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40-2040
实现输血科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输血科的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提供保障。现就信息化管理在科室日志管理、血液管理、实验管理、实验室质量管理、与临床沟通及输血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感染性疾病类型的改变,不断有新现和再现的病原体出现,同时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情况变得越发严重,从而使得临床微生物学在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进而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分析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姝  胡同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26-2127
[目的]通过室间质评来完善实验方法和提高检测水平,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依据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临床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的要求,每年3次,每次5个项目包括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鉴定、受血者和献血者抗体筛检及交叉配血实验,每个项目有5个被检测标本;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标本、检测方法、试剂、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估。[结果]2008年081批次结果较差,仅ABO正定型,Rh(D)血型鉴定两项为100%;082批次交叉配血较差为40%。2008年083批次及2009年091、092、093批次结果较为满意。[结论]临床输血相容性室间质控工作是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室间质评可增加临床实践经验,增强鉴别判断能力,规范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2 686例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产前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引起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度1-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及产前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 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9.46%,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2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5%,梅毒感染率为0.04%,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9项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患者在采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加以1000单位,次,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1周2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并观察患者有无药物治疗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的Hb平均值为(110.1±6.8)g/L,HCT平均值为(35.8±3.7)V01%,RET的平均值为(1.76±0.07)%,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Hh平均值为(78.4±5.6)g/L,HCT平均值为(19.7±3.7)V01%,RET的平均值为(0.91±0.06)%,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实验组经治疗时未发现有明显的并发症。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性贫血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2686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本院对术前、输血前和产前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 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型)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本院2004年1~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患者分别为237名,1991名和458名,共计2686名,均于输血前、术前或产前常规抽取静脉血液3~5ml,无需抗凝。1.2仪器、试剂与方法Multiskan MK…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苁蓉冲剂对白细胞减低症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白细胞减少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3个剂量(0.7 g/kg、1.4 g/kg、2.8 g/kg)分别进行灌胃,于5 d、10 d、15 d时分3次计数小鼠白细胞、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骨髓有核红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苁蓉冲剂灌胃15 d的小剂量组(0.7 g/kg)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数量仅在灌胃15 d的大剂量组(2.8 g/kg)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在灌胃10 d的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胃15 d的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有核细胞在灌胃10 d、15 d的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试验组用药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苁蓉冲剂对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有提升作用,但短期效应不明显,需使用较长时间后才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苁蓉冲剂对白细胞减低症模型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扩大苁蓉冲剂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白细胞减低症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组,用3个剂量苁蓉冲剂(0.7 g/kg、1.4 g/kg、2.8 g/kg)分别进行灌胃,持续经口灌胃给药15 d,小鼠摘除眼球取血,按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用药后,高剂量组(2.8 g/kg)小鼠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剂量组小鼠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血清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力增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苁蓉冲剂对白细胞减低症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是教学探索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检验专业的医学生,必须强化其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善于与临床沟通的思维方式,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成为既精通专业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检验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