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癌变机制。方法 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 ,观察分析 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 ,18例扁平苔藓 ,2 3例白斑 ,2 2例鳞癌上皮组织凋亡状况。结果 除单纯上皮增生 ,非糜烂型扁平苔藓外 ,上皮 (轻、中、重 )异常增生 ,鳞癌及糜烂型扁平苔藓的凋亡指数均高于正常 ,差异有显著性。从上皮异常增生到鳞癌凋亡指数逐渐增高 ,糜烂型扁平苔藓的凋亡指数低于鳞癌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白斑癌变的过程 ,在病变不同阶段作用不同。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免疫诱导角朊细胞凋亡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2.
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癌变机理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 ,18例扁平苔藓 ,2 3例白斑 ,2 2例口腔鳞癌上皮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斑中上皮单纯增生、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和低分化鳞癌及糜烂型扁平苔藓的Bax蛋白显过度表达 ,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ax参与了口腔白斑癌变的早期过程 ,Bax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监测白斑癌变倾向的参考指标。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免疫亢进刺激Bax过度表达诱导角朊细胞凋亡有关 ,扁平苔藓的癌变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病变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状况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探讨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癌变机理及病变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法 ,观察分析 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 ,18例扁平苔藓 ,2 3例白斑 ,2 2例口腔鳞癌上皮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cl- 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上皮 (轻 ,中 ,重 )不典型增生 ,鳞癌及糜烂型扁平苔藓的凋亡指数均高于正常 (P <0 .0 1)。Bcl- 2在白斑、扁平苔藓上皮细胞层无异常表达 ,但在扁平苔藓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处过度表达 ,在鳞癌组织中显高表达 (P <0 .0 1)。Bax在上皮单纯增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鳞癌及糜烂型扁平苔藓组织中显过度表达 (P <0 .0 5 )。结论 :白斑、扁平苔藓的病变发展及癌变过程中 ,上皮细胞凋亡状况发生了改变 ,Bax参与了白斑癌变的早期事件。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与Bcl- 2、Bax在特定部位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TTG基因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 (DNA RNA)技术检测 66例人乳腺癌、2 7例乳腺小叶增生及 5 4乳腺正常组织中PTTGmRNA。结果 PTTGmRNA在乳腺癌、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正常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71 2 % (4 7/66)、5 1 9% (14 /2 7)和 11 1% (6/5 4) ,乳腺癌和乳腺正常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正常组织之间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TTG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TTG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甲钴胺预防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结构异常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钴胺预防不同病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64只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根据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较好的大鼠分为ID-1组和M-ID-1组各16只;血糖控制较差的分为ID-2组和M-ID-2组各16只,M-ID-1和M-ID-2组均每日肌注甲钴胺500μg/kg。12周后各组大鼠麻醉下切除坐骨神经,在光镜和电镜下检测坐骨神经纤维结构,并监测果糖胺等糖代谢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其它各组均出现神经结构异常。与其它模型组比较,M-ID-1组(果糖胺1.0 mmol/L)坐骨神经纤维结构异常明显减少(P〈0.05);M-ID-2组(果糖胺1.2 mmol/L)与ID-2组比较,纤维结构改变无差别。结论:甲钴胺对外周神经病变的延缓效应在一定病程内受血糖的影响,血糖控制较好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表达异常及其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实验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64只。将64只大鼠按初质量匹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6只和糖尿病组48只。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一步将糖尿病大鼠按血糖水平分成3组(胰岛素治疗1,2,3组),与正常大鼠组进行实验比较。反转录一多聚酶链扩增反应半定量分析坐骨神经IGF-1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组织IGF-1肽含量;诱发肌电图测定坐骨神经电生理指标;光镜,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2周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肝组织IGF-1m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程发展进一步下降(P&;lt;0.01)。糖尿病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肝组织IGF-1mR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肝组织IGF-1肽含量与IGF-1mRNA几呈平行变化趋势。此变化趋势与肝组织IGF-1肽含量变化一致(r=0.99,P&;lt;0.001)。糖尿病2周时,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电生理差异无显著无意义(P&;gt;0.05)。糖尿病2,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2,3组大鼠电生理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糖尿病2,3个月时,胰岛素治疗3组与胰岛素治疗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胰岛素治疗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糖尿病3个月时,与正常对照组及胰岛素治疗1组的髓鞘面积、轴突面积、神经纤维密度[(20.98&;#177;0.89),(21.28&;#177;1.14)μm^2;(25.1&;#177;2.94),(27.31&;#177;3.21)μm^2;(12.17&;#177;1.2),(2.14&;#177;0.9)&;#215;10^3mm^-2]比较,胰岛素治疗2组和胰岛素治疗3组轴突面积[(18.35&;#177;1.00),(14.80&;#177;0.76)μm^2],髓鞘面积[(22.93&;#177;3.13),(18.34&;#177;0.90)μm^2],神经纤维密度[(10.11&;#177;0.32),(8.68&;#177;0.30)&;#215;10^3mm^-2]均显著减少或下降。血清IGF-1呈一致性下降(r=0.99,P&;lt;0.001)。其变化与坐骨神经功能改变(感觉神经:r=0.54,P&;lt;0.025,运动神经:r=0.49,P&;lt;0.05)、组织形态异常关系密切(神经纤维密度r=0.68,P&;lt;0.025),血糖正常糖尿病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性意义(P&;gt;0.05)。结论:糖尿病早期即出现肝组织IGF-1基因表达下降,程度依糖尿病严重状态而异并随疾病进程加重,血清IGF-1水平相应地出现变化,提示肝组织为血循环IGF-1的主要来源,这种表达异常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KAI1/CD82 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5 2例食管癌及 3 3例食管正常组织中KAI1/CD82 的表达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食管正常组织、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和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KAI1/CD82 的表达率分别为 48 5 % ( 16/3 3 )、 73 7% ( 2 8/3 8)、 2 8 6% ( 4 /14 ) ,食管正常组织、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KAI1/CD82 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KAI1/CD82 在食管癌早期高水平表达对肿瘤的恶性进程起抑制作用 ,一旦无法保持KAI1/CD82 的高水平表达则促使肿瘤进入发展期 ,进而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抗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人鼠嵌合基因工程抗体并研究其中和保护作用及特性。方法:将已获得的抗HEV鼠源单克隆抗体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人鼠嵌合的工程化抗体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载体共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优化,高效制备基因工程化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反应(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荧光及HEV细胞感染模型,研究工程化抗体的结合能力及中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基因工程化人鼠嵌合HEV保护性抗体表达载体,在293F表达系统中实现高效表达。抗体表达产率达30 mg/L,亲和力为1.202×10-8 mol/L。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抗体能够灵敏、特异地与已感染HEV的 Kernow细胞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保护易感的C3A细胞不被HEV感染。结论:基因工程化抗体抗体具有高效的HEV结合能力及中和作用,能有效阻断HEV感染,并实现低成本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9.
由于存在肿瘤异质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等因素,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还未显示出明显的临床疗效。针对实体瘤治疗,近年在CAR?T细胞制备方面已有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在实体瘤治疗方面CAR?T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细胞分化、细胞融合乃至克隆均需要应用分离细胞核的方法以获得大量有活性的细胞核,但是目前很难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达到较高的水准。 目的:探索简单易行的分离细胞核的方法,为神经元细胞核移植、细胞拆合以及细胞核成分的研究提供大量完好有活性的细胞核。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实验,于2006-09/2007-01在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Cytochalasin B为Sigma公司提供,清洁级SD孕大鼠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方法:取胎鼠大脑皮质,进行神经元的培养并鉴定。用Cytochalasin B结合梯度离心法及细胞核分离液法两种方法进行细胞核分离的对比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用碘化丙啶标记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并用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核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两种方法均成功地分离出大量有活性神经元细胞核,且梯度离心法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胞质体,与完整细胞细胞核荧光强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Cytochalasin B结合梯度离心法及细胞核分离液法均能够有效地进行神经元细胞核的分离,且细胞核在短期内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