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完全免费   4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1.
关于农村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卫生行政部门,在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县(市)一级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但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卫生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大量繁重业务工作的承担者和创新工作思路的实践者.切实发挥好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作用对做好当前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防治非典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石家庄市17个农村县(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工作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指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开展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105个监测点内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开展情况,计算各检测项目的比例、比较其差异。结果 752家医疗机构开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比例分别为97.5%(733/752)和91.4%(687/752);淋球菌培养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核酸检测的比例分别为48.4%(364/752)和23.4%(176/752);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各检测项目的比例均<40%。其中,省、地市及县区级医疗机构开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比例均>90%,开展淋球菌培养的比例分别为66.9%(83/124)、46.9%(197/420)和47.4%(82/173),开展CT核酸检测的比例分别为29.0%(36/124)、25.0%(105/420)和19.7%(34/173)。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梅毒与淋病检测项目、CT核酸检测的比例高于民营/合资医疗机构,皮肤性病专科医院高于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华东和中南地区监测点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西北地区最低。结论 我国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已普遍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但淋球菌培养、CT核酸检测开展不足。不同级别、类型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不同,不同地区性病检测发展不平衡。应加强淋球菌培养、CT核酸检测的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民营/合资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性病检测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性病门诊首诊性病患者中HIV检测、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HIV检测咨询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辽宁等7省份9个哨点性病门诊首诊和报告的性病患者填写专门设计的性病报告附卡,记录相关信息,并鼓励患者进行HIV咨询和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接受HIV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报告的5 063例性病患者中,2 668人(52.7%)进行了HIV检测,其中63人HIV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2.4%(63/2 6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病门诊所在地、户籍、婚姻状况、所患性病种类和就诊原因与接受HIV检测有关联。结论 性病患者对HIV咨询和检测服务的接受性较好,HIV抗体阳性率也较高,需进一步探讨该人群不接受HIV检测服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女性性工作者(FSW)人群新型毒品使用情况及其对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5个调查城市(长春、兰州、武汉、杭州、广州)分别绘制FSW人群活动场所分布图,并将场所分层按比例抽取FSW,进行问卷调查和梅毒血清学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和新型毒品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招募1 630名FSW,其中120人(7.4%)过去12个月曾使用过新型毒品,梅毒感染率为5.4%(88/1 630)。FSW使用新型毒品组梅毒感染率为6.7%(8/120),与未使用新型毒品组感染率(5.3%,80/1 50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地点、户口所在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过去12个月有性病症状、过去12个月曾注射吸毒与使用新型毒品相关。结论 FSW中新型毒品使用率较高,需更多研究探讨使用新型毒品对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对我国梅毒病例报告的影响,为科学研判梅毒疫情形势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背景下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全国性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和github官网下载“nCov2019”R包。比较新冠肺炎流行前后我国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变化;基于2010-2018年梅毒病例报告数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使用2019年数据进行验证,并预测2020和2021年的梅毒病例数。通过计算梅毒实际病例报告数与预测数之间的百分比误差评估新冠肺炎流行对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影响。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梅毒与新冠肺炎病例报告数的相关性。应用Joinpoint 4.9.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比于新冠肺炎流行之前(2019年),2020和2021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数分别减少13.32%和10.41%,2021年梅毒病例报告数比2020年上升3.36%。2020和2021年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数较预测数分别减少17.95%和20.41%。2020年1-3月,梅毒月病例报告数与新冠肺炎月确诊病例数呈完全负相关(rs=-1.00,P<0.001)。新冠肺炎流行程度不同的省份每月梅毒病例报告数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也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2020和2021年我国梅毒病例报告数的变化与新冠肺炎流行密切相关,受新冠肺炎流行的影响,梅毒病例报告数比新冠肺炎流行之前显著降低,但尚不能认为未来我国梅毒发病呈下降趋势,需要慎重和科学研判梅毒疫情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