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对溶血性贫血诊断意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溶贫)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随机对41例初诊溶贫患者血清LDH活性进行检测并与非溶血性疾病所致的贫血(非溶贫)患者血清LDH活性进行对比。结果:41例溶贫患者中36例血清LDH活性高于正常上限,阳性率为87.80%;非溶贫组72例患者中8例血清LDH活性高于正常上限,阳性率为11.11%。溶贫组血清LDH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溶贫组36例LDH阳性者中5例伴肝功能损害。溶贫组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LDH活性有明显差异(P<0.05)。有效治疗后,LDH活性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结论:血清LDH活性增高可作为溶贫筛选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溶贫患者血清LDH活性增高系因红细胞溶解所致并与贫血程度成正比关系。溶贫患者血清LDH活性的改变可用于评判药物疗效、指导治疗、估计病情。  相似文献   
2.
血清LDH和HBDH活性检测在溶血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溶血性贫血(简称溶贫)是常见血液病,其发生机制多与红细胞膜、血红蛋白和细胞内酶异常有关。根据发生部位,溶血一般分为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为代表的血管内溶血和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为代表的血管外溶血两种。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大多数溶贫患者均存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3.
时昊  曹彬 《临床荟萃》1998,13(1):37-38
化疗是目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措施,化疗中最多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我们采用胃复安(metoclopramidum,Meto)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防治化疗的胃肠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 全部病例为1995~1996年间于我科住院患者,共36例,男21例,女15例。20例为初治病例,16例为复治。年龄6~61岁。全部病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按FAB协作组分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L_1型16例,L_2型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_2)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_3)5例。化疗时间1~4个疗程,1个疗程者3例,3个疗程者26例,4个疗程者7例,中位疗程敷为3个。 1.2 方法 化疗方案的选择:急淋均采用CODP-EA-HD,MTX序贯治疗,其中2例CODP诱导缓解无效而改用VMP MTZ。急非淋均采用DA-EA-HA序贯治疗。M_3均经维甲酸诱导缓解后采用急非淋方案序贯治疗。除COPD疗程为1个月外,余各疗程均不超过7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c-kit R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ANLL中c-kit R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并比较9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81例ANL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并设立2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R带显带方法对c-kit R阳性表达的ANL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ALL患者的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NLL患者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则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LL患者(P值分别〈0.01)。ANLL中c-kit R阳性表达者异常核型的百分率为74.1%,明显高于c-kit R阴性组者(26.1%)(P〈0.05)。异常核型的类型有5q-、-17、+21、del3p、t(8;21)、6p+、t(1;8)、复杂易位、t(15;17)、t(1;12)、-7、四倍体、20q-等十余种类型。结论 c-kit R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用以协助ANLL的诊断。c-kit R阳性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c-kit R阳性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类型之间不存在特殊对应关系。c-kit原癌基因不是ANLL发病机制的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随机检测44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髓系和淋巴系免疫标志物,分析免疫标志物在AML的表达情况;根据淋巴系抗原髓系抗原的共表达情况,将AML分为淋巴系抗原阳性AML(Ly AML)和淋巴系抗原阴性AML(Ly-AML),对二组AML采用统一方案化疗,比较二组AML化疗疗效.结果 (1)44例AML中32例单纯表达髓系抗原,分别为CD13 86.4%, CD14 34.1%, CD15 36.4%.12例同时表达髓系、淋巴系抗原,其中,CD7 6例,CD10 2例,CD19 2例,CD3 1例,CD5 1例.(2)Ly AML组的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低于Ly-AML 组(P<0.05). 结论 免疫分型对于AL的分型诊断及其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Ly AML疗效差.  相似文献   
6.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kit受体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昊  朱子玲  朱锋  张红  张志瑢  张日 《肿瘤》2006,26(8):768-771
目的:研究c-kit受体(c-kit receptor,c-kit R)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表达,探讨c-kit R的功能是否异常。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92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8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水平;采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重组人白介素3(recombinant hu- man interIeukin-3,rhIL-3)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三种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 etic growth factor,HGF)共培养4例正常人和8例ANLL组患者BMMNC,二组分别设HGFs培养前的标本为对照组,运用FCM分别检测正常人和ANLL二组的对照组以及HGFs培养后第4、8和12小时3个时间点的c-kit R阳性率和阳性水平。结果:①ANLL组患者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均值分别为71.6%和(45.3±16.50)%,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LL组患者(P值分别<0.001);②4例正常人对照组(HGFs培养前)的c-kit R阳性水平均值为(3.90±0.99)%;HGFs培养后第4、8和第12小时的c-kit R阳性水平分别为(5.8±4.05)%,(7.3±6.10)%和(8.3±5.20)%,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8例ANLL对照组(HGFs培养前)的c-kit R阳性水平的均值为(45.6±15.08)%,HGFs培养后三个时间点的c-kit R阳性水平的均值分别为(6.1±2.78)%、(5.8±2.58)%和(5.5±2.48)%,都低于对照组(P分别<0.001),c-kit表达呈总体下调趋势。结论:c-kit R可作为AL的髓系免疫学标志物;HGFs对ANLL患者c-kit R的调控异常,提示在ANLL高表达的c-kit R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时昊  葛敬芳  张志瑢  陈振华 《临床荟萃》1999,14(13):586-586
本文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者采用输血治疗30例进行研究,分析输血后外周血血小反计数(BPC)量值变化,并就其临床价值予以探讨,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1995~1996年住院患者,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6~48岁。均经骨髓检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报道称c-kit受体(c-kitR,CD117)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物,用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诊断,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诊断以及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17在AL中的表达,探讨其对ANLL的诊断意义;并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概念将CD117与CD13、CD14、CD33等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ANLL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D117和CD34在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M1~M2型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rE)M3患者中的表达,重点探讨M3患者CD117和CD34共表达(CD117/CD34共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病例分为M1~M2和M3二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随机检测54例M3和63例M1~M2二组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髓系抗原CD117和干(祖)细胞抗原CD34的表达;比较M1~M2和M3二组ANLL患者中CD117、CD34表达的阳性率的差异,以及CD13、CD33和CD117分别与CD34共表达的阳性率差异。结果:CD117在M1~M2组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是71.4/%(45/63),在M3组表达的阳性率为66.7%(3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CD34在M1~M2和M3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42/63)和11.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二组ANLL的CD117/CD34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1%(45/63)和7.4%(4/5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D117可作为AL的髓系免疫学标志,但其在ANLL中的表达缺乏系列内阶段特异性。M3患者的CD34表达和CD117/CD34共表达的阳性率低于M1~M2者;CD117/CD34共表达可作为M1~M2和M3鉴别诊断的免疫学分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血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期间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化疗期间采用1200ml新鲜全血分次输注,输血后24小时内检测其WBC量值变化并观察输血后感染(发热)的控制率。结果输血后WBC计数无提高(P>0.05),发热的控制率为13.33%。结论AL化疗期间采用输血对提高其WBC计数及防治感染尚无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