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In the present study, 44 women using TCu220c-IUD or inert-IUD were asked to make follow-ups before insertion and at the 1st., 3rd., 6th, 9th and 12th month after insertion The mean menstrual blood loss, the fibrinalytic activity including the activation of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nd the amount of plasminogen PIG) and fibrinogen-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 in menstrual blood and the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in cervical mucus were determin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fibrinalytic activity was conside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ange of the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the activition of t-PA and the amount of FDP. On the contrary, the change ofthe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PLG valu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igh copper ion level can enhance the activation of fibrinolytic system in human endometrium and induce the increase of menorrhagia.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常见为性成熟期妇女肌瘤增大,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导致雌、孕激素分泌减少,肌瘤亦随之逐渐缩小.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就是通过应用直接或间接抑制雌、孕激素制剂促使肌瘤缩小,改善症状.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和三苯氧胺是目前较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由于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疗效的优劣亦有不同[1-3].本组资料观察和比较了三组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评价何种药物综合临床疗效最好,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 测定1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GnRHa治疗3月后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和EGF-R水平,并以28例未用药肌瘤作对照。结果  GnRHa治疗组肌瘤内ER、PR、E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GnRHa除减少肌瘤内ER、PR外,使肌瘤内EGF-R的水平下降可能是GnRHa治疗子宫肌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雌性家兔及人体内使用9%乙烯醋酸乙烯(9%Ethylene Vinyl Acetate,简称EVA)共聚物作为释药系统,含一定量孕酮的宫内节育器,经过使用不同时间后分别取出测定剩余的孕酮量,观察本释药系统在体内的药物释放情况。测定结果证明家兔体内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即恒速释放,释放速度为46.6μg/cm~2/天。在人体内也达到恒速释放,释药速度为29μg/cm~2/天。此外对四名育龄妇女进行上环前一个周期及上环后九个月至一年的基础体温、宫颈粘液、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及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孕酮的放射免疫测定的系统纵向观察,结果证明受试者上环后每个周期均有排卵,释放孕酮量为29μg/cm~2/天的宫内节育器对机体垂体-卵巢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早孕6~8周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早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药物流产中,孕囊平均直径是影响完全流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发现孕囊平均直径与完全流产率呈负相关[1],上海15个单位多中心临床试验也发现孕囊直径<15mm组的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15mm组[2]。为了提高早孕药流中孕囊>15mm者的完全流产率,我们设想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基础上,再加辅助药物,以加强对滋养叶细胞或蜕膜细胞的杀伤作用。本文选用紫草和达那唑,比较它们的临床疗效,以选出较好的辅助药物及合理的给药剂量。对象及方法一.对象及分组健康早孕妇女,年龄18~40岁,停经6~8周,无药流禁忌症…  相似文献   
6.
日释10μg18-甲基炔诺酮(LNG)钥匙形宫内节育器(IUD)进行临床初试101例,观察578.5个妇女月与TCu200对照。未发现失败,续用率为93.07%,无宫外孕发生,闭经率很低(0.99%),且能自然恢复月经。主要副反应为经期延长和月经淋漓。经3例置器前后月经中期连续测定晨尿LH和宫颈粘液,提示对排卵可能无影响。使用者经血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相应上升,痛经改善。本器使用5年或5年以上。为月经过多、贫血和痛经妇女提供了合适的IUD,为我国计划生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严隽鸿  潘家骧 《生殖与避孕》1993,13(3):236-237,238
<正> 本文将新研制的日释5μg甲地孕酮钥匙形宫内节育器(以下简称MAIUD)作临床初试,重点观察月经变化、体重、血压、垂体促性腺激素影响以及避孕效果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35例应用自然避孕法的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观察记录宫颈粘液,尿中雌、孕激素及阴道上皮细胞的核致密指数(KPI),嗜酸性指数(EI)的相关变化。结果表明:1.在卵泡期至排卵前,宫颈粘液量逐日增多,呈稀薄、透明、滑润、拉丝度大的特点。阴道上皮细胞的KPI 和EI 与宫颈粘液一样和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2.排卵后,黄体期宫颈粘液量、性状、阴道上皮细胞的KPI 和EI 与孕激素水平呈负相关。本文示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的KPI 和EI 受卵巢激素的调节,具有特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3例使用“美尔伊”避孕针的妇女进行用药前后的纵向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美尔伊“避孕针的避孕原理是多环节的,其中影响H—P—O轴可以显著抑制排卵是本针剂的主要避孕作用,此外宫颈粘液的变化使精子不易穿透,子宫内膜变化使孕卵不同步而影响着床也是此针的避孕环节。通过9例子宫内膜电镜检查,就用避孕药对象而言,核仁管道系统(NCS)的出现可以作为排卵的特征。本文认为对月注射法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注射日期离引经日期太远,不能抑制排卵所致。  相似文献   
10.
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增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及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 R)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5 0例子宫肌瘤组织的细胞周期DNA指数 (DI)、S期细胞百分比 (SPF)、细胞增殖指数 (PI) ,其中 2 8例测定肌瘤内EGF R水平 ,以子宫肌瘤邻近的正常子宫平滑肌为对照。结果 子宫肌瘤SPF、PI、EGF 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平滑肌 ;DI差异无显著性 ;肌瘤EGF R水平与PI、SPF呈正相关。结论 肌瘤细胞内高水平的EGF R与肌瘤细胞过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