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异丙酚麻醉对食道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开胸)患者30例,ASA I或II级,年龄51~72岁,体重指数≤30kg/m2,随机分为持续泵注异丙酚4 mg.(kg.h)-1(A组)、持续泵注异丙酚8 mg.(kg.h)-1(B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于颈内静脉穿刺后麻醉前(T1)、切皮后1h(T2)、2h(T3)、3h(T4)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 A组患者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在T2、T3、T4均比T1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T3、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切黏度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全血髙切黏度在T3下降显著(P<0.05);全血中切黏度在T4下降显著(P<0.05);全血低切黏度在T3、T4下降显著(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细胞刚性指数在T2、T3、T4下降显著(P<0.05);红细胞压积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4mg.(kg.h)-1异丙酚可以降低食道癌患者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对芬太尼静脉PCA术后镇痛并发恶心、呕吐的防治。方法:将60例采用芬太尼静脉镇痛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用药组,观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PCA各时刻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拉司琼对PCA术后镇痛并发的恶心、呕吐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可安全地用于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观察在颅脑外科手术中异氟醚低流量(O2流量0.8L/min)与中流量麻醉(O2流量2L/min)相比减少麻醉药消耗量、体温变化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的情况,选择ASAI-Ⅱ级颅脑外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插管后均以2.0L/min氧流量吸入异氟醚,20min后I组改为0.8L/min氧流量吸入异氟醚作低流量麻醉,Ⅱ组氧流量不变。术中监测病人BP、SPO2、ECG、鼻咽体温(T)、VT、MV、PETCO2、FiO、FiISO、FETISO及新鲜气体流量,观察两组麻醉药消耗量(消耗ISO总量/麻醉时间)、术前和术毕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药消耗量、术毕体温变化及术后寒战发生率均有显著意义。提示,异氟醚低流量麻醉,能减少异氟醚45%的麻醉药消耗量,术毕体温变化轻微,寒战发生率低,在颅脑外科麻醉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在清醒状态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手术病人寻找一种理想的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方法。方法对32例因颌面外伤和烧伤所致的张口受限、需进行气管内全身麻醉的病人采用了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麻有效率达87.5%。雾化吸入10分钟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仅轻度下降,与雾化吸入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气管导管进入鼻咽腔、气管后HR、SBP、DBP、MAP仅轻度的上升,与雾化吸入前、插管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SpO2在雾化吸入前后、插管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对呼吸道黏膜能够产生明显的表面麻醉作用,且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简便,易行,可供清醒状态下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时所首选。  相似文献   
5.
布比卡因、地塞米松椎管内给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布比卡因与地塞米松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择ASAⅠ~Ⅱ级施行妇科腹部手术患者60例,均采用腰腹联合麻醉,按术后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成本组,每组20例,Ⅰ组布比卡因组(对照组),Ⅱ组布比卡因+地塞米公5mg组,Ⅲ组布比卡因+地塞米松10mg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镇痛效果评分,同时记录镇痛时间(术毕至VAS评分〈3的时间为镇痛时间),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三组术后镇痛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但镇痛时间仍不长,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说明地塞米松可延长布比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时间,但两者联用镇痛时间与强度仍不够满意,临床实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硬麻醉用于高龄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对48例65~80岁实施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脊硬联合麻醉,并辅以呼吸循环功能维护、加强围麻醉期监护等监测和管理措施。结果:(1)穿刺置管一次成功42例;(2)48例麻醉效果均达Ⅰ级,呼吸循环稳定,肌松良好。结论:成功的穿刺、合适的麻醉平面调控、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和维护是保证脊硬联合麻醉成功用于此类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分离和检测利多卡因的方法。方法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利多卡因,电泳分离条件:30mmol/LNaH2PO4-H3PO4(pH=5.0)缓冲液。先采用压力(20psi)进水5s,随后电动进样(8kV,5s),检测波长200nm,运行电压30kV,温度20℃,运行时间5min。结果 在0.1-12.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R^2=0.9998,n=5),回收率96.80%-105.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方法的检测限10ng/ml。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为利多卡因的定量测定提供了新的、更为理想的方法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婴幼儿心血管手术围麻醉期探索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100例实施心脏手术的婴幼儿采用低位-中央或高位-中央穿刺入路,并辅以显露颈肩部、套管针引导等措施进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1)低位-中央入路58例,高位-中央入路4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2%。其中,低位-中央入路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6.20%,高位-中央入路一次成功率76.19%;(2)一次穿刺成功的50例低位-中央入路进针的平均深度为(0.62±0.24)mm,32例高位-中央入路平均进针深度(0.86±0.58)mm;(3)全组病例置入钢丝顺利,一次顺利置入导管成功率达95%;(4)高位-中央入路6例误穿入动脉;低位-中央入路2例误穿入动脉,1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纵隔血肿。结论合适的体位、准确的定位和入路,采用套管针引导的方法是提高婴幼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一种减轻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理想方法。方法对25例ASAⅠ-Ⅱ级、实施乳腺癌手术的女性病人,采用丙泊酚麻醉诱导和维持、复合不同时刻应用地塞米松、格拉司琼、氟哌利多、东莨菪碱等药物,并随机选择同类病人25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病人PONV的分级、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综合措施组PONV的发生率为20%,无一例发生严重的PONV;对照组PONV发生率达68%,严重病例占20%。结论联合使用丙泊酚、地塞米松、格拉司琼、氟哌利多、东莨菪碱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措施,在围术期不同时刻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可有效地减轻PONV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咽喉、气管内表麻在全麻诱导中的作用。本文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50~70岁,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和对照组(Ⅱ),常规麻醉诱导药,Ⅰ组病人在给过诱导药后,用丁卡因对舌根、会厌及声门进行喷雾,然后行气管托管。记录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时的SBP、DBP、HR豚RPP,结果Ⅰ组插管后SBP、DBP、HR、RPP与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