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家犬传播华支睾吸虫病的潜在能量,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林县朝文村为调查点,调查全村家犬只数;一次性寻找、捡拾所见全部新鲜犬粪,用醛醚法查华支睾吸虫虫卵,以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作克粪虫卵(EPG)计数,计算日均排卵量。结果全村有家犬66只,一次性检获新鲜犬粪41份。犬粪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率为53.66%(22/41),EPG平均为322。推算该村家犬日均排出华支睾吸虫虫卵73.4万个。结论家犬在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中具有不可小视的潜在能量,在疾病防控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实验感染和自然叮咬吸血感染带毒的雌性白纹伊蚊,用克隆的Den.V-cDNA探针作斑点杂交检测蚊体内病毒RNA和Den.v-McAb-IFA检查蚊头压片的病毒抗原。探针检出病毒RNA的时间分别为实验感染后第2d,自然叮咬吸血后第1d。McAb-IFA检出病毒抗原的时间分别为实验感染后第3d,自然叮咬后第2天。从登革热监测点中,检出B组虫媒病毒的存在,提示早期检出蚊虫携带病毒水平,可预测B组虫媒病毒的潜在流行或暴发流行趋势。这些结果显示NHA和IFA可直接检出蚊体内Den.v,但前者优于后者,方法简便,无需要昂贵仪器,适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近十年广西新发现的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及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查到残存钉螺年份长短将广西原血吸虫病钉螺孳生地分成三类,针对不同螺区分类,对原螺区及毗邻地区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案。结合血清学方法及粪便检查方法,抽样检查当地居地、原血吸虫病人及流动人口的监测检查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考核。结果近十年来,广西发现5处残存螺点,分别位于玉林、靖西、宜州、横县等地,其中隶属南宁市辖区的横县发现残存钉螺2处。广西未发现本地血吸虫病人,流动人口监测过程中发现输入性病例23例,病人分别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除2例为女性外,其余均为男性。职业则以干部、商人、民工(农民)、学生及武警新兵为主。结论广西虽然保持阻断传播标准的成果,但由于不断新发现残存钉螺及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广西仍然面临血吸虫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华支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的ITS-2序列分析鉴别方法。方法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采集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成虫,从成虫虫体分离并收集虫卵。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做对照虫种,按不同虫种和虫卵数分成5个实验组,各组分别提取DNA,并扩增ITS-2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以确保为目标片段,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获得的条带判定虫种。结果以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虫卵DNA为模板的PCR产物电泳图谱分别在400bp、500bp左右各显示一条明显条带;在以两种虫卵DNA混合液为模板的PCR产物中,电泳图谱在400bp左右和500bp左右各显示明显条带。将测序得到的两种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后,显示与GenBank中相应的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序列高度同源。混入四种肠道线虫虫卵DNA的PCR产物中,除目的条带外,无其他条带。结论该方法可以对华支睾吸虫及扇棘单睾吸虫虫卵进行鉴别,且结果不受常见四种肠道线虫虫卵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两虫种的鉴别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宜州市京口村残存螺点进行调查,ELISA检查888人,16人阳性,粪检未见血吸虫卵或毛蚴,检查钉螺4640只,未发现阳性钉螺。排除了该地区流行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2002-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现状。方法人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粪便检查;耕牛以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野鼠用解剖法检查病原。每年春秋两季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对查获的钉螺用压片法和逸蚴法检查有无血吸虫感染。结果2002-2007年当地居民血检28165人,阳性417人,阳性率1.5%,粪检5718人无感染者;在流动人口监测中查出11例外源性病人;耕牛粪检21820头,解剖野鼠1389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累计查螺面积12095.1hm^2,查出3处残存螺点,面积分别为2.1、1.3、3.3hm^2;分别检查钉螺1518、4640只和1785只,并检查和走访螺点周围居民、检查耕牛,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和动物。结论广西区血吸虫病监测成效明显,但工作量大,监测策略可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方法按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虫卵并计数。结果调查了9个县(市)27个点13990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9.76%,平均EPG为1083,有6个县(市)查出感染者,其中3个县感染率超过20%。男性平均感染率和EPG分别为13.09%和1320;女性分别为5.89%和658,差异均有显著性。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感染,以成人感染为重。蒙古族居民感染率最高,为16.67%;汉族感染率为11.56%,高于壮族的8.17%;壮族感染者EPG最高,为1470。职业分布以医生、教师、农民和行政干部感染为重。结论1989年以来广西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显著上升,疫情快速蔓延,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广西褐家鼠感染路氏锥虫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部分地区褐家鼠感染的路氏锥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方法从广西靖西、百色、南宁、天峨4地感染路氏锥虫的褐家鼠脾脏或血凝块中提取DNA,设计ITS1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直接或克隆测序。用DNAstar7.1进行同源性比对,用Mega4.0进行差异分析与聚类、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广西各地血涂片阳性鼠标本均扩增出特异性DNA条带,4地样品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路氏锥虫(T.lewisi)序列的同源性均高达96%以上。区内各地理种群之间遗传距离均在0.021以下,与其他3个近缘种T.otospermophili、T.grosi、T.kuseli间遗传距离为0.15~0.206。结论广西4地鼠感染的锥虫为路氏锥虫。ITS1可以作为路氏锥虫的种属分类和分子诊断的标记。  相似文献   
9.
广西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 方法按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虫卵并计数. 结果调查了9个县(市)27个点13 990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9.76%,平均EPG为1 083,有6个县(市)查出感染者,其中3个县感染率超过20%.男性平均感染率和EPG分别为13.09%和1 320;女性分别为5.89%和658,差异均有显著性.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感染,以成人感染为重.蒙古族居民感染率最高,为16.67%;汉族感染率为11.56%,高于壮族的8.17%;壮族感染者EPG最高,为1 470.职业分布以医生、教师、农民和行政干部感染为重. 结论 1989年以来广西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显著上升,疫情快速蔓延,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黄福明 《广西医学》1997,19(2):324-326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蚊帐对主要病媒蚊虫的毒效观察广西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黄福明溴氰菊酯及二氯苯醚菊酯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它对卫生害虫具有高效,速杀作用。采用二氯苯醚菊酯浸泡士兵制服可防制蜱螨及及其有害昆虫的叮咬(1,2)。近年来,使用拟除虫菊酯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