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PEE)的脑电图(EEG)及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临床高危因素。方法以明确诊断的34例PEE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就诊的同年龄段病毒性脑炎未继发癫痫(no-PEE)患儿10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病毒性脑炎(VE)急性期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出2组病脑急性期痫性发作≥2次、癫痫持续状态(SE)、昏迷,EEG癫痫样放电、广泛或弥漫性慢波,影像学单纯皮层受损、皮层及皮层下受损、丘脑基底节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痫性发作≥2次、SE、昏迷、EEG癫痫样放电、影像学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PEE危险因素。2组患儿随访期间智力发育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影像学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损、痫性发作≥2次、SE、昏迷为PEE危险因素。PEE患儿远期多有智力发育落后,应密切随访,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戊二酸尿症1型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思路。方法对3例戊二酸尿症1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儿均表现为感染或惊厥后发育倒退,其中大头畸形一例,不明原因的硬膜下积液一例。结论戊二酸尿症1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感染或惊厥后发育倒退、大头畸形、不明原因的硬膜下积液时是其主要特征,尿有机酸分析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CAI区突触超微结构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Rice法制作HIBD新生SD大鼠模型,共计120只,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模型组,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60只.各组术后又按3、7、14、21d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大鼠于术后第2d开始给予电刺激,刺激结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新生儿低血糖认识。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早期新生儿低血糖的207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按1∶1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期在新生儿科住院的血糖正常的早期新生儿207例为对照组。结果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妊娠期糖尿病为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207例病例中,合并单一危险因素的有29例(14.01%),2种危险因素45例(21.74%),3种61例(29.47%),4种37例(17.87%),5种17例(8.21%),6种6例(2.90%),7种5例(2.42%);中、重度低血糖患儿(分别为142例、27例)中正常体重新生儿所占比例分别为50.70%、44.44%,低出生体重的患儿所占比例分别为39.44%(56例)、48.15%(13例)。结论 (1)高危因素数量与低血糖发生率呈非正相关;(2)出生体重可能与低血糖严重程度有关;(3)加强有高危因素患儿的血糖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纠正低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钛网对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颅骨缺损患者按修补方法分为手工塑形组和数字化三维塑形组。对比两组患者颅骨修复的情况、修复后的并发症、生物相容性等。结果手工塑形组部分患者在修补中出现了感染、钛网边缘翘起、皮下积液、癫痫、脑室积水等症状,修补满意度为70.8%。我们在数字化三维钛网塑形组只有3例患者出现了皮下积液,修补满意率为97.7%。结论数字化三维钛网对颅骨缺损的修补效果要好于手工塑形。  相似文献   
8.
9.
贾天明  李文杰 《医学综述》2014,20(19):3612-3613
目的对来氟米特与雷公藤多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惠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S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字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来氟米特组和雷公藤多苷组,每组29例。来氟米特组给予来氟米特片,第1周每日30 mg,分3次饭后口服;第2周后每日20 mg,分2次饭后口服。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每日60 mg,分3次饭后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VAS、BASDAI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化,并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来氟米特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为(5.21±0.84)分、BASDAI(5.34±0.68)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值(32.29±9.61)mm/h,6个月后的VAS评分为(2.45±0.13)分、BASDAI(3.19±0.27)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值(17.56±4.31)mm/1h;雷公藤多苷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4.11±0.79)分、BASDAI(5.41±0.67)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值(31.77±8.96)mm/h,6个月后的VAS评分(2.51±0.22)分、BASDAI(3.35±0.31)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值(18.91±4.29)mm/h。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明显低于雷公藤多苷治疗组的41.3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与雷公藤多苷治疗AS的临床疗效相似,但雷公藤多苷的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1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MDC1A)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2015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收治的MDC1A型患儿及其家系2代共4名成员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肌电图及头颅MRI,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通过二代测序法进行基因检测,并通过一代测序法进行位点验证及家系验证。结果 两兄弟均于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因运动发育落后就诊,查体: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消失,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头颅MRI提示脑白质异常信号,LAMA2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及其哥哥均为c.909+7A>G和c.2413C>T的复合杂合突变,c.909+7A>G为剪切变异,来源于父亲;c.2413C>T为无义变异,来源于母亲,两者均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 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MDC1A患儿,其临床表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