的诊疗与防控有重要的价值。同步采集27名健康被试在静息和70°直立倾斜实验(HUT)中前额叶皮层(MPFC)的近红外光谱和心电、连续血压及胸阻抗信号,通过心率变异性、格兰杰因果方法(GC)等研究心血管参数的变化,以及MPFC血流量与交感/副交感输出流(由nLF和HF表示)、RRI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HUT实验中心输出量(CO)平均减少24%(P0.001),心率(HR)增加35%(P0.001),舒张压(DBP)升高7%(P0.001),收缩压(SBP)在HUT初期降低,但均值较静息状态无明显变化;nLF逐渐增强,HF逐渐减弱,随后分别保持高于38.75±9.25 vs58.62±8.58(P0.001)和低于1.11±0.76 vs 0.80±0.48(P0.05)静息状态的稳定水平;MPFC血流量与交感和副交感输出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66;GC分析显示频段特异性,在0.04~0.15 Hz(主频0.1 Hz)频段表现为"脑→心"(P0.05),而在0.15~0.4 Hz(主频0.3 Hz)频段表现为"心→脑"(P0.001)。研究结果表明:HUT能引起显著的心血管响应,主要由交感和副交感输出流所调控;MPFC参与该响应过程,且由主频0.1 Hz的低频振荡信号(~0.1 Hz)介导其与自主输出流的联系。研究发现脑-心耦合的新证据,即健康机体在直立应激过程中的脑-心交互特征,~0.1 Hz振荡信号在介导MPFC调控自主输出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方法对21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分为肝胃郁热组82例、脾胃虚弱组68例、气郁痰阻组60例。另设50例内镜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对患者的内镜分级及食管黏膜病理学改变进行评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食管黏膜组织CDK4、Cyclin D1、p16、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内镜及病理积分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气郁痰阻证。肝胃郁热组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的表达最高,气郁痰阻组食管黏膜p16的表达最高。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内镜及病理积分存在明显差异,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建立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模型, 以提高临床诊断的规范性及准确性。方法 收集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7 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年龄≥15岁、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检查阴性, 且从未因结核病应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不规范化疗未满1个月已确诊的200例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患者和212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两类, 一类为训练样本, 一类为考核样本, 两类样本比例为3∶1。通过对训练样本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诊断模型, 并以训练样本的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能力, 再使用考核样本对建立的诊断模型进行前瞻性考核。结果 对训练样本临床观察指标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1.2、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 35kU/L、全血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咳嗽≥2周、有咯血或者痰中带血、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并发其他疾病、病灶发生于单侧或两侧的肺上叶尖后段和(或)下叶背段和空洞形成是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与非结核性肺部疾病鉴别的相关独立因素[Wald χ 2= 7.264, P= 0.007, OR(95%CI)= 3.433(1.400~8.417); Wald χ 2= 17.114, P= 0.000, OR(95%CI)= 6.980(2.780~17.524); Wald χ 2= 63.643, P= 0.000, OR(95%CI)= 19.283(9.320~39.894); Wald χ 2= 5.557, P= 0.018, OR(95%CI)= 0.434(0.217~0.869); Wald χ 2= 6.237, P= 0.013, OR(95%CI)= 0.255(0.087~0.745); Wald χ 2= 24.930, P= 0.000, OR(95%CI)= 0.126(0.056~0.284); Wald χ 2= 12.062, P= 0.001, OR(95%CI)= 10.139(2.743~37.746); Wald χ 2= 16.224, P= 0.000, OR(95%CI)= 4.428(2.147~9.135); Wald χ 2=16.228, P=0.000, OR(95%CI)=14.437(3.939~52.919)]。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为曲线下面积(AUC)=0.881(95%CI:0.839~0.915), 最佳临界值为0.42, 诊断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6.10%。经考核样本检验, 建立的诊断模型对两组患者总的准确判别率为79.61%(82/10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敏感度和准确率均较高, 可以作为临床医师诊断病原学阴性初治肺结核的辅助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病变特征.方法 AIDS/HIV视网膜病变患者52例8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2例67只眼,女性10例13只眼,男女比例为4.2:1;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3±1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眼底检查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眼底病医生完成.观察所有患者的眼底病变特征.17例患者24只眼随访时间2 d~2年,随访时间中位数125 d;其余35例患者56只眼因死亡或在外地未能复诊.观察随访患者的眼底病变发展情况.结果 52例患者80只眼中,双眼发病28例56只眼,占患眼的70.0%;单眼发病24例24只眼,占患眼的30.0%.眼底检查发现,52例患者80只眼中,眼底表现为棉绒斑46例72只眼,占患眼的90.0%,其多位于视盘旁颞上或颞下血管附近,少数可散布于全后极部血管旁;单纯视网膜出血6例8只眼,占患眼的10.0%,表现为后极部火焰状、点状出血或Roth斑.表现为棉绒斑的72只眼中,单纯棉绒斑57只眼;合并视网膜出血15只眼,其出血部位多位于棉绒斑旁.完成随访的17例24只眼中,随访时间小于2周病灶无明显变化3例3只眼;原有棉绒斑或出血1~3个月后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消失11例18只眼,其中5只眼在后极部其他部位出现新棉绒斑或出血;起初表现为棉绒斑样病变,但在随访1~5个月后原病变发展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例3只眼.结论 AIDS/HIV视网膜病变的最常见眼底表现为棉绒斑.  相似文献   
10.
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人们认识到几乎所有人类肿瘤都是由表观遗传学异常与基因改变共同引起并促进其演变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主要包括DNA甲基化改变和组蛋白修饰,这两种调控模式本身及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可导致印记丢失,染色质重塑,非必需重复序列的转录、基因的异常活化以及抑制肿瘤发生和演进基因的异常沉默等,在异常的克隆性增生和癌性增生的级联事件起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酵母模型中的研究更深入的理解了肿瘤干细胞的定义以及引起肿瘤的相关分子机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各种特性,优化肿瘤的早期诊断,改善肿瘤的预后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