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最常见的成人运动神经元疾病,以进行性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为主要特征。ALS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无力和萎缩、延髓性麻痹及锥体束征,多数患者于发病后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ALS按起病方式可分为散发性ALS(sporadic ALS,sALS)和家族性ALS(familialALS,fALS),二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及临床特征。约5%~10%的ALS患者  相似文献   
2.
2011年笔者有幸获得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资助,到美国Baylor医学院神经内科和全美最大的私立医院Methodist医院的神经内科参观学习。期间主要在神经内科病房和运动障碍门诊学习,因此,有机会了解两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情况,并对中美两国住院医师培训进行了一点比较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文总结近1年来阿尔茨海默病转化医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检测方法及靶向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基底节区和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大量缺失[1];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和记忆力减退,致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野生型星形胶质细胞(ASC)和运动神经元VSC4.1(VSC)共培养时两者产生活性氧(ROS)的相互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比较ASC和VSC在单独培养和共培养时受到兴奋性刺激后生长抑制率;ASC与Hoechst 33342标记的VSC共培养或分别单独培养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2种情况下两者产生ROS的能力。结果: 较高浓度谷氨酸刺激可使共培养的混合细胞抑制率(IRVSC+ASC)明显高于星形胶质细胞抑制率(IRASC),而较低浓度时IRVSC+ASC高于IRVS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发现共培养时VSC产生ROS水平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的VSC,且前者在15 min时出现明显升高,而单独培养的VSC产生的ROS在5 min内达到峰值后即逐渐降低;共培养时ASC产生的ROS在10 min时出现明显升高。结论: ASC和VSC共培养时ASC可降低VSC静息时的ROS水平,在受到兴奋性刺激后ASC延长VSC产生高水平ROS的时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分离方法原代培养所获小胶质细胞的的生物学差异.方法:分别采用振摇法和温和消化法从胶质细胞/神经元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通过1,1'-己二酸双酯-3,3,3',3'-四甲基吲哚菁标记的低密度脂蛋白活体标记显示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分别用Griess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小胶质细胞经脂多糖刺激后释放的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温和消化法小胶质细胞的得率是振摇法的5.7倍,且其获得小胶质细胞的纯度(99.9±0.1)%远高于后者.温和消化法所获的小胶质细胞转化为静息状态需要的时间较振摇法明显缩短;经脂多糖刺激后,振摇法所得的小胶质细胞释放NO和TNF-α的水平均较温和消化法者高.结论:温和消化法在小胶质细胞的得率、纯度以及与静息状态的相似性方面明显优于振摇法,因此应在与小胶质细胞有关的实验室研究工作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表达人α-synucleinA53T的转基因小鼠嗅觉功能的检测和比较,确立一个可供研究帕金森病早期嗅觉障碍发病机制的模型。方法选取不同月龄的表达人α-synucleinA53T的转基因(TG)小鼠与同窝野生型(WT)对照小鼠;转棒试验评估10月龄TG小鼠随意运动功能是否发生变化;DAB法观察10月龄小鼠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一步验证小鼠是否发生运动功能改变。通过气味鉴别及适应试验,观察小鼠对已熟悉的同种气味的短期记忆能力及适应能力,判断小鼠对陌生气味的辨别能力;通过长间隔记忆试验,检测小鼠对已经暴露过的气味在一定间隔时间后再次暴露的记忆能力;通过隐藏颗粒试验,检测小鼠对食物气味的感知能力,反映嗅觉阈值的水平。结果转棒试验和多巴胺能神经元观察结果均显示10月龄TG小鼠的随意运动功能尚未发生改变。6月龄TG小鼠出现对气味辨别能力的下降,对新旧两种气味的识别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10月龄TG小鼠表现出更明显的气味识别缺陷(P=0.295)。6月龄TG小鼠寻找到食物的时限长于WT小鼠(P=0.015)。各年龄段小鼠短期记忆及适应能力均正常;但9月龄TG小鼠表现出长期(两次试验间隔时间60、80、100 min)记忆能力减退。结论表达人α-synucleinA53T的转基因小鼠在运动功能改变之前出现嗅觉障碍,表现在气味辨别、记忆、感知能力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模拟帕金森病早期嗅觉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黑质注射脂多糖致大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下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黑质内注射脂多糖对黑质纹状体系统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 3组和对照组D ,取各组大鼠纹状体和黑质组织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 电化学法 (HPLC ECD)检测该部位的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 :A、B、C 3组纹状体、黑质部位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明显并持续降低 ,较D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纹状体、黑质部位 5 羟色胺含量仅有一过性变化。结论 :黑质内注射脂多糖能使纹状体、黑质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环境神经毒素MPP~ 对线虫的毒性影响并探讨其毒性机理。方法以人源α-synuclein转基因线虫作为动物模型,用MPP~ 处理该线虫,观察MPP~ 对线虫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其生存能力的影响。通过供给OP50以提高线虫体内ATP的水平,对比分析ATP水平、蛋白质异常沉积等重要指标,探讨二者在MPP~ 引起的转基因线虫的病变中所起的作用。结果MPP~ 能够引起线虫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线虫虫体的死亡;尽管进食OP50也会引起α-synuclein的沉积,但进食OP50能够提高体内ATP的水平并缓解MPP~ 的毒性。虽无直接证据证明α-synuclein沉积对神经细胞的影响,但结果提示,在该转基因线虫中,与蛋白质的异常沉积相比,MPP~ 导致的ATP损耗是其毒性作用的最主要诱因。结论MPP~ 可以引起α-synuclein转基因线虫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虫体的死亡,其毒性的主要原因是ATP损耗而不是α-synuclein的异常聚集(沉积)。  相似文献   
10.
Hallervorden-Spatz 病(Hallervorden-Spatz disease,HSD)即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Hallervorden和Spatz在1922年首先报道.该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步态异常,语言障碍,可伴有智力减退和共济失调等,早期诊断困难.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HSD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