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51篇
  免费   7975篇
  国内免费   4992篇
耳鼻咽喉   659篇
儿科学   1441篇
妇产科学   677篇
基础医学   6473篇
口腔科学   1319篇
临床医学   10273篇
内科学   9256篇
皮肤病学   976篇
神经病学   2777篇
特种医学   26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6721篇
综合类   18619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7581篇
眼科学   1473篇
药学   10293篇
  67篇
中国医学   6626篇
肿瘤学   4508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990篇
  2022年   2192篇
  2021年   3167篇
  2020年   2994篇
  2019年   1874篇
  2018年   1993篇
  2017年   2417篇
  2016年   1812篇
  2015年   3347篇
  2014年   4489篇
  2013年   4790篇
  2012年   7071篇
  2011年   7750篇
  2010年   6399篇
  2009年   5356篇
  2008年   5800篇
  2007年   5442篇
  2006年   4988篇
  2005年   4196篇
  2004年   2914篇
  2003年   2466篇
  2002年   1908篇
  2001年   1642篇
  2000年   1342篇
  1999年   1058篇
  1998年   548篇
  1997年   571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 筛选荔枝草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部位,研究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为荔枝草资源的药食两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筛选荔枝草抗炎有效部位,采用氨水刺激喉部法建立大鼠急性咽炎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ELISA双抗夹心检测、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咽部组织蛋白表达研究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急性咽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荔枝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氨水刺激建立的急性咽炎模型符合急性咽炎动物模型特征,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可显著改善急性咽炎大鼠的咽部病理形态学表现。不同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及咽部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炎性因子数量均下降,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荔枝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大鼠咽部组织IκBα蛋白表达,降低NF-κBp65蛋白表达。结论 荔枝草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急性咽炎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咽部炎症病理改变的发生,能调节血液中炎症因子、抑制NF-κB表达和IκBα解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 ASTI)模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治伤巴布剂干预AST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伤巴布剂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均予以左侧后肢小腿ASTI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于标记部位立即予治伤巴布剂(修剪成1.5x3cm大小)外敷,并用胶布固定;其余四组均予等剂量赋形剂(修剪成1.5×3 cm大小)外敷处理,胶布固定;持续外敷,共持续24 h。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400 μg/kg/天)1次;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erifosine(20 mg/kg/天)1次。分别于0(造模前)、2h、4h、8h、12h、24h测量受伤小腿肌肉处的周长,并计算肌肉肿胀率(muscle swelling rate,MSR)。24 h药物干预结束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将左侧后肢小腿损伤中心部位进行取材,分成三份。一部分用于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一部分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剩下部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p38MAPK、AKT、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 B alpha, IκBα)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MSR显著增加(P<0.01);病理形态学上,骨骼肌组织可见大面积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p38MAPK(p-p38)/总p38MAPK(t-p38),磷酸化-AKT(p-AKT)/总-AKT(t-AKT)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MSR在治疗第8 h、12 h、24 h显著下降(P<0.01),且在治疗第24 h,其MSR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明显(P<0.05);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显著(P<0.05);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更显著(P<0.05);p-p38/t-p38及p-AKT/t-AKT明显下降(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降低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值方面更显著(P<0.01)。结论 治伤巴布剂可能同时对p38MAPK、AKT信号通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引起NF-κB活性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进而引起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水平下调,减轻ASTI炎症反应,从而改善ASTI。  相似文献   
5.
Yang  Yang  Shu  Jing  Mu  Jing  He  Qiang  Chen  Fang  Hu  Yan  Zhen  Xiaofang 《Clinical rheumatology》2022,41(12):3783-3790
Clinical Rheumatology -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HSP) complicated by over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相似文献   
6.
和芳  陈伟  殷雯  何瑞仙 《护理学杂志》2022,27(8):111-113
综述心理痛苦的概念与内涵,胃癌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提出需构建胃癌患者心理痛苦模型,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轻胃癌患者心理痛苦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Anisodamine is 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tropine alkaloid family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motion sickness, pupil dilat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 As a muscarinic receptor antagonist, the low toxicity and moderate drug effect of anisodamine often result in high doses for clinical use, making it important to fully investigate its toxicity. In this study, zebrafish embryos were exposed to 1.3-, 2.6-, and 5.2-mM anisodamine for 7 days to study the toxic effects of drug exposure on pigmentation, mineral density, craniofacial area, and ey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osure to anisodamine at 1.3 mM resulted in cranial malformations and abnormal pigmentation in zebrafish embryos; 2.6- and 5.2-mM anisodamin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eye development defects and reduced bone density in zebrafish embryos. The associated toxicities were correlated with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neural crest cells through gene expression (col1a2, ddb1, dicer1, mab21l1, mab21l2, sox10, tyrp1b, and mitfa) in the dose of 5.2-mM exposed group.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of the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high doses of anisodamine in aqueous solutions to organisms and provides a warning for the safe use of this drug.  相似文献   
8.
9.
对85例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75例患者回输后第28天达到完全缓解。其中42例实验室检测出现出凝血指标异常,经加强评估预防、止血处理、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40例患者出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提示出凝血功能障碍是CAR-T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及时进行护理评估,医护协同治疗可降低出血风险,提高CAR-T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新的饮食干预策略,其可能改善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限时进食是间歇性禁食的 一种特殊形式,通常仅限制每天的进食时间窗而不限制热量,除了和其他间歇性禁食手段一样能够控制体重并改善代谢紊乱 以外,限时进食还能调节昼夜节律并影响自噬水平,具有潜在的抗衰作用,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了它预防肿瘤发生以及减缓肿 瘤发展的潜力。 同时,由于实施方案便利、不良反应轻微,限时进食有着不错的依从性及安全性,有可能成为一种适合肿瘤患 者长期实施的辅助治疗方案乃至健康生活方式。 本文从改善肥胖和代谢紊乱、调节昼夜节律和自噬水平以及目前与肿瘤相 关的研究进展这三个方面阐述了限时进食对恶性肿瘤的潜在作用,旨在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探索方向,探讨限 时进食作为一种营养干预手段对恶性肿瘤发生的潜在预防作用以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以期可以完善对肿 瘤患者的营养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