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同一治疗组收治并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治疗组),其中女性5例,男性38例,年龄(62.40±9.14)岁,左主干病变20例(46.5%),多支病变23例(53.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8例(18.6%),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5例(81.4%).在同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8例,男性38例,年龄(62.40±9.14)岁,左主干病变25例(54.3%),多支病变21例(45.7%).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第1天及住院期间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组中2例术中发生室颤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1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发生脑梗死.对照组中无死亡病例,1例发生脑梗死.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第1天、住院期间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727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病例,参照Oe及Weiler标准将其分为有反应组(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并将有反应组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反应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者43例,发生率2.48%,其中轻度反应者35例(81.39%,35/43),中重度反应者8例(18.61%,8/43),有反应组与反应组临床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中重度反应组转流时间及反应持续时间明显较轻度反应组长(P<0.05)。中重度反应组死亡2例。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发生难以预料;中重度反应者后果严重;临床上应充分认识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特点,对转流时间较长的患者的应高度警惕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发生;低浓度缓慢静脉给药可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者应立即停药,迅速肝素化并再转机辅助循环,有利于对中重度毒性反应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监测在缩短心脏手术抗菌药物疗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纳入心脏手术患者共计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降钙素原监测组)与对照组(常规方法监测组)。其中试验组共61例,对照组共59例。试验组以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比较这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住院费用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第1、3、7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钙素原水平逐渐下降,其中白细胞、降钙素原前3天显著下降,而中性粒细胞呈持续下降趋势;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术后第3天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第7天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第7天恢复正常。两组各时间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钙素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分别为9 d和12 d、住院天数分别为18 d和19 d、抗菌药物费用分别为1.16千元和1.45千元、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1.10万元和12.71万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两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心脏手术,依据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可缩短抗菌药物疗程、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并节约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并且不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2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8例,年龄2个月~38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瓦氏窦破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等;直接分离结扎导管8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早期5例死亡,病死率1.9%,1例死于顽固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手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院近四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术期应对策略.方法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368例患儿中,术前合并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重度贫血、营养不良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占92.7%(341例).全组中354例(96.2%)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14例(3.8%)行非体外循环手术.结果 全组心血管畸形一期手术根治率为95.1%,总治愈率达到97.8%.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心脏停搏组为(112.11±31.37)min;心脏不停搏组为 (79.37±19.13)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18.5±9.3)h;平均ICU住院时间(93.5±33.6)h;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为7.6%;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9%;死亡率3.0%(共11例),死亡原因:9例复杂心脏畸形患儿(其中死于低心排7例、心律失常1例和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其他1例.结论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在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合并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和感染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对此类患儿进行综合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分析硬质三维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外科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左心瓣膜疾病合并中度FTR患者42例,在接受左心瓣膜心脏手术同时采用硬质三维成形环治疗FTR。对比分析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室大小和肺动脉压力变化,评估三尖瓣成形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前三尖瓣反流均为中度,反流面积(6. 01±0. 98) cm~2,术后三尖瓣无反流患者39例(92. 86%),轻度反流患者3例(7. 14%),无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三尖瓣成形术后右心室均明显缩小(P 0. 05),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对于合并中度FTR的左心系统瓣膜疾病患者,采用硬质三维成形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策略三尖瓣成形术后的疗效可能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CPB)中联合超滤方法和常规超滤方法对低龄低体质量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6 kg以下行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患者分为联合组(n=20)和常规组(n=20),联合组采用零平衡超滤、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常规组仅做常规超滤。观测两组患儿的超滤液量、血液浓缩指标、术后呼吸功能{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的静态顺应性、呼吸机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用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血浆蛋白和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高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术后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获改善。联合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低于常规组。结论联合超滤方法在血液浓缩、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性介质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滤,能明显改善低龄低体质量婴幼儿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右心房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3的表达变化,探讨TGF-β1信号通路在房颤心房结构重构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40例接受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根据病史和术前心电图记录分为慢性房颤组(AF组,n=28)和窦性心律组(SR组,n=...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6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心脏畸形,手术治愈率高,但并发症发生机率相对较高。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治疗上述畸形106例,效果良好,现将诊断和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