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我市本科护生的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及灾害护理知识学习需求,分析影响其灾害护理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我市本科护生的灾害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进行系统的灾害护理知识学习,加强灾害应急演练可以提高护生的灾害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骶管内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行囊肿切开减压引流、囊壁部分或全部切除,"交通孔"封闭,术后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5例会阴部烧灼感患者4例完全缓解,1例减轻;3例腰骶部疼痛并会阴部麻木患者减轻;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2例减轻,1例改善不明显;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转为阴性.随访时未发现症状再加重.结论 腰骶椎MRI检查是诊断骶管内囊肿的最好方法,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手术复位与疗效的关系,分析影响手术复位的因素。方法根据滑脱复位情况,选择46例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两组,解剖复位组24例,未解剖复位组22例,测量术前滑脱椎间隙高度、统计Ⅱ度滑脱例数。随访8~18个月,末次随访时评价手术疗效及融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解剖复位组与未解剖复位组的手术优良率分别是91.6%和86.3%(P〉0.05);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分别是(0.34±0.07)cm和(0.22±0.05)cm(P〈0.05);11度滑脱比例分别是25.0%和63.6%(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结论Ⅱ度以下腰椎滑脱症手术后解剖复位与未解剖复位不影响手术疗效和融合率;滑脱程度加重和术前椎间隙变窄影响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两种术式髓核摘除对腰椎节段稳定性和纤维环应力的影响。方法在L4-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分别模拟骨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和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施加不同类型载荷,观察节段间旋转角度和纤维环最大应力的改变。结果骨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后,腰椎节段在前屈和后伸载荷下旋转角度分别增加31%和28%,纤维环最大应力分别增加16%和6%;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后,腰椎节段在前屈和后伸载荷下旋转角度分别增加33%和39%,纤维环最大应力分别增加17%和0.2%。两种术式髓核摘除后,纤维环的应力分布均没有发生改变。结论和椎板间隙开窗相比,骨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能更好地保持腰椎的后伸稳定性,但后伸时纤维环承受的应力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桥接钢板螺丝钉固定、单开门减压治疗颈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开门减压、桥接钢板固定,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后影像学分析及手术后疗效进行分析.CT测量椎管开大程度;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6~12个月,CT复查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和松动,椎管矢状径开大率是原来的159.7%,手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44.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单开门减压后桥接钢板固定可保持颈椎后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稳定性,是治疗颈椎管狭窄、防止开门后再关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管特点。方法 选取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管中矢径和椎体中矢径,测量范围C3-C7节段,计算各节段的椎管指数(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并统计两组中颈椎管狭窄(3个以上节段椎管指数小于0.75为颈椎管狭窄)的例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C3-C7节段的椎管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1),其中C4-C7节段的椎管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45.8%(11/24),明显高于对照组12.5%(5/40),P〈0.05。结论 颈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vWF、GMP - 14 0在布 -加综合征 (B CS)中变化和临床意义及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试验方法 (ELISA)分别测定 6 0例B -CS与 30例对照者血浆vWF、GMP - 14 0水平。结果 发现B -CS血浆中 ,vWF、GMP - 14 0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同时发现B -CS血浆vWF、GMP - 14 0水平与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关系不相关 (r分别为 - 0 16 4及 - 0 0 36 9,P >0 .0 5 )。结论 B -CS患者血浆vWF、GMP - 14 0的升高可能是导致B -CS患者高凝状态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突切除、前路固定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的方法.方法 18例颈椎滑脱合并关节突交锁闭合复位失败的患者,先采用后路交锁节段的下位颈椎的上关节突部分切除,然后再行前路交锁节段椎间盘刮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18例患者颈椎序列全部恢复,经过6~12(8.12 ±2.23)个月的随访,交锁节段椎体间全部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交锁节段的关节突切除、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颈椎关节突交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4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期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及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分析植骨融合率及手术疗效.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2个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率100%,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发生,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脊髓功能恢复采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6.5±1.2)分,术后(12.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平均改善率74%,手术优良率83%.结论 对于脊髓前后均受压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一期进行前后路手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最大限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多,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平衡能力下降引起跌倒,使这些老年患者首次骨折后常发生再骨折[1]。同时后期遗留的慢性腰背痛也困扰着患者。核心稳定训练是近年来康复医学领域引入的一种肌肉训练方法[2],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3—4],并且对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有效。目前关于该训练方法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康复的报道不多,且对骨折后的疼痛改善也存在争议[5]。为此,我们对收治的部分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术后进行核心稳定训练,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观察其对改善患者疼痛和提高平衡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