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口引流换药技术对糖尿病足肌筋膜间隙感染患者患足功能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伤口护理中心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肌筋膜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多个小切口相互贯通至正常组织,蚕食样逐渐清除坏死组织,清创后用脂质水胶体敷料进行对口引流,若炎症蔓延则继续扩创,患足红肿消退开始考虑逐步撤除对口引流条,最后撤出足底与足背贯穿的对口,采用湿性及密闭敷料覆盖。对照组采取大切口彻底清创,后期多次使用无菌剪或手术刀片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患足并沾干,使用银离子敷料等功能敷料覆盖。统计2组患者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并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包括生理领域(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状况)和心理领域(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3.76±1.94)分、(39.09±10.55) d和(94.21±6.77)分,与对照组[(5.31±2.48)分、(47.11±7.13) d和(82.09±7.2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3.45,6.69,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各指标(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79.99±14.12)、(71.33±10.21)、(77.47±12.78)、(81.15±12.77)分,与对照组[(72.54±12.01)、(63.03±11.67)、(67.19±11.12)、(73.08±10.5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2.93、3.32、2.67,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心理领域各指标(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83.64±10.88)、(92.55±11.32)、(92.67±25.55)和(86.34±9.77)分,与对照组[(76.11±15.02)、(70.31±16.23)、(73.34±21.21)、(78.98±11.0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6.16、3.19、2.74,P值均小于0.05)。 结论小切口对口引流换药技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可靠,相比常规方法优势明显。而且保全患足外形及功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健康状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3.
目前治疗髂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段是动脉旁路移植和支架成形,但是这2种方法都不是完美的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其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受到了血管外科医师的关注.国外十几年来的经验证实,腹腔镜技术在腹部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最近在腹腔镜协助下成功治疗了1例髂动脉和股总动脉闭塞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011年11月腹腔镜协助下成功治疗1例腹主动脉-股动脉闭塞,完全腹腔镜下使用涤纶Y形人工血管行近端腹主动脉吻合,人工血管远端经腹膜后隧道与双侧股动脉吻合,再使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吻合涤纶血管至膝下腘动脉。吻合口无漏血,远端血运恢复。术后20天复查CTA,移植血管通畅。术后1个月复查,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踝肱指数明显升高,分别由0.61升至0.81(左),0.41升至1.07(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TA)与自膨式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支架治疗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22例(36.1%)PTA(PTA组)和39例(63.9%)球囊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支架组)。49例(80.3%)患者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12例(19.7%)为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3例(4.9%)为严重间歇性跛行,20例(32.8%)有静息痛,25例(41.0%)伴有足部溃疡,13例(21.3%)有足部坏疽。结果 PTA组和支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4.9%,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随访15.5个月,PTA组和支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89.7%,支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TA(P0.05)。PTA组和支架组的截肢率分别为13.6%和2.6%,两组在保肢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治疗股浅动脉病变所导致的下肢缺血的疗效,在短期内单纯PTA与支架植入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股浅动脉支架的疗效明显优于PTA。两组救肢效果在术后1年左右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2型糖尿病下肢缺血小腿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共135条患肢的临床资料.78.5%患肢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发凉,40%伴有足部或小腿麻木.53.3%的患肢有静息痛,28.2%的患肢伴有足部溃疡,18.5%伴有足趾或足部组织坏疽. 结果总成功率为95.7%.86.6%患肢静息痛缓解,13.4%部分缓解.21.6%足部溃疡完全愈合,62.2%溃疡明显缩小,16.2%溃疡无明显变化.8条患肢通过对坏疽组织的清创,局部换药创面明显缩小;6条患肢截除坏疽组织创面愈合,总截肢率为4.4%.平均随访时间为21.5个月,随访率为92.7%.71.7%仍然保持无疼痛,23.9%疼痛复发,4.4%行膝下截肢. 结论 下肢小腿动脉球囊成形术简单、有效、实用,但复发率高,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法活体取肾、离体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6年10月收治1例42岁复杂性肾动脉瘤男性患者.术前彩超、CT及DSA检查显示左肾动脉瘤3.4 cm×4.3 cm×4.5cm大小,瘤内有部分血栓形成,位于左肾动脉主干分叉部,累及5支分支动脉,邻近肾门.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药物控制不佳.术中采用手助腹腔镜法活体取肾成功后,立即对离体肾脏采用4℃肾脏保存液灌注,低温保护肾脏.体外进行肾动脉瘤切除:切取自体右髂内动脉体外行肾动脉重建,最后将肾脏异位移植至右侧髂窝.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彩超复查显示右侧髂窝移植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肾静脉血流通畅,输尿管无狭窄.术后13个月随访,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正常.结论 离体肾动脉瘤切除和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微创、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人工血管搭桥术后血栓形成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从1998年7月到2006年5月,本院治疗了下肢人工血管血栓形成患者45例共50条下肢.41例(46条下肢,92%)接受了手术治疗,人工血管搭桥后血栓形成,单纯采取人工血管切开取栓手术15条(30%),取栓加向远端血管搭桥手术13条(26%),取栓加介入治疗4条(8%),重新人工血管搭桥4条(8%),截肢10条(20%);4例(4条下肢,8%)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50条肢体中,最终截肢21条,其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2条下肢).总保肢率为60.4%.结论 通过取栓、取栓加向远端血管搭桥、取栓加介入治疗或重新用人工血管搭桥手术治疗下肢人工血管搭桥后血栓形成,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达到挽救肢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按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对传统手术与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血管旁路移植术与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7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2.14:1.平均年龄(67±12)岁,其中>70岁患者共101例(占50.2%).结果 (1)腔内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通畅率(100.0%、89.8%、75.0%)优于单纯扩张(82.4%、62.5%、3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旁路移植术后24个月二期通畅率88.0%优于介入支架7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2,P<0.05).结论 血管旁路移植适宜于TASC C、D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适宜于TASC A、B型股浅动脉短段闭塞,且支架植入优于单纯扩张;尽管腔内介入通畅率低于传统手术,但其具有的安全、快捷、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使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急性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外科治疗方法 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治疗18例急性重症DVT患者,均有肿胀和肢体疼痛;16例伴有皮肤颜色青紫(1例小腿皮肤坏疽),2例伴有皮肤苍白;10例出现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8例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下肢深、浅静脉均有血栓形成.1例因患肢坏疽行膝上截肢手术.17例采用手术切开取栓,仅3例单纯采用手术切开取栓术,5例加用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术,6例加用人工血管耻骨上转流术,3例采用髂静脉松解成形术.结果 手术死亡1例(5.6%).下肢肿胀消失7例(41.2%),明显减轻10例(58.8%).除截肢的1例外其余患者皮肤颜色均基本恢复正常,动脉搏动也恢复正常.16例患者被随访,随访率为94.1%;随访时间为3~82个月,平均为34个月.患肢肿胀完全消失5例,占31.3%;肿胀明显减轻者8例,占50%;肿胀复发3例,占18.7%.复发的3例中,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晚期恶性肿瘤,2例分别于35个月和48个月后因移植血管桥内膜增生导致闭塞而复发.结论 外科手术取栓是治疗急性重症DVT的有效方法 ;当髂静脉受压,耻骨上转流是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