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脾综合征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心脏伴随畸形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心脾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221例心脾综合征患儿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脾综合征与心导管或磁共振结论符合者199例(占90.0%),诊断不符合者22例(占10.0%)。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心脾综合征,但对其心脏伴随畸形检出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探讨右心室发育不良时三尖辦装置的结构特点.方法 28例诊断为右心室发育不良的患儿,按照三尖辦反流程度分为反流组(三尖辦反流中度及以上)与非反流组(三尖辦反流轻度及以下).18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容积、三尖辦辦环面积、三尖辦各辦叶的面积以及辦尖至最近乳头肌顶点的距离.测值应用体表面积(USA)进行标化.结果 右心室发育不良患儿组的右心室容积显著低于正常组,三尖辦辦环面积与右心室容积显著相关(r=0.90,P<0.0001).在三尖辦反流组,三尖辦前辦面积与辦环面积的比值较非反流组以及正常组显著增加,而后辦所占比值显著缩小.右心发育不良组各辦尖至相邻乳头肌顶点的距离显著小于正常组.反流组隔辦辦尖至相邻乳头肌距离显著小于非反流组(P=0.0023).结论 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用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三尖辦病变.右心室发育不良患儿后辦发育不良以及隔辦腱索偏短可能是三尖辦反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56例患者,按照所选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至采用腔内介入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3 d,手术时间为1~2 h,手术过后的ABI指数比对照组ABI指数数据表现优异,两组患者在ABI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成功率和在手术之后动脉通畅率比较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腔内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病痛,使患者的治疗情况得到好转,减少了患者下肢出现动脉闭塞的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经皮心导管缺损封堵术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包括9例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获取实时三维超声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三维超声剖视分析和定量测量,并与二维超声结果比较。结果18例均获较满意的Live3D实时三维超声显示,能实时显示房、室间隔缺损的缺损解剖部位、立体形态及与房室瓣、半月瓣和腔、肺静脉等相互空间关系,经导管缺损封堵术后的Amplatzer装置在房、室间隔空间位置、与间隔边缘吻合程度及随间隔活动状况等,而较显示缺损一个径线的二维超声提供更丰富直观的三维超声空间诊断信息。实时三维超声房、室间隔缺损测值(1.25±0.58cm)与所选Amplatzer装置型号(1.72±1.06cm)相关性(r=0.97,P<0.0001)高于经胸二维超声测值(1.28±0.71cm)(r=0.93,P<0.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简便安全、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在经心导管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封堵器安置及术后疗效判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肌部室间隔缺损诊断及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经胸超声检查并分型,外科术中分型及修补缺损,术后24h、1个月、3个月行经胸超声检查。结果 46例患者中,术前经胸超声确诊42例(91.30%),漏诊4例(8.70%)。术前超声分型与外科术中分型对照分析,46例患者中42例(91.30%)二者完全吻合。所有患者均顺利行外科修补术,术后死亡5例。术后超声随访,残余分流、房室瓣反流等并发症较多。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肌部室间隔缺损,但仍容易漏诊、误诊;其在外科治疗术前诊断、术后随访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本院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22例,分为婴儿组(年龄≤1岁,n=10)和少儿组(年龄>1岁且≤15岁,n=12),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其中心电图主要分析如下特征:(1)Ⅰ导联Q波和T波倒置,(2)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3)V5-6导联Q波,(4)v4-6导联T波倒置或ST段变化,(5)左心室肥大.经胸超声心动图主要分析如下特点:(1)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的连接,(2)肺动脉内逆向的多普勒血流,(3)左心室乳头肌的回声强度,(4)右冠状动脉扩张,(5)室壁和室隔间侧支循环信号.结果 胸片示心影增大(18/22)、心电图示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17/22)、超声心动图示汇入肺动脉的逆向多普勒血流(20/22)、前外侧乳头肌强回声(17/22)和侧支循环信号(16/22)在两组患儿中的出现率均很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示V5-6导联Q波、Ⅰ Q波和T波倒置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少儿组(P<0.05);婴儿组右冠状动脉扩张的出现率要显著低于少儿组(p<0.05).结论 婴儿和少儿患者的诊断特点不完全相同,胸部X线片示心影增大、心电图示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对本病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而超声心动图示逆向汇入肺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前外侧乳头肌强回声和侧支循环信号等间接征象强烈提示本病的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轮状病毒性肠炎典型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二组,A组40例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B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结果 A组脱水纠正时间、大便便次正常时间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B组(x^2=5.14,P<0.05;t1=6.62,t2=11.7,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可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总有效率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影响小儿多平面经胸三维超声心脏成像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小儿多平面经胸 (TTO)三维超声检查的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影响TTO检查的采集途径、采样角度间隔、原始图像增益、对比度、灰价阈值及透明度等 6个因素 ,各因素下设三个水平 ,按年龄段分组进行正交试验分析 (L1837) ,以三维重建效率为考核指标 ,评价各因素各水平的重要性。结果 各因素对三维重建效率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中采样角度间隔所起作用最大。按各因素平均极差值大小排序 ,各因素最大值分别位于 :采样角度间隔 3°、采样途径经剑突下、图像增益 90、对比度 2 0、灰阶阈值 10及透明度 2 0。采用上述方案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理想的TTO三维超声成像。结论 探索合理的TTO三维超声检查方法 ,有利于促进该技术在小儿心脏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依据肝硬变形成的病因,探讨肝硬变病理改变能否逆转和肝硬变病因治疗。任选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和代偿期肝硬变病例70例,肌注具有明确抑制HBV复制和消退肝内炎症药物八八乙肝泰,同时观察临床征象和肝功能变化,重复肝活检。结果,治疗5个月后729%可获自觉征象消退和肝功能正常,114%基本正常,143%进步;肝活检复查早期肝硬变病理特征619%消退,333%进步;代偿期肝硬变假小叶714%消退,286%进步。结论:肝硬变的治疗原则仍在于有效控制消退肝内慢性炎症,确切有效的消退肝内炎症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肝硬变,逆转其病理变化,因而肝硬变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儿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比较1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l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LCAPA)患儿与39例正常儿童左心室不同心肌节段的应变率值以及应变值.结果:对照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12±0.75)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病例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1.42±0.49)s-1,收缩期应变(-17.56±5.71)%,舒张早期应变率(1.48±0.49)s-1,舒张晚期应变率(0.85±0.42)s-1.病例组收缩期及舒张期应变率及应变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例组室间隔基底段的应变率值及应变值与其它节段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病例组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22±.41)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