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9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446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458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878篇
内科学   571篇
皮肤病学   197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315篇
外科学   635篇
综合类   1825篇
预防医学   629篇
眼科学   177篇
药学   1029篇
  13篇
中国医学   951篇
肿瘤学   4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688篇
  2007年   658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阿柏西普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B16F10细胞(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使用药物处理,实验组分别用0.2 g·L-1、2.0 g·L-1、4.0 g·L-1阿柏西普进行干预。通过实时细胞电子分析系统(RT-CES)、CCK-8法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柏西普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过程的影响;ELISA分析阿柏西普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VEGF-A含量的影响;RT-PCR检测不同剂量阿柏西普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VEGF-A mRNA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剂量阿柏西普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0.2 g·L-1、2.0 g·L-1、4.0 g·L-1的阿柏西普作用B16F10细胞 24 h 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至(95.10±1.76)%、(87.33±2.20)%和(74.36±1.67)%。RT-PCR检测结果显示:阿柏西普能够下调细胞中VEGF-A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结果表明,阿柏西普可抑制细胞中VEGF-A的水平,其中4.0 g·L-1阿柏西普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此外,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0%,G1期细胞比例为(27.60±0.36)%]相比,0.2 g·L-1、2.0 g·L-1、4.0 g·L-1阿柏西普干预24 h后,B16F10细胞凋亡率分别升高为3.51%、11.10%和14.77%,G1期细胞比例分别升高至(64.09±0.34)%、(66.02±0.65)%、(67.49±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阿柏西普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胞中VEGF-A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和S期阻滞,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人全血中氯喹、羟氯喹、阿比多尔的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临床检测。方法: 全血样本经氯化铵裂解和乙腈蛋白沉淀后,采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色谱柱为BEH C18,以含0.5%甲酸乙腈溶液-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结果: 氯喹、羟氯喹、阿比多尔在8~1 6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均在12.71%以内,批内和批间准确度(RE)均在-7.12%~13.51%;提取回收率均在76.50%~92.49%;内标归一化的基质因子变异系数(RSD)均小于15%;在多种储存条件下,处理前后的样品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3种药物治疗药物监测及中毒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两种不同方法对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内镜的灭菌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患者使用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采用过氧乙酸浸泡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滤膜法采集内镜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3个位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两组内镜灭菌合格率、菌落数和检出MDRO情况。结果 共采集78条副送水内镜,A组和B组各39条,共234份标本,A组和B组内镜灭菌合格率分别为61.54%、100%。A组钳子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2.05%,送气/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9.74%, 副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74.36%,B组3个位点灭菌合格率均为100%。A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菌落总数范围分别为0~6、0~112、0~23 CFU,分离MDRO 36株,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将A组15条不合格的内镜转为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 对于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的内镜,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方法更有效。对内镜的微生物学监测不能仅局限于钳子管道的监测,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需监测副送水管道,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2017-2020年医疗不良事件数据分析,结合运用专业人员访谈法,发现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医院2017 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收集的1 117例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及行政人员12名进行专家访谈。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中Ⅲ、Ⅳ级上报比例高,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等手术科室上报例数多。医疗不良事件漏报瞒报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职能部门追责、引发纠纷及影响科室质量考核评分。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是上报意识不足、追踪整改不到位。结论:提高医护风险意识,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强化院科两级督查,构建和谐安全文化氛围,以提高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CAD/CAM技术联合个性化预成型钛网及游离髂骨移植修复单侧下颌骨大型轮廓缺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及关节外科2015年11月—2019年12月的15例单侧下颌骨大型轮廓缺损的患者。采用基于逆向工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镜像重建患侧下颌骨轮廓并制作个性化预成型钛网,术中切取游离髂骨联合预制钛网经颌下植入于下颌骨缺损部位,其中2例患者同期行颏成形术矫正颏部偏斜。术后通过测量比较双侧下颌支及下颌体的长度及其三维角度评价下颌骨轮廓的对称性。结果 所有患者预后良好,对手术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并发症,术后三维测量结果显示下颌骨轮廓对称性良好(P>0.05)。结论 利用CAD/CAM技术制作个性化预成型钛网联合髂骨移植修复单侧下颌骨大型轮廓缺损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前棘的形态特点及其骨折发生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医师对其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258例外伤后行颌面部高分辨率CT扫描患者的图像进行三维重组,通过重组图像分析鼻前棘的形态特点及其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并统计骨折发生率、漏诊率及与鼻骨骨折的关系。结果:258例中,鼻前棘为双杆型(Ⅰ型)109例,单杆型(Ⅱ型)39例,三角型(Ⅲ型)74例及不规则型(Ⅳ型)36例。共检出鼻前棘骨折40例,发生率约15.5%(40/258);其中Ⅰ型77.5%(31/40),Ⅱ型15.0%(6/40),Ⅲ型2.5%(1/40),Ⅳ型5.0%(2/40)。87.5%(35/40)的鼻前棘骨折合并鼻骨骨折。结论:颌面部外伤患者可伴鼻前棘骨折,影像医师要加强认识,减少漏诊,借助MSCT高分辨扫描联合三维重组可明确诊断,为面部整形外科学及法医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美国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免疫基因表达谱构建宫颈鳞状细胞癌免疫亚型,并分析各免疫亚组特征,为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分析及治疗提供新指标。方法 TCGA数据库共下载25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3例癌旁正常组织的mRNA表达谱及临床数据。根据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得分情况,将宫颈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免疫组、中等免疫组及低免疫组3个免疫亚组。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析各免疫亚组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亚群比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关基因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基因表达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对免疫亚组做基因富集分析,确定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区域。结果 3个免疫亚组免疫评分(χ2=144.87)、基质评分(χ2=116.127)、总评分(χ2=37.941)及肿瘤纯净度(χ2=116.12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免疫组19个HLA相关基因表达高于中等免疫组及低免疫组,均P<0.001。PD-L1基因表达及CD8+T细胞比例在3个免疫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48,P<0.001;χ2=46.654,P<0.001)。3个免疫亚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29。免疫分组是影响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高免疫组GO生物学过程富集区域及KEGG通路主要集中于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低免疫组GO生物学过程富集区域和KEGG通路主要集中于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基于TCGA数据库免疫基因表达谱将宫颈鳞状细胞癌分为3种免疫亚组,不同亚组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和临床预后,对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指导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疏肝健脾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血清簇集蛋白、水通道蛋白-4(AQP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疏肝健脾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AMD评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型甲状腺素(FT4)、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簇集蛋白、AQP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sRA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以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性小体mRNA表达、上调esRA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饮食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选取92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饮食护理,分析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LB、PA、TR、DPI、nP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较低,低于对照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结束时低血糖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具有改善作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