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方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4只,脊髓损伤后复方丹参处理组(A)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各16只,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2h、1d、3d、5d)处死大鼠,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阳性细胞。免疫印记分析法,检测细胞内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HE染色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轻于B组。免疫组化免疫印记分析A、B2组均发现NF-κB表达,且NF-κB表达为B组大于A组。结论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后,复方丹参可以抑制NF-κB的活性表达,对减轻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伸直位石膏固定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用闭合复位方法治疗52例(1-12岁)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介绍伸直位石膏固定的复位固定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获2年以上的随访,且无缺血性肌挛缩、肘内翻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伸直位石膏固定经济方便。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低,但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外伤的增加,在西方椎动脉损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国内也常有报道,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1椎动脉的解剖学特点椎动脉按其解剖行程可分为四段:锁骨下动脉至C6横突孔段;C6~C2横突段;C2~C1横突孔的扭曲段;C1至与对侧椎动脉汇合点段[1]。在解剖上椎动脉存在个体差异,约15%的人单侧椎动脉存在着发育不良,两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右侧5.7%,左侧9.7%[2]。解剖上的异常对病人伤后的表现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影响。2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椎动脉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按致伤原因可分为钝性损伤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态MRI测量,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管内容、椎体及椎间盘的动态变化对过伸颈椎损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变患者中立位MRI扫描后,再行过屈、过伸位扫描。测量三位置下C3-7各节段脊髓、硬膜囊中矢径、硬膜囊前间隙及椎管、椎体矢径,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高位颈椎(C4以上)脊髓、硬膜囊中失径在三位置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3-7以下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P&;lt;0.01),椎体水平三位置中测得中矢径数值大小排列为:过伸位&;gt;中立位&;gt;过屈位;在椎间隙水平。因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及黄韧带的影响则相反为:过屈&;gt;中立&;gt;过伸,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组有14例颈椎管狭窄其椎管、椎体比值&;lt;0.75,占45.16%(14/31)。结论:过伸位时颈脊髓和硬膜囊直径变粗,加上退行性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和后方折叠内陷黄韧带致椎管容积相对狭窄加重,是过伸性颈椎损伤产生的机制所在,且常发生于下颈椎。对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更易患过伸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一种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改进方法.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3月,采用外侧切口,保留髋关节囊,对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3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70 min,平均445 min.术中最多出血量为250 ml,平均出血量为10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者经8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年10个月,均无髋关节脱位、松动发生.术后3、6个月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0.7分和92.2分.随访8个月至3年,测量双下肢长度患肢比健肢平均长0.2 cm(范围0~0.7 cm).结论外侧切口保留关节囊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另96例L5/S1、88例L4/5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特点为:鞍区感觉(针刺、轻触、温度觉)迟钝;括约肌功能减退;跪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偏高;单足下蹲试验常呈阳性等。结论:L5-5/S1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8.
颈椎手术椎动脉误伤的预防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椎动脉误伤的预防及对策。方法: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混合型为主)行颈前路手术,12例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行颈后路手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了临床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优良率分别为93.8%及75%。术中误伤2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颈前路椎体减压及椎体次全切其安全区为钩突内侧缘及两侧颈长肌内侧缘宽度在20cm。颈前路椎动脉减压术必须使用显微外科器械,具有一定手术技巧。后路手术切除寰椎后弓半距范围不超过13mm。误伤单侧椎动脉可缝扎和骨块填塞。免误伤双侧椎动脉。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颈椎退变为主的疾病 ,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 ,已成为一社会问题。从 70年代中期起 ,我国对本病的诊断、治疗等进行了临床和理论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自MRA技术运用以来[1 ,2 ,3] ,近几年对其认识更加深刻。鉴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及其转归非常复杂 ,许多临床现象仍较难解释 ,因此必须看到对本病的研究仍有深入的必要。现就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现状及前景归纳如下。1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1 1 颈椎病的退变主要表现为 :①颈椎节段性不稳 ,最为常见 ,属于早期型。②机械性致压物 :钩椎关节横向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L4—5、L5S1椎间盘突出(D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腰DH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另88例L4-5、96例L5S1DH病人进行详细临床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与L4—5比较,L5S1DH有以下特点:鞍区感觉(针刺、轻触、温度)迟钝;括约肌功能减退;跪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偏高;单足下蹲试验常是阳性等。结论:根据L4-5及L5S1DH的临床特点对其定位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