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评价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追加治疗(放化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4年7月—2019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食管鳞状细胞癌ESD治疗,病理证实肿瘤浸润至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的97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ESD术后是否追加治疗分成追加治疗组(57例)和未追加治疗组(40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2组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差异(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 追加治疗组中,15例追加食管癌根治术,无一例肿瘤转移,但有1例死于食管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42例追加放化疗,无一例死亡,但有3例肿瘤转移。未追加治疗组中,有13例出现食管癌局部复发,有2例死于食管癌复发,有1例死于脑卒中。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追加治疗组无复发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未追加治疗组(P=0.001)。结论 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ESD术后患者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或放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患者因大便习惯改变半年入院,经肠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评估病情后,对患者行四隧道法切除直肠全周病变,术程约4 h,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无并发症。文中介绍了四隧道法切除术的来历,操作流程、要点,以及对后续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根除补救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补救治疗方案。[方法]将首次根除Hp治疗失败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四联疗法组和序贯疗法组,每组45例。四联疗法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莫西沙星,疗程14d。序贯疗法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前5d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d给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所有患者在疗程结束停药4周后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四联疗法组Hp根除率(91.1%)显著高于序贯疗法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很轻微,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p补救治疗,四联疗法较序贯疗法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胆总管小结石的诊断价值,纳入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住院并诊断为可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于同一次住院期间行EUS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开腹探查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US及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结果,计算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6例确诊胆总管结石,EUS诊断准确43例,MRCP诊断准确35例;14例患者证实胆总管结石阴性,EUS诊断准确12例,MRCP诊断准确13例。EUS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MRCP[93.48%(43/46)比76.09%(35/46),χ2=4.128,P=0.042]。结石直径≤1.0 cm者45例,其中EUS确诊42例,MRCP确诊34例(诊断准确率93.33%比75.56%,χ2=4.145,P=0.042);直径≤0.8 cm者39例,其中EUS确诊36例,MRCP确诊28例(诊断准确率92.31%比71.79%,χ2=4.266,P=0.039);直径≤0.5 cm者26例,其中EUS确诊24例,MRCP确诊16例(诊断准确率92.31%比61.54%,χ2=5.038,P=0.021)。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面,EUS有明显的诊断优势,且诊断准确性不受结石大小的影响,因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但MRCP结果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行EUS。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发现PDCD4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其表达与多种肿瘤的恶性转化相关。然而,PDCD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沉默PDCD4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Eca109体外增殖、迁移、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未转染的Eca109细胞(空白对照组)、转染无义序列的Eca109细胞(阴性对照组)和转染PDCD4 siRNA的Eca109细胞(si-PDCD4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CD4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si-PDCD4组细胞中PDCD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增多(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PDCD4 siRNA可在体外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34例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包括术前护理评估及心理护理、术中护理监护和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及随访。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成功完成内镜黏膜下病灶切除术,2例病变分块切除,1例病变未能全部切除,完整切除率91.18%。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住院5~14 d,平均7 d。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患者,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有效的术中配合和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肿瘤细胞糖酵解明显增强,但糖酵解对机体全身代谢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组织和血浆的糖代谢中间产物变化.以建立胃癌局部代谢与机体全身代谢的联系。方法:收集20份慢性胃炎组织、17份胃癌组织、15份慢性胃炎血浆、15份胃癌血浆和15份胃癌术后血浆样本,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方法检测糖代谢中间产物的变化。结果:共鉴定出13种糖代谢中间产物。与慢性胃炎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麦芽糖、葡萄糖、甲基B-D-吡喃葡萄糖苷、6-磷酸果糖、核糖浓度明显降低而乳糖、乳酸、柠檬酸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慢性胃炎血浆相比,胃癌血浆葡萄糖、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浓度明显降低而蔗糖、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胃癌血浆相比,胃癌术后血浆蔗糖、半乳糖酸内酯、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浓度明显降低而葡萄糖、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明显升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存在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代谢异常,并对全身代谢产生了影响。基于GC-TOFMS的代谢组学是研究胃癌代谢轮廓的合适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抗人宫颈癌癌基因(HCCR)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以HCCR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常规筛选杂交瘤细胞。腹水诱导法制备抗人HCCR单克隆抗体,并经蛋白A亲合层析进行纯化。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HCCR mAb的特异性。用纯化HCCR蛋白进行包被,建立间接ELISA方法,检测系列稀释的HCCR mAb,确定其灵敏度。结果筛选出2株分泌抗人HCCR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人HCCR抗体能与HCCR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肝癌HepG2细胞中胞浆和胞膜均呈阳性染色。间接ELISA方法检测HCCR mAb的灵敏度可达到1μg/L。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了特异性抗人HCCR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HCCR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SD治疗的17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病例,对其手术及治疗情况、近远期并发症、术后随访疗效等多个指标进行回顾比较。结果176例患者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6例,病灶长度1~10cm,平均4.3em,ESD平均手术时间62m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0例,病灶长度1~10cm,平均5.0em,ESD平均手术时间72min。早期食管癌病例40例,病灶长度1-11em,平均5.7cm,ESD平均手术时间86min。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80例(45.5%),出血2例(1.1%),穿孔3例(1.7%),食管狭窄15例(8.5%),腹痛17例(9.6%),发热15例(8.5%),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125例病例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1~39个月)。病灶术后病理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56例患者中,54例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3.6%(2/56)边缘有残留;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80例患者中,76例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5.0%(4/80)切缘有残留;食管早期癌的40例患者中,37例为一次性完整切除,7.5%(3/40)切缘见残留。所有病理基底均未见残留,且术后病理提示所有患者病变范围均未突破黏膜下层。病灶局灶复发3例(1.7%)。101例进行了术后2个月的胃镜复查,创面愈合率100%(101/101)。79例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胃镜复查,其中2例局灶复发,1例发现贲门病变,创面愈合率100%(79/79)。52例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胃镜复查,1例局灶复发,创面愈合率100%(52/52)。结论ESD能够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有利于病理诊断,并且病灶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创伤小,是诊断及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