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脏永久起搏植入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总结经验 ,提出有效的控制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6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近 17年的随访。结果  5 36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 182例次 ,占 34% ,其中与手术有关的 6 3例 ,占 11.8% ;与起搏发生器、电极有关的并发症共 4 3例 ,占 8.0 % ;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共 76例 ,占 14 .2 %。结论 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手术环境、操作者经验有关 ,可以克服。与起搏发生器、电极有关的并发症有时防不胜防 ,需密切观察 ,定期随访。与起搏方式有关的并发症大多可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置入了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随访时,根据体表心电图P波宽度调节房室传导间期(AV间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因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美墩力SD303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1例。测量患者体表心电图自身P波宽度,和(或)心房起搏脉冲至起搏的P波末端的宽度,在此测量值上加100ms,分别设定双腔起搏器的感知AV间期和起搏AV间期。使用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在出厂常规设置的AV间期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的AV间期设定值,进行超声检查。结果:经体表心电图调整AV间期后的左室每搏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充盈时间、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均高于常规出厂设置的AV间期,前三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中P波宽度的变化来调节AV间期,不但能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且由于其简单易行,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简化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消融的有效性。方法 59例峡部依赖性房扑患者,分别接受多极导管指导的常规法消融(n=22)及简化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的消融(Carto法,n=37)。消融终点设定为双向跨越峡部的传导完全阻滞。结果 56例消融成功,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6.4%和100%,(P=0.047);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5.8%和0%,(P=0.035);Carto组较常规组手术耗时更短(68.2±6.9 min vs101.4±15.4 min,P<0.01)、X线暴露时间少(5.8±2.2 min vs 18.1±3.7 min,P<0.01),且射频消融时间更短(9.1±4.1 min vs 14.8±6.0 min,P<0.001)。3例常规组消融失败患者二次消融时交叉入Carto组均获得手术成功。Carto组显示峡部宽度的增加提示更长的X线暴露时间及射频消融时间。结论简化的峡部三维重建对指导峡部依赖性房扑的消融具有优势,且对常规法术后复发的房扑再次消融能获得有效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犬单次短时间心室颤动(SDVF)和多次SDVFs后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与除颤阈值(DFT)的关系。方法将144道(12×12,间距2 mm)自制电极片缝至比格犬(n=7)左室前侧壁,用于心外膜刺激和电生理标测。通过心外膜电极行30次快速脉冲(30 Hz)刺激诱发心室颤动(VF)。经颈内静脉置入除颤电极,每次VF持续20 s后给予除颤,用能量递增、递减方法测定DFT。分别于基础状态下,开胸后30 min,第一次SDVF后5 min和多次SDVFs后留取动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及BNP的浓度。评估VF后TNF-α和BNP短时间内的变化,以及与DFT的关系。结果基础状态与开胸后TNF-α和BNP浓度无差异。与基础状态相比,第一次SDVF后血中BNP(78±12.2μg/L vs 90±4.3μg/L,P=0.031)及TNF-α(547±104 ng/L vs 661±151 ng/L,P=0.036)浓度显著降低。多次SDVFs(3.43±0.73次)后,BNP及TNF-α水平有升高趋势,但与基础状态、单次SDVF后相比均无差异。DFT前血浆BNP水平与DFT呈正相关(r=0.76,P=0.046)。结论单次SDVF后,血浆TNF-α及BNP浓度降低,多次SDVFs后两者浓度无明显变化。DFT前BNP水平与DFT呈正相关,提示心功能受损可能导致DFT升高。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81岁,入院前半年以来反复胸闷、气促,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阻滞,心室波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QRS172InS),心室率70次/min(图1)。2010年4月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3,临床评价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6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30年,发现皮肤破溃入院”。患者2010年7月17日发现左前胸局部起搏器植入处表面皮肤破溃,起搏器显露,于我院就诊。体检发现左前胸起搏器植入处皮肤约3cm×2cm红肿,伴lcm×1cm皮肤破溃,起搏器显露,胸、腹壁静脉较为明显。诊断为:起搏器囊袋感染、三度房室阻滞,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8.
体外无创性起搏终止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体外无创性程控起搏终止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对3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和2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体外程控起搏终止心动过速的治疗。47例AVRT和AVNRT患者的67次发作中61次(91.0%)被成功终止,其中AVRT的有效率(93.5%)高于AVNRT(85.7%),P<0.05。1例室性心动过速被终止。所有房性心律失常都未被终止。同一输出电流强度下,递减刺激法终止AVRT和AVNRT的总成功率(86.4%)高于期前刺激法(41.0%)和短阵超速抑制法(55.0%),P均<0.05。部分患者有胸部皮肤疼痛感,但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且无心肌损伤。因此,体外无创性程控起搏可作为一种终止AVRT和AVNRT的紧急治疗手段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临床应用以来,其疗效已被充分证实。2009年ACC/AHA关于心力衰竭诊治指南H0的I类适应证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窦性心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或暂时性Ⅳ级、使用了指南推荐的优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短阵超速抑制和递减刺激法在室上速终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在右室心尖部,随机选用短阵超速抑制和递减刺激等方法,对44例室上束患者进行抗主动过速起搏研究,首选递减刺激法与短阵超速抑制法终止室上束宾有效率分别为92%和68.4%,结论终止室上速的抗心动过速起箐模式可首选用递减刺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