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类型视标对交叉柱镜检查精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蜂窝黑点状视标、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视标以及包含最佳矫正视力的多行视标对交叉柱镜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眼科硕士研究生及进修医生40名(男性11名,女性29名,年龄24~29岁),采用常规的综合验光仪检查方法,在最大正镜最佳矫正视力(MPMVA)状态下,随机确定3种视标的检查顺序,如发现不同视标的检查结果不一致,则采用散光表帮助判断何种结果残余散光量最小。结果:40名被检者共80眼,其中无散光眼(柱镜度数小于0.25 DC)12只。在其余68眼中,对3种视标反应相同的有19眼(27.9%);对蜂窝黑点状视标最敏感有23眼(33.8%);对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视标最敏感有14眼(20.6%);对包含最佳矫正视力的多行视标最敏感有12眼(17.6%)。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 Wallis Test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三者间对交叉柱镜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无显著性差异(χ2 =4.026,P>0.05)。结论:尽管3种视标对于交叉柱镜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差异尚无显著性,但综合考虑检查效率、医患交流的难易程度、视标判断的难易程度,推荐首选蜂窝黑点状视标作为交叉柱镜的检查视标。  相似文献   
2.
邱迎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1):1506-1506
1临床资料杨某某,男,46岁,右眼视物不清半年余,于2007年1月10日来我院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04,检影 10.00/-21.00×100=0.1,左眼0.6,-0.50×105=1.0。双眼结膜稍充血,右眼角膜周边变性区在10-1点有细小点状基质层灰白色混浊,混浊区与正常角膜之间有1-2 mm的透明带,下方角膜缘沟状变薄,外侧边缘较倾斜,内侧较陡峭,病变区角膜厚度仅为正常角膜的1/4-1/5,约100μm,荧光染色(-),病变区可见新生血管,右眼较左眼明显,最高处与最低处之差为2.65 mm。左眼角膜边缘变性区与角膜缘平行呈灰白色混浊,角膜无明显隆起。双眼前房深,瞳孔等大正圆,晶状体…  相似文献   
3.
我院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与大剂量α-Lb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30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SB、ALT、A/G、γ球蛋白的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尤其对血清HBV5项标志物的转换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同时使用2种药物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力、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72例(136眼),年龄8~16岁,比较戴镜前,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力、眼压、眼轴长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改善(P<0.05),平均屈光度下降(P<0.05);患者的非接触眼压降低(P<0.05);眼轴长度较佩戴前变化不大(P>0.05).戴镜后前房深度较戴镜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戴镜1周后角膜曲率较戴镜前下降(P<0.05),其后角膜曲率趋于稳定;角膜厚度较佩戴前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厚度较佩戴前减小(P<0.05),其后3、6个月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塑形镜可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明显,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常规主觉验光环境下,暗适应造成的双眼前视标背景亮度差异的持续时间。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硕士研究生及进修医生40名(男11名,女29名,年龄在24-29岁之间),在常规单眼主觉验光完成后,双眼前加+0.75DS球镜再次雾视,右眼前加3^△BD棱镜,左眼前加3^△BU棱镜。打开右眼前遮盖,同时开始计时,让被检者观察上下两行视标背景亮度,当亮度相等时报告,计时停止。结果40名学生的报告时间呈正态分布,反应时间最快的为25.16s,最慢的为61.19s,平均为42.71±9.71s,单侧95%参考值上限为58.64s。结论在双眼去遮盖1min时间内,基本可以消除背景亮度差异对平衡结果的影响,建议在去雾视达到双眼球镜终点时,再进行一次双眼棱镜分离平衡。一方面可以消除暗适应的影响,验证雾视状态下的结果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特殊患者在雾视与去雾视状态下,双眼视力差距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是目前国内通行的方法,睫状肌麻痹剂的选择受患者屈光状态、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年龄小、远视、有内斜视存在的儿童,1%阿托品眼膏是首选的睫状肌麻痹剂。国外常用环戊通对各种类型屈光不正进行检查。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常采用的睫状肌麻痹剂是托吡卡胺眼液。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托吡卡胺,采用不同的点药次数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检查,探讨其对睫状肌麻痹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余文琳  曾丽  牛悦  王云风  邱迎红 《武警医学》2023,(6):490-493+500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最佳光学设计方案选择及其对患者裸眼视力、散光度数和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眼科医院2020-05至2021-05收治的近视伴散光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佩戴的不同类型的角膜塑形镜光学设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佩戴球面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观察组患者佩戴环曲面光学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后裸眼视力(UCVA)、散光、平均角膜曲率、眼轴、角膜偏心量、 SE、 CCT、BUT、 ECD及近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 戴镜前,两组患者专科检查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戴镜1、6、12个月,两组患者的UCVA均降低(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散光均降低(P<0.05),12个月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角膜曲率均显著下降,眼轴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平均角膜曲率、眼轴低于对照组(P<0.05);角膜偏心量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E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12个月,两组患者CCT、BUT、E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患者眼表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我院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等效球镜度数-0.75^-5.50D)患者60例12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经三棱镜正位视训练干预的基础上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治疗时间至少持续6mo。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mo观察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屈光度及视觉质量,并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斜视度均减小,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改善,FBUT均升高,视觉质量为优的患者比例均升高,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观察指标及屈光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眼眶和眶间疼痛、眼胀、头痛、睑结膜血管充血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3%vs 10%,P=1.000)。结论:在三棱镜正位视训练治疗的基础上,配戴角膜塑形镜配戴有利于改善间歇性外斜合并近视患者眼表泪膜、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