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尼美舒利致肝肾衰竭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1例男性患者服用尼美舒利后出现急性肝肾衰竭的临床诊治经过及其转归,分析其病例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因急性肝肾衰竭入院,相关检查不支持嗜肝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药物因素所致,患者有尼美舒利服用史,尼美舒利血药浓度高于正常,根据服药史及相关检查,推测为尼美舒利导致急性肝肾衰竭.经保肝、降胆红素、血液静化、强的松等治疗,患者痊愈.结论 尼美舒利可引起肝肾衰竭,与机体免疫及个体代谢差异有关.早期确诊、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用药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避免尼美舒利与其他解热镇痛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肝硬化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DRD公式计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析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79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821例,女性958例,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498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15例,酒精性肝硬化49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肝硬化471例。eGFR 60 ml/(min·1.73 m2)者92例(3.31%),60 ml/(min·1.73 m2)eGFR 90ml/(min·1.73m2)者467例(16.80%),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患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分别为3.00%(45/1498)、4.13%(13/315)、2.02%(10/495)和5.10%(24/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41)。肝硬化患者中男性合并CKD的患病率为2.80%(51/1821),女性合并CKD的患病率为4.28%(4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38)。≥60岁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为4.13%(66/1161),显著高于60岁肝硬化患者的0.93%(15/1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3,P0.001)。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分别为0.89%(8/896)、2.25%(23/1023)和7.09%(6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1,P 0.001)。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CKD的患病率分别为3.67%(44/1197)和0.33%(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 0.001)。结论≥60岁老年患者、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肝硬化和Child Pugh C级肝硬化患者更易出现慢性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4周的应答情况及应答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Peg IFNα-2b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24周的相关资料。根据应答情况分为联合应答组和无联合应答组。比较两组CHB患者的人口学指标、基线病毒学和生物化学等指标以及治疗12周基线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评价抗病毒应答预测指标的预测价值并确定临界值。进一步分析不同预测指标对于应答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共纳入患者164例,其中联合应答组17例,无联合应答组147例。两组患者基线HBV DNA、HBs Ag和HBeAg等指标差异显著(P均0.05)。应答组患者治疗12周HBeAg定量和HBs Ag定量均低于无应答组(P均0.05),应答组患者治疗12周HBeAg定量与HBs Ag定量较基线下降水平均高于无应答组(P均0.05)。治疗12周HBeAg水平以及较基线下降水平对于联合应答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0.286与0.324。基线及治疗12周HBs Ag水平对于联合应答的阴性预测值最高,均为0.986。结论 Peg IFNα-2b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24周的应答率约为10%,基线及治疗后12周HBs Ag和HBeAg对于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罗开涛系浙江省"非遗"项目"施氏针灸"学术继承人,总结施氏温针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在用温针围刺法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有一定积累。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体会总结之。1辨治思路施氏认为,举凡一切经络壅滞、气血痹闭等证,不论其气盛、气滞,属虚、属热,皆可温针治疗。温针之温也,犹春日和煦,人人可近。故虚者得之有助,实者得之能散,寒者得以温,热者得以泄。温之得宜,则温针之法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罗氏总结前人经验,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25例患者及10例肝移植术后未出现HBV再感染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前-S1的表达。结果在35例标本中检测到cccDNA阳性的有22例(62.9%),阳性信号为紫蓝色呈块状或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核。25例术后出现HBV再感染的患者其HBV cccDN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出现HBV再感染者(84%对10%,P<0.01)。HBV cccDNA和HBcAg均为阳性的有20例,有2例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性,但HBV cccDNA检测为阳性。肝组织中HBV cccDNA的表达阳性率与HBcAg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5,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阳性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再感染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8岁。7年前体检发现HBsAg(+),肝功能轻度异常,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8个月前自觉肝区不适,肝脏活体组织穿刺病理示:慢性肝炎,乙型,轻度,G2S2。给予重组人干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为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服务,从而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医学基础课程要加大与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融合步伐,深化与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接合位点。主要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技术在非病毒性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经肝组织活检诊断为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肝组织活检纤维化程度F0~F1为无显著肝纤维化,F2~F4为显著肝纤维化,分析LSM值与肝组织活检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LSM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ROC、敏感性和特异度等。结果共纳入9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无显著肝纤维化者58例(60.42%),显著肝纤维化者38例(39.58%)。LSM值与肝组织活检纤维化分期间相关系数r=0.500(P 0.001)。LSM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ROC为0.795(P 0.05);当Cut-off值为11.45 kPa时,敏感性为60.5%、特异度为89.7%,阳性预测值为79.3%,阴性预测值为77.6%。结论 LSM值与非病毒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间有较好的相关性;TE对于非病毒性肝病引起的肝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动态监测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9.
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原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化学品中毒等。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有重要确诊价值。现报道本科室收治1例以发热、黄疸为主要症状,经肝组织活检明确为胆系感染的病例的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的障碍,导致其在体内含量不足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严重时大脑皮质、视神经和周围神经有不同程度受累,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痉挛性瘫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