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74篇
  免费   5300篇
  国内免费   4385篇
耳鼻咽喉   559篇
儿科学   504篇
妇产科学   521篇
基础医学   5940篇
口腔科学   808篇
临床医学   6732篇
内科学   7340篇
皮肤病学   438篇
神经病学   2869篇
特种医学   21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5238篇
综合类   10155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3617篇
眼科学   1388篇
药学   6134篇
  47篇
中国医学   3613篇
肿瘤学   466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04篇
  2022年   1213篇
  2021年   2115篇
  2020年   2056篇
  2019年   1634篇
  2018年   1597篇
  2017年   1740篇
  2016年   1450篇
  2015年   2528篇
  2014年   3105篇
  2013年   2604篇
  2012年   3975篇
  2011年   4284篇
  2010年   2819篇
  2009年   2137篇
  2008年   2822篇
  2007年   2897篇
  2006年   2930篇
  2005年   2731篇
  2004年   2085篇
  2003年   2299篇
  2002年   2027篇
  2001年   1748篇
  2000年   1509篇
  1999年   1416篇
  1998年   1014篇
  1997年   927篇
  1996年   673篇
  1995年   696篇
  1994年   598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401篇
  1991年   337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67篇
  1988年   195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风险列线图模型,为切口疝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行PD术的926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发生切口疝的患者24例(切口疝组),未发生切口疝的按照1∶5的比例随机抽取120例为非切口疝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年龄≥60岁(OR=5.800,95% CI 1.530~21.984)、BMI≥24 kg/m2(OR=4.165,95% CI 1.187~14.613)、糖尿病(OR=5.321,95% CI 1.548~18.285)、呼吸系统疾病(OR=4.565,95% CI 1.225~17.007)、切口感染(OR=6.803,95% CI 1.573~29.419)及手术时间≥6 h(OR=6.934,95% CI 1.938~24.813)是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C-index 0.890(95% CI 0.854~0.926),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 结论年龄≥60岁、BMI≥24 kg/m2、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切口感染及手术时间≥6 h是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和区分度,有利于临床筛查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高风险人群和制定针对性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骨软骨损伤(OL)在临床中常见,骨软骨在解剖上涉及软骨表面和软骨下骨,其解剖和生理功能存在特殊性,临床上处理OL时必须同时兼顾软骨及软骨下骨。目前对创伤性OL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而骨软骨组织工程多层支架设计更接近关节软骨到软骨下骨不同层次的解剖特性,目前已作为一个理想的选择应用于临床,以期达到更好地修复创伤性OL的效果。本文从骨软骨单元的解剖、功能,骨软骨损伤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创伤性OL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当前研究的组织工程支架在创伤性OL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家庭肠内营养(HEN)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营养状况及癌因性疲乏的作用。 方法 选 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住院部放疗的 80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 80 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试验组行 HEN 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两组 营养指数、肠道菌群、癌因性疲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 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肠杆菌、肠球菌及拟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疲乏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患者发生肺 部、泌尿系统、伤口或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HEN 联合益生菌可以提升食管癌患者放 疗后的营养水平,利于肠道菌群恢复,且不增加患者不适感,感染性并发症少,进而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与下行截骨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步态分析。方法遴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3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组和下行截骨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FTA)、胫骨后倾角、InsallSalvati指数(髌骨高度)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步态运动参数、步态运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术后半年两组患者的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胫骨后倾角、Insall-Salvati指数组内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Insall-Salvati指数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速、步频、步幅、步态周期比较中,术后半年组内各指标较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步速、步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步态运动参数包括支撑相最大屈曲角度、支撑相最小屈曲角度、支撑相中期伸直角度、摆动相屈曲角度比较中,术后半年两组组内较术前比较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半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步态运动力学参数即内收力矩比较中,术后半年两组组内较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半年两组患者膝关节内收力矩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能明显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而胫骨高位双平面下行截骨对于保留髌骨高度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7.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存在密切关系。冠心病患者在遗传物质的差异、生长地域环境的不同等影响因素下表现出中医体质类型的差异性。诸多体质学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以偏颇体质、兼夹体质为主。中医体质研究从宏观角度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特质,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研究对冠心病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10年来冠心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客观化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ived receptors, PPARs) 是核受体超 家族成员, 包括 PPARα、 PPARδ 和 PPARγ 3 种亚型, 他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 其中 PPARγ 在脂肪组织、 心脏、 肠道和免疫细胞中存在, 在脂肪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PPARγ 具有抗氧化作用, 通过调控 Nrf2 信号通路、 内皮型 NOS (eNOS) 和诱导型 NOS (iNOS) 表达以及其他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辐射诱导 的氧化应激是引起细胞水平和全身水平损伤的主要因素, 由于 PPARγ 具有抗氧化应激的能力, 有望成为辐 射防护和辐射治疗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轻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COVID-19轻重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前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表达阴性的COVID-19患者40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H-FABP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COVID-19患者共40例,其中轻型组20例,重型组20例,与轻型组相比,重型组年龄更大[(41.9±10.5) vs (58.2±16.3)岁],且合并糖尿病比例更高(P均<0.05)。通过比较两组血清H-FABP表达水平发现,重型组H-FABP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3.97±1.80) vs (6.88±3.90) μg/L,P<0.05]。结论 在hs-cTnT表达阴性的COVID-19患者中,血清H-FABP表达水平与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相关,H-FABP可能作为一个更加敏感且独立的心肌损伤因子用于COVID-19疾病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为临床实施院前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88例,收集患者首发症状、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及院前时间,分析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结果患者院前时间为135.5(48.3, 1 735.5) min,其中院前时间≤150 min 253例(51.8%),>150 min(即院前延迟)235例(48.2%);首发症状多为胸背痛[146例(29.9%)],其次为胸前痛124例(25.4%)、腹痛121例(24.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胸背痛是院前延迟的保护因素(P<0.01),腹痛、四肢麻木/疼痛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腹痛与四肢麻木/疼痛非典型症状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院前延迟的主要因素。需对公众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早期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积极就医,缩短院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