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4篇 |
完全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57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三项改革联动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61,自引:18,他引:43
郝模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4-11
文章从医院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三项改革联动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继而分析包含管理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三项改革联动步骤,尤其是突破口。文章认为三项改革联动的突破口是:改革医院支付方式和补偿机制,变现有按服务项目支付为“总量控制与按服务量支付”,能形成医院主动追求“内涵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经营氛围。这在种环境下,医院只有成本最小化,方能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三项改革联动的基本目的就有望一揽子解决。在此基础上,推导医院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2.
医药分业的利益驱动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郝模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42-45
文章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如果我国实行“医药分业”政策,医疗机构表面上是直接的利益受损者,而广大的药品消费者或支付者将是最终的利益受损者,也就是说消费者或支付者将为“医药分业”埋单;药品流通渠道(批发和零售)和生产商是政策受益者。政府将面临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或增加医疗机构补偿的压力,也将面临着是让医疗机构发展停顿还是医疗服务费用非常规增长的两难抉择,还将面临着通过牺牲医疗机构利益、消费者利益或政府加大投入来扶持药品流通渠道的道义上指责。日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正在实行的“渐进性的医药分业”政策,这些问题已然显现雏形。实施医药分业政策的理想境界是:药品价格总体下降26%~30%,将469亿元~547亿元的药品毛利化作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调整幅度,以后,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按物价指数逐年调整。 相似文献
3.
社会互动:医院补偿机制恶性循环模型逻辑推论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思路,应用层次分析法,逻辑推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直接相关因素和间接促发因素,总结出焦点问题和一系列与卫生系统有关的社会问题的作用机制模型,即社会互动:医院补偿机制恶性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4.
5.
6.
社区卫生服务的系列研究概述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目的为了了解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难点,使社区服务的功能到位。方法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表的调查。结果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7项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的难点与影响程度,功能到位的前提条件与优先顺序及政策保障,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功能不到位的原因。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因补偿差异导致被动应付,只要解决投入和如何投入等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是可以到位的。 相似文献
7.
公立医院托管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通过分析公立医院实行资产经营委托管理目标责任制(以下简称托管制)的实践,探索这一改革形式的可行性,为推进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 采用焦点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江苏无锡市公立医院管理改革的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果 医院托管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实施医院托管改革是现阶段公立医院深化改革的一种思路。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已具备了一些初步条件,但尚需政策环境的支持,今后还要在人事分配制度、资产监管、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国家要鼓励探索,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8.
解决药品市场混乱的宏观策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文章依据政策制定科学化程序,在逻辑推论“药品市场混乱”的直接相关因素和间接促发因素基础上,总结出药品市场混乱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模型,即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恶性循环模型,针对根源研制并论证了相应的政策思路模型,即医疗资源最优利用模型。提出实施该政策思路并能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是在政府统一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总结出从医疗机构入手,解决药品市场混乱政策思路实施的逻辑顺序依次为:控制药品费用总量;逐步控制药品毛利,摆脱医疗机构对药品的依赖性;加强药品市场的管理,完善市场“游戏规则”并研制了各相应步骤中的关键技术。逻辑推论的政策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表明,上述政策思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政策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医药卫生与医疗保障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描述了目前国内任何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研制和实施时面对的中短期(2-5年内)工作重点-我国医药卫生、医疗保障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要形成卫生事业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必须在短期内克服和解决四方面逻辑相关的问题:如社会和卫生两方关注的表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医保改革将缺乏有效运作条件;两者也导致医院内部改革缺乏动力,卫生事业发展 突破性进展;区域卫生规划在上述基础上极有可能流于形式。另外,医疗卫生机构在体制和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滞后于宏观神经经济改革的进程,也给上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披上了模糊的色彩,文章依据研究结果,分步阐述了短中期规划中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谁之过?--论"看病贵"问题的成因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该文试着从社会互动过程来分析看病责问题的形成过程以及各方责任。文章认为财政部门的“资金自筹”政策是看病责问题出现的起始点,物价部门的收费政策“僵化”是看病责问题严重的催化剂.医院对财政和物价政策的顺应成了问题的滋生地,而不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使得看病责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无序的医用品和制药业市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