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的产科镇痛管理模式应为:医院可以随时提供完成全身或区域阻滞麻醉的合格人员和设备。分娩镇痛的有效完成是产科与麻醉科通力合作的结果,双方都应该认识到有必要为所有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共同创建分娩镇痛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pH值对剖宫产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剖宫产娩出并完成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主要观察终点是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按照新生儿是否发生住院期间并发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脐动脉血气pH值。收集母婴围产期的资料和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脐动脉血气pH对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72例新生儿(择期541例、急诊331例),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14.1%,其中发生率最高的3项分别为感染、吸入性肺炎及心肌损伤。无并发症组pH值平均为7.31,有并发症组pH值平均为7.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研究中pH≤7.20的总体比例为3.1%(27/872),其中无并发症组pH值≤7.20的比例为1.6%(12/749),有并发症组pH值≤7.20的比例为12.2%(15/1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8.224, 95%CI: 4.910~13.777, P<0.001)、妊娠期高血压(OR=1.886, 95%CI: 1.004~3.546, P=0.049)、宫内生长受限(OR=4.429, 95%CI: 1.280~15.330, P=0.019)、急诊剖宫产(OR=2.711, 95%CI: 1.682~4.369, P<0.001)、脐动脉血气pH值≤7.20(OR=7.420, 95%CI: 2.951~18.655, P<0.001)及5分钟Apgar评分小于10分(OR=11.849, 95%CI: 3.977~35.128, P<0.001)是新生儿发生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脐动脉血气pH值预测全部新生儿、择期新生儿及急诊新生儿住院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0(95%CI: 0.508~0.633, P=0.012)、0.559(95%CI: 0.465~0.652, P=0.189)及0.617(95%CI: 0.538~0.697, P=0.002)。结论:脐动脉血气pH值≤7.2与剖宫产新生儿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有相关性,但是ROC分析显示其预测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碳水化合物对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90例,年龄24~39岁,BMI 21~39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碳水化合物组(CHO组,n=46)和对照组(C组,n=44)。在接受分娩镇痛后,CHO组饮用术能,C组饮用无渣液体,第三产程后两组均停止饮用液体。记录两组饮用时长、液体总量,计算两组液体供能;记录产程时长、分娩方式、PCEA镇痛泵按压次数、药物总量和产程中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分娩镇痛后即刻以及第三产程结束即刻饥饿、口渴、疲劳程度NRS评分。结果CHO组饮用液体总量少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5±28.8)ml vs(142.4±53.3)ml,P=0.15],CHO组液体供能明显多于C组[(312.2±69.5)kJ/h vs(153.9±96.7)kJ/h,P0.01]。两组液体饮用时长、产程时长、分娩方式、镇痛泵药物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O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0.6(0~11.6)次vs 2(0~8.6)次,P=0.03]。CHO组产程中呕吐的比例明显低于C组[3例(6.5%)vs 10例(22.7%),P=0.03]。第三产程后即刻CHO组饥饿NRS评分[2(0~9)分vs 6(0~10)分,P0.01]、疲劳程度[3(2~8)分vs 4(1~7)分,P=0.04]明显低于C组。两组口渴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碳水化合物作为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的能量补充饮品可以降低产妇的饥饿疲劳程度,可降低产程中呕吐发生率,增加产妇的分娩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宋瑞凤  程桥  曲元  王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58-306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患者不同比重局麻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优缺点.方法 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剖官产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轻比重组(Q组,n=40)、等比重(D组,n=40)、重比重(Z组,n =40).Q组:0.75%布比卡因2ml+灭菌注射用水1ml,D组: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Z组:0.75%布比卡因2ml+ 10%葡萄糖1ml,各组分别给2 ml(10 mg).观察各组麻醉特性、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三组麻醉效果相同,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别.Z组阻滞完善时间明显较D组和Q组快(t=8.3、7.3,均P<0.05),Z组最高镇痛平面较D组和Q组高(t=5.3、3.7,均P<0.05),Z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Q组(t=6.2,P<0.05).Z组对循环的影响明显大于Q组和D 组.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Z组明显较Q组、D组高.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三种不同比重局麻药的麻醉效果相同,等比重液腰麻用药单一,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更适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妇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妇科日间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全血细胞计数(21小项目)、血液生化(8小项目)、出凝血功能(10小项目)和尿常规(12小项目);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室正常值范围判断检查结果是否异常,并由专家组共同讨论异常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记录患者的围术期相关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和术后7 d内)和术后7 d内死亡率。结果:共入选患者708例,术后7 d内无死亡病例。610(86.2%)例患者出现1项及以上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其中487(68.8%)例患者出现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异常,而血液生化、出凝血功能和尿常规检查的总体异常率分别为48.2%(341/708)、24.2%(171/708)和37.3%(264/708);仅极少数患者的异常结果需要临床处理。检查结果正常与异常患者之间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和糖尿病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常规术前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的发生率很高,但是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发生率很低,且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硬膜外镇痛模式对肥胖产妇镇痛效果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肥胖产妇586例,年龄21~43岁,BMI 30~41 kg/m~2,ASAⅡ或Ⅲ级,按照镇痛模式分为两组,每组105例: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和间歇脉冲硬膜外输注组(IEB组)。两组均事先配置硬膜外注射混合液0.08%罗哌卡因+0.45μg/ml舒芬太尼200 ml。CEI组:背景剂量6 ml/h,PCEA剂量6 ml,注药速率为60 ml/h,锁定时间30 min;IEB组:脉冲频率每小时1次,剂量6 ml,注药速率400 ml/h,PCEA剂量6 ml,锁定时间30 min。应用SPSS 22.0中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模块,采用1∶1最近邻匹配法、设定卡钳值为0.01进行倾向性匹配分析。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0、30 min和宫口开全时NRS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记录镇痛药物总量、PCEA追加次数、PCEA有效次数和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宫口开全时IEB组NRS评分明显低于CEI组[(3.8±0.7)分vs (4.2±0.7)分,P0.05]。IEB组三个产程时间明显长于CEI组(P0.05),PCEA追加次数及PCEA有效次数明显少于CEI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镇痛药物总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EB模式为肥胖产妇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影响分娩方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肥胖产妇联合PCEA进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妊娠及产褥期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尤其是深静脉血栓疾病已经引起了重视,但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尚缺乏关注。研究表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是危及妊娠和产褥期女性生命的严重并发症~([1])。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具备特异性,易被误诊,尤其是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 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的患者。我院遇到2例产褥期PDPH合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现报  相似文献   
8.
影响产程的要素有四项:精神因素、产力、产道和胎儿。有效的分娩镇痛能解决精神因素,有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胎儿的大小可直接影响产程时限及分娩结局。我院麻醉科曾为1433例自然分娩临产妇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作为分娩镇痛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时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影响的比较徐成娣杨振民杜怀清曲元腹腔镜手术已广泛用于妇科临床,但二氧化碳(CO2)气腹能对患者产生严重的生理干扰。本研究观察、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时CO2气腹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选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