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80岁及以上高龄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与神经退行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8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和(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开展联合问卷调查,年龄80~105岁。测量其坐位、卧位和直立位3 min内血压值,并收集其病史、用药史及生活习惯等相关资料。结果:共1562例纳入本研究。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387例,非体位性低血压(NOH)组1175例;OH患病率为24.8%(387例)。OH组较NOH组易并发神经退行性疾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与OH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中OH患病率较高,且并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高龄高血压患者易并发OH。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规律,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Nath改良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氢清除法测定其局部脑血流,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出血后1h全脑的血流量均下降,4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至出血后24h,出血后48h再次出现脑血流下降。而干预组脑血流下降不明显,但较脑出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脑出血24h后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表达显著增高,与脑出血模型组比较,干预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三七总皂甙可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的缺血性损害,并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关节腔注射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疗效.方法 体外扩增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至P2代.大鼠胶原二次免疫后第7天,将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及P2代细胞分别注射至CIA不同侧足踝关节处.2,4,8,12周后观测关节炎指数和足爪关节X线分析及指数评估;12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不同观察时间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关节炎指数为:(第2周)3.18±0.62与3.84±0.35,(第4周)3.45±0.28与4.06±0.38,(第8周)3.86:±0.23与6.75±0.36,(第12周)4.23±0.43与7.86±0.66;X线放射学指数为:(第2周)2.04:±0.21与2.72:±.0.15,(第4周)2.52±0.47与4.06±0.38,(第8周)3.56±0.29与4.35±0.36,(第12周)3.73±0.43与4.86±0.62;组织学评分为:(第12周)2.34±0.22与3.52±0.5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腔注射治疗可以抑制CIA大鼠的病情发展,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B(Akt)在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与CAl区蛋白激酶B(Akt)表达及锥体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沙土鼠16只随机分为A(2min缺血组)、B(5min缺血组)、C:(2min缺血 5min缺血组)、D(假手术组)4组,每组4只。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l区Akt表达,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锥体细胞凋亡。结果:A、C两组表达的Akt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B组,D组无明显从Akt表达;B组锥体细胞凋亡较A、C两组显著,D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结论:Akt可能通过抑制锥体细胞的凋亡参与介导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8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又分为1BU/kg、2BU/kg、4BU/kg、8BU/kg、16BU/kg、32BU/kg组),每组10只。制作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制作模型前3h给予对照组沙土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巴曲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沙土鼠海马CA1 区凋亡细胞,光镜下计算海马CA1 区的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巴曲酶8BU/kg、16BU/kg、32BU/kg组海马CA1 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1BU/kg、2BU/kg、4BU/k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 01), 8BU/kg、16BU/kg、32BU/kg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 .05)。结论 巴曲酶具有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作用;巴曲酶8BU/kg为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附5例报告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神经内科(210011)丁正同,王小冬,吴祖舜,袁佩芳,高俊风,冯美江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中心实验室(210011)李爱红,许宏岳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为结核性脑膜炎的确诊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探讨联合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造成前脑完全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组、联合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以及电镜下观察沙土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并在光镜下计算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率。联合使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后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组比较P<0.05;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在巴曲酶组0~24h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在0~24h时间点与48~72h时间点比较P<0.05;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在联合治疗组0~48h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在0~48h时间点与72h时间点比较P<0.05。电镜下显示对照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线粒体肿胀,胞核固缩,核形态异常。巴曲酶组的海马锥体细胞病变较对照组轻。联合治疗组海马锥体细胞病变较巴曲酶组更轻。联合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较单独使用巴曲酶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且在48h内仍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WHO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人口超过7%,或≥60岁人口超过10%即为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最新数据,我国≥60周岁人口为24 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人口为15 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呈现出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增量巨大、地区老龄化不平衡等特点,老年疾病亦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80岁.因头昏、乏力二十余年,加重1周伴黑蒙发作于2010年1月4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脑出血、脑梗死、糖耐量异常、老年性痴呆病史十余年;夜尿增多5年,4~5次/晚,间断服用药物控制(具体药物不详).门诊自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分,排尿困扰生活质量评分(QOL)4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入院诊断:(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脑卒中后遗症;(3)BPH;(4)老年性痴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量效时效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蒙古沙土鼠170只,随机分成巴曲酶组132只、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19只.巴曲酶组又分为A组60只包括巴曲酶1~32BU/kg各剂量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10只,行TUNEL染色;B组72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后0~72h各时间点组,每时间点组9只,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9只,其中6只分别采用TUNEL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及SP法检测海马CA1区的Bc1-2、eNOS、VEGF及Akt蛋白的表达,3只行电镜下神经元超微结构的观察.光镜下用带刻度目镜计算沙土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结果 巴曲酶8BU/kg以上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4BU/kg以下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8BU/kg以上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0h、1h、3h、6h、12h及24h亚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使用巴曲酶后,Bcl-2、eNOS、VEGF及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神经元阳性细胞数在巴曲酶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微结构显示0~24h时间点较48h及72h时间点抗细胞凋亡明显.结论 巴曲酶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eNOS、VEGF及Akt蛋白表达来达到脑保护作用的.巴曲酶的脑保护作用具有量效性及时效性,其最佳剂量为8BU/kg,72h内使用巴曲酶皆具有脑保护作用,尤以24h前使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