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完全免费   7篇
  预防医学   7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起严重的正己烷职业中毒事故报告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起严重的正己烷职业中毒事故报告林斯星陈嘉斌吴子俊陈秉炯李来玉正己烷作为溶剂在工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近年来随着纯正己烷消耗的迅速增加及其在混合溶剂中的含量的升高,国外已有不少正己烷引起周围神经病的报道,但国内报道极少,故我国还没有正己烷的车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纠正低氧血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指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毒物中毒(包括有毒气体吸入)等所引起以弥漫性肺实质细胞损伤、肺水肿和微肺不张为病理特征,并以严重低氧血症为临床特点的肺部炎症和通透性增加的综合征.两者概念相近,仅严重程度不同.1967年Ashbaugh等[1]首先提出成人呼吸窘迫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Adults)后,在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研究取得快速进展,1971年定名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2],1994年欧美ARDS学会为指导临床实验,统一了ARDS的定义和诊断标准[3].并推荐使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相似文献
3.
广东突发化学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资源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发生突发化学事故时,进行快速、准确、简便、实用的危害评估,并提供应急救援技术援助,指导相关部门进行化学救援工作。方法通过对广东省珠海市危险化学源资料收集与分析,确定毒物种类,选定不同毒物的数学扩散模型,建立一个开放的计算机评估平台。结果该系统结构包括事故设定、危害评估、救援方案、医学应急、档案管理等功能模块,并包括建立化学品毒性数据库,便于对化学事故危害评估并提供应急救援措施。结论该系统的研制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可以对广东发生的突发化学中毒事故进行定量危害评估,提出相应的医学应急救援预案、毒物应急救援方法措施,为政府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决策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口腔黏膜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口腔黏膜损害的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8年7月以来收治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病人口腔黏膜、皮肤方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规律。结果 74 例药疹样皮炎口腔黏膜损害者47例,占63 .5%,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渗血渗液。皮疹类型较重口腔黏膜损害越严重,造成继发感染的机会就越大。结论 口腔黏膜损害是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和引起全身感染的重要原因,黏膜损害的治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正己烷对接触者肝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正己烷中毒是否对肝脏有损害.方法对33例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60例接触正己烷的员工和无毒物接触史的30名工人进行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①中毒组出现食欲不振占78.8%、恶心占30.3%,而接触组食欲不振占16.7%,无恶心主诉;②正己烷中毒组人员球蛋白(GP)异常高,与接触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接触正己烷的员工以及中毒病人肝脏B超回声稍粗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触时间越长,肝脏B超回声增粗的比例越大.结论正己烷接触者肝功能部分指标异常率高,肝脏B超显示肝脏的纤维化率较高,提示接触正己烷有肝脏损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己烷作业工人尿2,5-己二酮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己烷作为饱和脂肪烃类的溶剂在工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 ,其毒性分类属低毒类 ,但因其高挥发性和高脂溶性 ,且有蓄积作用和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国内外已考虑为高危险性毒物[1] 。近几年来 ,广东省发生多起正己烷引起周围神经病的中毒事故。为探讨接触正己烷与代谢产物尿 2 ,5 -己二酮的关系 ,我们对生产过程中接触正己烷的 6 0名工人进行尿中 2 ,5 -己二酮的测定。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广东省深圳市三间使用正己烷工厂的接触工人6 0名 (男 30名 ,女 30名 ,年龄 17~ 2 3岁 ,接触工龄≤ 1个月~ 7年 ) ,把接触工龄不同分为 2个组 (≤ 1个…  相似文献
7.
84例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病人手部末梢循环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病人手部末梢循环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省84例职业性HAVD病人手部末梢循环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 84例HAVD病人,其中轻度72例,中度12例.确诊时年龄(37.4±7.4)岁,工龄(6.7±3.2)年,症状持续时间(2.4±1.8)年.临床症状以手麻多见(92.86%),手痛较常见(67.86%).体征以手指痛觉减弱、触觉减弱多见(分别为89.29%、82.14%),振动觉减弱、皮温下降较常见(均各占58.33%),两者的发生率相近(P>0.05).冷水复温试验(cwLT)异常者占95.23%,双手对称分布.医生检见振动性白指(VWF)者占16.67%,中度HADV的发生率较高(P<0.001).CWLT诱发VWF者占8.33%,洗衣服诱发者占13.10%,多发生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远端指节和中间指节;双手发生时,发生的手指、指节相同.洗衣服诱发VWF的效果较优.结论 VWF反映HAVD手部末梢循环障碍严重程度.洗衣服诱发VWF效果优于CWLT的诱发效果.皮温下降指标可作为HAVD的早期识别、诊断指标和卫生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接触高水平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高水平苯接触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情况及治疗原则和疗效.方法 观察4例职业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栓情况.4例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于发病后脱离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接触并住院治疗,给予雄激素治疗,未采用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给予雄激素刺激造血,辅以利血生、复方皂矾丸等治疗.在半年内治愈,雄激素治疗时间未超过6个月.结论 2例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涂片表现不典型,结合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更高,高水平苯接触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异常是由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即使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3起三甲基氯化锡中毒事故7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甲基氯化锡(TMT)中毒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要点。方法收集1998-2006年13起TMT中毒事故76例病例,对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12起中毒事故为塑料加工引起,1起为食用TMT污染猪油所致;TMT中毒的潜伏期为12h~26d,多数为3~6d,平均住院时间22.3d;主要症状为乏力(81.6%)、头晕(47.4%)、食欲不振(39.5%)、胸闷(21.1%)、腹痛(13.2%)、发热(13.2%)、记忆力下降(11.8%)、恶心(11.8%),肢体麻木(10.5%)和昏迷(7.9%)等;低钾血症发生率为81.6%,多数可持续1周以上,血钾下降与尿碱化有相关性,关联系数为0.526(P〈0.001);有些病例中5种心肌酶水平升高;肝损伤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约30%升高;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分别达48.7%和51.3%,部分病例出现U波、ST-T段改变等;尿锡浓度〈0.168~927.000mmol/L,中毒程度与尿锡浓度无相关性。2例为代谢性酸中毒;47例中毒者尿钾浓度与血钾下降、中毒程度亦有相关性(P〈0.01)。主要治疗方法是早期、足量、持续补钾,除1例中毒昏迷2d后才送院治疗发生死亡外,其余75例均治愈。结论低钾血症是TMT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中毒较重的病例还可出现大脑边缘系统损伤症状;早期持续足量补钾,积极改善脑组织代谢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三甲基锡中毒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急性三甲基锡中毒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修订国家《急性三甲基锡中毒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具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急性三甲基锡中毒病例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三甲基锡中毒的潜伏期可因毒物侵入途径和剂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与剂量呈负相关。发病早期主要症状为乏力伴近事记忆障碍,上述症状出现2~4d后可突然出现明显精神症状或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低血钾在早期已经发生,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尿锡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价值。脑电图检查阳性率较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较密切关系。结论三甲基锡对人体具有高度毒性,职业中毒以亚急性多见;中毒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突出表现为精神障碍或癫痫,且与病情的严重度相一致,其发生和程度可作为诊断分级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