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力学分析及测定电镀废液中的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取其脾脏分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将这些带有抗原信息的DCs经尾静脉注射给小鼠.以观察DCs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抗体形成细胞(AFC)及血清中SRBC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次免疫DC组抗SRBC放价高于初次免疫DC组P<0.05,提示:DCs具有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物实验,选择Ⅳ型超敏反应局部渗出性改变、T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和病理形态学观察等指标,研究了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WilfordiiPolyglyco-Sodium,TWP)对OT诱导的Ⅳ型超敏反应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WP灌胃9~15天的小鼠,发敏的局部渗出性改变明显降低,与未给药的模型组相比,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亦与之相符。TWP的这种作用可能与已报道的其多种免疫抑制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借助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可显示性,将其作为抗原免疫CBA小鼠,以观察树突状细胞的移行及其抗原递呈方式与功能。结果表明,经FITC两次刺激后(皮内),移行至局部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S的分析结果亦表明,局部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荧光阳性率显著增高,且荧光显微镜观察呈现不均一的膜荧光,提示该细胞的抗原递呈方式为单纯膜结合型,而无内在化过程。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FITC特异性刺激的细胞增殖反应则分别体现了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作用的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取其脾脏分离树突状细胞产针这些带有抗原信息的DCS经尾静脉注射给小鼠,以观察DCS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抗体形成细胞及血清中SRBC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次免疫DC组抗SRBC效价高于初次免疫DC组P〈0.05,DCS具有过断转移抗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铬()是一种工业污染物,天然铬在食物中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1]。许多江河已被铬()等痕量元素所污染,分析检测表明,如不及时控制,地区性污染随时可发生,特别是电镀石大量废液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新的检测环境水体中的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试验发现,在...  相似文献   
7.
8.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制备了大鼠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单抗的基础上,研究其对树突状细胞的特异性作用,即阻断该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提供实验依据,同时对该单抗的特异性作了进一步的实验观察。方法大致如下,将杂交瘤细胞复苏后制备腹水并经正辛酸法纯化,作一系列稀释后应用,以Sp2/0腹水作对照。在含有SD大鼠树突状  相似文献   
9.
借助异硫氰酸荧光素的可显示性,将其作为抗原免疫CBA小鼠,以观察树突状细胞的移行及其抗原递呈方式与功能。结果表明,经FITC两次刺激后,移行至局部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ACS的分析结果亦表明,局中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荧光阳性率显著率高,且荥光显微镜观察呈现不均一的膜荧光。提示该细胞的抗原递呈方式为单纯膜结合型,而无内在化过程。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FITC特异性刺激的细胞增  相似文献   
10.
李良菊  王胜军 《江苏医药》2004,30(6):434-435
目的 探讨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对小鼠产生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 ,以进一步研究NO及NOS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艾希菌制剂注入小鼠腹腔 ,10d后取小鼠血清和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 ,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其NO的含量 ,同时测定血清中NOS的水平及抗菌抗体的效价。结果 试验组小鼠血清中NO及抗S .aureus或E .coli的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NO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NO水平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血清中NOS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且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艾希菌均可引起小鼠血清中NO、NOS升高 ,NO、NOS可能在抗微生物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