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6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09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817篇
内科学   429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2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37篇
综合类   1534篇
预防医学   534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595篇
  7篇
中国医学   749篇
肿瘤学   16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1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后GW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发现.近年的研究[1-3]提示,部分疾病相关SNP可导致其所在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肿瘤的转归(预后),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环境-遗传-基因互作"模式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影响的新理论;这些SNP可分为增加疾病易感性的SNP和致病性SNP两大类.推测致病性SNP不但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并且也可能影响驱动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作为T1期肾癌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广泛开展于临床,并运用于部分合适T2a肿瘤手术的治疗中。肾脏血流控制技术是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既关乎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又影响到术后患肾功能的远期预后。本文现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血流控制技术的发展、运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 to 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可切除胃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招募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胃切除术的357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截至2020年12月。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量计算患者AAP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AAPR组和低AAPR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APR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结合AAPR与TNM分期构建AAPR-TNM系统,通过似然比检验(LRT)、AIC、C-index比较TNM分期系统和AAPR-TNM系统对DFS和OS的预测能力。结果 AAPR最佳截断值为0.412,其中高AAPR组患者的3年DFS率和OS率均高于低AAPR组(78.5% vs 38.1%,log-rank χ2=49.652,P<0.001; 87.2% vs 51.1%,log-rank χ2=33.532,P<0.001)。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高AAPR是DFS(HR=0.25,95%CI:0.15~0.42)和OS(HR=0.24,95%CI:0.13~0.39)的保护因素。AAPR-TNM系统较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大的LRT χ2值,更小的AIC以及更高的C-index(均P<0.001)。结论 术前AAPR水平低的胃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较差,且AAPR结合TNM分期在术后预后中较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gastric glomus tumor, GG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GGT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GGT男女性各3例,年龄34~60岁,中位年龄53.5岁,平均49.33岁。临床表现:5例GGT为无放射性腹痛、腹胀,1例纳差。胃镜:黏膜隆起,表面发红。眼观:瘤体呈结节状,最大径0.8~2.0 cm不等,平均1.5 cm,切面实性。镜检:5例GGT侵及肌层,1例主要位于黏膜下层,侵及黏膜固有层,伴黏膜表面糜烂及肉芽组织形成,肿瘤富血管,与周围界不清,多无明显包膜,部分病例肿瘤可呈多结节状分布;瘤细胞较小,形态一致温和,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中等量,透明或淡嗜伊红色,核圆形居中,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未见坏死,围绕血管呈巢、团状排列,部分血管呈扩张状态,1例局部见小灶钙化,4例间质透明变性及黏液变性,1例见神经侵犯,未见脉管瘤栓。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Calponin及SMA,Ki-67增殖指数0~7%,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 52岁。因结肠镜检查提示息肉行内镜息肉切除术。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在炎性病变背景中散在分布, 形成束状、层叠状。肿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 有丰富的胞质, 轻度嗜酸, 细胞境界清楚, 细胞核长形, 染色质絮状或颗粒状, 小而清晰的核仁, 核膜薄, 细胞学特征温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21、CD23、CD35和D2-40均阳性, 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RNA肿瘤细胞阳性。病理诊断为结肠EB阳性的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12岁因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的急性肠坏死女性患儿,体重14 kg,身高115 cm,曾有6年餐后腹痛病史,以持续性腹痛3 d,伴呕吐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中见空、回肠总长约150 cm(无肠旋转不良),小肠远端约80 cm肠管缺血性坏死,并2处穿孔。行坏死肠管切除,近端空肠造瘘术。术后待病情稳定后,行肠系膜上动脉超声、腹部增强CT及腹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管径细小,血流缓慢。通过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19年10月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行关瘘术后,给予经口饮食并于关瘘术后14 d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儿可进普食,但餐后腹痛症状无缓解,体重不增。术后半年,餐后腹痛症状缓解,体重未增长。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患儿急性小肠缺血坏死由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文献检索,共有59例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例报道。患儿的主要症状包括餐后不适或腹痛19例(51.4%),生长发育停滞或体重下降5例(13.5%),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3例(8.1%),消化道出血并出血性结肠炎1例(2.7%),缺血性胃炎伴溃疡1例(2.7%),无明确症状17例(45.9%)。狭窄受累的血管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髂外动脉、前支主动脉。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血管成形术和介入治疗下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绝大部分有症状的患儿,一次或多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诊断困难,若能及时诊治,预后较好,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ilmArray脑炎/脑膜炎多重病原体核酸联检试剂盒(FilmArray ME Panel)在中国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45例疑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经腰椎穿刺获得的脑脊液标本,对所有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行培养的同时,行FilmArray ME Panel检测,比较脑脊液培养与FilmArray ME Panel检测的结果。结果:在145例患儿中,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阳性率2.1%;FilmArry ME Panel检测阳性30例,阳性率20.7%,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阳性率( χ2=24.927, P<0.05)。在FilmArry ME Panel检测阳性的标本中,病毒阳性26例,占17.9%,其中肠道病毒(15.2%)是首要病原体。在142例脑脊液培养为阴性的标本中,FilmArray ME Panel检测阳性28例,占19.7%(28/142)。 结论:FilmArray ME Panel检测具有阳性率高,耗时短的特点,可实现病原学的快速诊断,且提高了病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和多模态影像指导下,鼻咽癌中上颈临床靶区(CTV)剂量优化对保护喉咽、前环和后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29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以下方案进行个体化中上颈CTV剂量优化:A组:双侧完全优化,即双颈CTV剂量均50.4Gy;B组:单侧完全优化,即单侧CTV剂量50.4Gy、对侧60Gy;C组:双侧不完全优化,即双侧CTV剂量均50.4Gy,可疑阳性淋巴结选择性同步推量至60Gy;D组:单侧不完全优化,即单侧CTV剂量50.4Gy,其中可疑阳性淋巴结选择性同步推量至60Gy,对侧60Gy;E组:未优化,即双侧CTV剂量均60Gy。结果 298例患者中 215例行颈部CTV剂量优化,83例未行剂量优化。优化方案中A组 114例、B组 36例、C组 60例、D组 5例。随访时间 6.0~46.3个月,中位随访期28.5个月。全组总生存率为95.6%,无进展生存率为84.2%,颈部区域控制率为98.0%。6例颈部淋巴结复发,其中咽后外侧淋巴结复发 1例,Ⅱ区复发 4例,Ⅲ区复发 0例,Ⅳ区复发 1例。A、B、C、D与E组间喉咽平均剂量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16、0.001、0.572;前环平均剂量差异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11、<0.001、0.805;后环平均剂量差异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04、<0.001、0.252。结论 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结合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中上颈CTV剂量优化是安全的,可明显降低喉咽、前环和后环的剂量,从而为中上颈部CTV降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