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PEI-NHAc-F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90只健康棕色雄性挪威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1 mL 荧光素钠(200 g·L-1)加入10 mol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混合物中搅拌30 min,再加入10 mo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3 h。然后将该溶液加入到5 mL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76 g·L-1)中,剧烈搅拌3 d获得PEI-NH2-FS。将2 mL三乙胺加入到PEI-NH2-FS原液中,30 min后再将1 mL的乙酸酐加入混合物中搅拌24 h,合成PEI-NHAc-FS。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PEI-NHAc-FS的结构,并对合成的NPs结构进行表征;CCK-8检测其细胞毒性。选取30只大鼠,根据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浓度(5 g·L-1、10 g·L-1、50 g·L-1)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眼底摄像,采集大鼠眼底血管荧光素图像。用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后,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通过眼底血管造影成像观察病灶处渗漏。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20只,于注射后10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荧光冰冻切片。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行组织切片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检测。采用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观察PEI-NHAc-FS NPs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通过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到荧光素钠与PEI成功耦合。发射荧光光谱显示,游离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出现在546 nm和544 nm处。CCK-8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 h、24 h后,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用10 μmol·L-1 PEI-NHAc-FS NPs处理24 h和未处理之间细胞存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中,均仅显影视网膜主要血管,不能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而在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可清晰地显示视网膜主要血管及微血管的结构,且在注射后30 min时血管荧光强度基本相同。PEI-NHAc-FS NPs组在60 min时荧光强度已基本消失,而游离荧光素钠组仍保持较强的荧光强度。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经尾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视网膜血管内可见荧光成像;同时病灶部位可见荧光渗漏。游离荧光素钠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强,对视网膜组织有较强的吸附和渗透作用,而PEI-NHAc-FS NPs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弱,对视网膜组织吸附较弱。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对造影剂进行体内生物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PEI-NHAc-FS NPs安全性较好。结论 PEI-NHAc-FS NPs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
于靖  姚璐  张悦  孙志蓉  王鼎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8):1476-1480
为了解中药材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采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并借助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中药材配方施肥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涉及的中药材种类不断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华东、华中、西北和西南中药区的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多,多为这些中药区内的道地药材和道地产区的研究探索和技术应用,但相关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突变前后的蛋白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从而探讨酰基转移酶Lov D活性提高的原因。方法对酰基转移酶的平面结构进行拟合,通过底物通道NVR2.1计算软件得到Lov D的主要底物,在酶活性测定过程中计算均方根偏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和势能、G0和G5的均方根波动(root mean square fluctuation,RMSF)数值、主要α螺旋区域I与通道周围其他螺旋区域的距离等指标。结果 RMSD和势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叠合后的蛋白结构组成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换;G0和G5的RMSD数值比较表明,G0和G5整体的运动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G0和G5的RMSF数值比较表明,4个局部柔性峰值微弱变化区域和1个柔性变化较大的区域;通过底物通道计算软件得到Lov D主要的4条底物通道,α螺旋区域I是形成通道的核心螺旋区域;比较G0和G5的主要通道的宽度、长度、弯曲率等数值,突变后G5的主要通道变宽、变短、弯曲率变小;G5的距离变大。结论远距离的突变使得Lov D活性提高是由于α螺旋I末端的柔性变化,导致α螺旋I的运动的变化,使得在α螺旋I附近底物通道变短、变宽、弯曲率减小。这些变化可能降低了底物进出主要通道的阻力,使得参与酶催化的底物在通过这些通道的时候的速率加快,从而使得催化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柴胡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其主要药理活性成份为柴胡皂苷,本篇概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柴胡提取物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别从神经系统作用、免疫调节作用、脏器保护作用、抗肿瘤、解热镇咳以及心血管、血液系统、抗肺纤维化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了阐述,为临床应用提供确切的理论支持,开阔了诊疗思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柴胡的临床意义,希望提高柴胡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对幽门螺杆菌(Hp)在体外是否存在抗菌作用,比较在不同药物浓度条件下该药物对Hp标准菌株NCTC11637的杀菌作用。[方法]选取Hp NCTC11637(对照),随机抽取的5株临床耐药株作为实验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在空白对照组(CK)和含不同药物浓度(0.5×MIC,1.0×MIC,2.0×MIC)的布氏肉汤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等量Hp悬浊液,分别于0、4、8、24h等比稀释,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培养72h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对Hp标准菌株的MIC值为8~16mg/ml,对5株临床耐药株的MIC 2~8mg/ml不等,平均MIC值为7~8mg/ml(MIC值均为折合后生药剂量),不同浓度的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在4、8、24h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的杀菌作用。[结论]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对Hp标准菌株及临床耐药株均具有体外抑菌作用,该药物制剂对标准菌株NCTC11637具有明确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效能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作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细胞模型,研究缓激肽(bradykinin,BK)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发生EMT的影响,并探讨BK对PVR的影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分别作用于ARPE-19细胞24 h、48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确定TGF-β1浓度及作用时间;利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EMT标志蛋白E-钙黏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波形蛋白(Viminten)表达情况;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Smad通路下游pSmad3和Smad7的表达。结果 TGF- β1刺激ARPE-19细胞后可以成功诱导EMT体外细胞模型。当TGF-β1浓度为10 μg·L-1、作用时间为48 h时,细胞增殖最明显。BK在TGF- β1诱导的EMT中可以降低α-SMA、Viminten的表达,升高E-钙黏素的表达并且降低细胞迁移能力。这些影响能被BK-2受体拮抗剂HOE-140逆转。TGF-β1诱导ARPE-19细胞发生EMT时,pSmad3表达量升高;TGF-β1刺激前给予BK刺激,pSmad3表达量减少;加入BK前预敷HOE-140,然后给予TGF-β1刺激,BK作用减弱,pSmad3表达量升高。Smad7表达趋势与pSmad3表达趋势相反。结论 10 μg·L-1 TGF-β1可导致ARPE-19细胞发生EMT。BK通过TGF-/Smad信号通路上调Smad 7的表达、下调pSmad 3的表达,从而逆转TGF-β1诱导的EMT。提示BK可能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PVR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微小核糖核酸(microribonucleicacids,miRN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miRNA的表达量与AMD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AMD患者6例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6名正常人为对照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组血液中miRNA的表达量。扩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共纳入126例AMD患者和140名正常人,检测其血液样本中miRNA的表达,比较两组人群间miRNA的表达量差异。结果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共检测出216个miRNA存在表达差异(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111个miRNA表达量上升,105个miRNA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扩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AMD患者中,miR-27a-3p、miR-29b-3p、miR-195-5p的表达量显著上升,同时,湿性AMD患者血液中miR-27a-3p的表达量高于干性AM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MD患者外周血中miRNA表达量水平有明显变化,miR-27a-3p、miR-29b-3p、miR-195-5p可能成为AMD血清学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的聚乙二醇星型高分子(S-PEG)负载雷珠单抗(RBZ)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对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Nano-ZS型纳米粒度分析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对合成的材料S-PEG-ICG-RGD-RBZ NPs(SPIRR NPs)进行表征测试,应用SPIRR NPs分别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以及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情况。建立C57BL/6小鼠CNV模型,尾静脉注射SPIRR NPs后行眼底照相、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对CNV面积进行测量,检测小鼠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变化以观察SPIRR NPs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 成功制备材料SPIRR NPs并对其进行表征,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SPIRR NPs具有良好的体外安全性。在HUVEC管腔形成实验中,正常对照组、VEGF干预组、低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管腔节数分别为55.00±16.00、110.00±13.00、44.67±14.36及25.33±17.00,管腔节点数分别为16.00±4.58、31.67±5.51、12.67±5.03及8.00±5.20,管腔节段数分别为20.67±7.37、45.33±8.08、14.33±6.03及7.67±6.66,相对管腔长度分别为1.00±0.00、1.51±0.08、0.97±0.18及0.75±0.1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EGF干预组的管腔节数、节点数、节段数及相对管腔长度均有大幅度增加,两治疗组各指标均较VEGF干预组显著降低(均为P<0.05)。静脉注射后,脉络膜ICGA可见SPIRR NPs靶向至CNV病灶部位并长期留存,FFA可见荧光渗漏信号减弱, RPE-脉络膜-巩膜铺片可见CNV病灶面积明显缩小。结论 RGD修饰的S-PEG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载体,可以将抗VEGF药物运送到CNV区域,并且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CNV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3种不同止血方法在鼻内窥镜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术后根据使用不同止血材料选择更为恰当的护理方式.方法 将123例各类鼻内镜手术分3组:A组67例凡士林纱务填塞;B组64例高分子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藻酸钙敷料填塞;C组79例凝胶材料或凝胶材料 藻酸钙敷料填塞,对比观察术后出血和并发症情况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①术后出血:A组8例,B组21例,C组1例;②术后并发症:包括鼻中隔血肿、中鼻甲粘连、纸样板损伤,A组3例,B组8例,C组6例;③头痛:A组51例,B组18例,C组7例.结论 不同填塞材料各具优缺点,术后应该针对使用不同止血材料采用不同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