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应用方法,分析影响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 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总体胰岛素泵应用情况,在初诊、老年伴肥胖或感染等特殊情况下胰岛素泵应用上的差别.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总体血糖在(5.7±2.6)d达标,达标时单位胰岛素用量为(0.69±0.31)U·kg-1·d-1;初诊组达标较快,达标后胰岛素减量更早,幅度更大,达到临床缓解的比例更高;老年组夜间基础率较低,且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较大;伴肥胖组餐前胰岛素用量较大,但低血糖风险较低;伴感染组胰岛素用量较大,主要是基础率明显增加;血糖达标天数和胰岛素用量主要与感染、基础血糖及肥胖显著相关.结论 对不同人群的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应用方法存在着差别,患者的感染、基础血糖和肥胖指标有助于确定初始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2.
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颖  高谷  丁波  李倩  李惠琴  程慧  郭琳  齐绍康  马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060-1062,1065
目的: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氧化产物增加,直接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文中通过检测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前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 lc)、MDA等相关指标,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名作为对照,分析这些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TG、FBG、PBG、HbA 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较健康正常人比较,MDA水平仍较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DA与FBG、PBG、HbA1 c、胰岛素用量呈正相关(r=0.443,P=0.011;r=0.411,P=0.001;r=0.391,P=0.027;r=0.405,P=0.021)。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降低血糖、血脂的同时,可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后者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伴与不伴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发现感染组平均胰岛素用量(0.67±0.24U·kg-1·d-1),较非感染组(0.60±0.18U·kg-1·d-1)高(P<0.05);主要为基础率高,餐前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血糖达标和胰岛素用量的主要因素是感染、血糖水平和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瘦素与C-肽的相互关系,应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检测65例1型糖尿病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瘦素和C-肽水平,结果: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瘦素与C-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2例患儿治疗前后瘦素和C-肽水平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瘦素和C-肽之间的变化呈正相关,瘦素/C-肽的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瘦素参于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瘦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已婚,44岁。5年前出现阳萎,逐渐加重,胡须、腋毛渐次脱落;2年来头昏、乏力、眼花、视物漠糊、食欲减退、畏寒。有时心慌、胸闷,但无头痛、恶心呕吐、晕厥抽搐、多饮多尿及浮肿,经注射“丙酸睾丸酮”等无效来我院治疗。既往患有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白细胞减少症”病史,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对104例(有微血管病变55例,无微血管病变49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和38例健康人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进行测定及血小板直接计数。结果:NIDDM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有微血管病变NIDDM与无微血管病变NIDDM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有微血管病变和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小板GMP-140与血浆GMP-140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9,r2=0.75);NIDDM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IDDM患者在控制血糖(<7.8mmol/L)前提下服用阿斯匹林6个月后,复查眼底及GMP-140,结果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结论:NID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功能及GMP-140水平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IR)指胰岛素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对葡萄糖利用降低及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作用减弱.正常妊娠时血浆胰岛素随妊娠周增加而增加,有助于胎儿营养供给,当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及妊娠时胰岛素的对抗激素如皮质醇、雌激素、孕酮、抵抗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生IR,易导致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等妊娠并发症,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状态,明显高于正常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氧化应激此密切相关。文中分析甘精胰岛素注射剂和瑞格列奈(repaglinide)片治疗作用的特点,探讨不同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和瑞格列奈治疗2组,每组有效病例数为33例。选择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mass index,BMI)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BMI、血MDA和hs-CR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糖波动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甘精胰岛素组和瑞格列奈组患者TG、FBG、PBG、HbAlc、BMI和MDA等指标2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②甘精胰岛素组和瑞格列奈组治疗后HbA1c、MDA、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FBG和TG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瑞格列奈组PBG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甘精胰岛素组和瑞格列奈组治疗后hs-CRP和MDA水平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和瑞格列奈组2组间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hs-CRP水平低于瑞格列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甘精胰岛素组血糖波动幅度较小,与瑞格列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P<0.01)。⑦MDA水平与FBG、PBG、HbA1c、胰岛素用量呈正相关(r=0.229,P=0.019;r=0.371,P=0.002;r=0.265,P=0.028;r=0.405,P=0.02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可减轻其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与瑞格列奈相比无差异。甘精胰岛素能更好的控制FBG且降低血糖波动幅度,能更有效地降低TG和hs-CRP。瑞格列奈具有更强的降低PBG作用。甘精胰岛素不仅可降低血糖,还具有抗炎、降血脂、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血糖水平、血糖波动幅度及胰岛素用量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2型糖尿病(DM)的患病率远高于血压正常者,氧化应激作为EH和2型DM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检测EH及DM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EH在2型D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共111例患者,其中EH组41例,新诊断2型DM组32例,新诊断2型DM合并EH组(DM+EH组)38例,比较3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 ins)、MDA、血脂、体质指数(BM I)等相关临床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B)。结果:MDA:DM+EH组显著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显著高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IR:DM+EH组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显著高于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B:EH组显著高于DM组及DM+E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与DM+EH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年龄、EH病程、MDA、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正相关(r=0.35,P=0.031;r=0.509,P=0.002,r=0.47,P=0.005,r=0.616,P=0.000),与HDL负相关(r=-0.399,P=0.016)。结论:EH合并2型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且与HOMA-IR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酮症时测定血pH和阴离子间隙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5年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住院患者41例,对其发病诱因,血糖、pH值、阴离子间隙(AG)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KA发病的诱因以感染及治疗中断最多见,酒精对DKA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血糖水平的高低与预后关系不大,但pH值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AG及△gap的计算对估计病情,识别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存在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