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参素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 (占 98% ) ,是从植物中药苦豆子的苦参根中提取出的生物碱。在临床上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及抗病毒等作用。本文通过应用苦参素治疗4 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 ,观察其症状、体征、生化及乙肝标志物等指标的变化 ,以进一步评价其临床疗效。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6例病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 ,治疗时间为 1998年 1月~ 1999年 8月间。治疗组 4 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34岁。对照组 2 6例 ,男 16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31岁。病程均 1~ 5a ,均符合 1995年 5月北京传染病与寄生…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乙肝病毒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血清细胞因子(TGF-β,TNF-α,IL-6,IL-8),乙肝病毒(HBV)对肝纤维化(HA,PCⅢ,C-Ⅳ,LN)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RIA方法检测171例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LA,PCǚ,C-Ⅳ,LN的水平,HBV-DNA定量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A,PCⅢ,C-Ⅳ,LN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须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C-Ⅳ,LN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HBV-DNA阳性组(Ⅱ组)均高于HBV-DNA阴性组(I组),且在慢性中,重度肝炎间差异显(P<0.05)。结论:血清TGF-β,TNF-α,IL-6,IL-8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及肝纤维化的形成,且与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参素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RIA方法对治疗Ⅰ组(对照组)和治疗Ⅱ组(苦参素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的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171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C-Ⅳ)、层连蛋白(LN)含量进行测定,并设立30例健康献血人员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GF-β1、TNF-α、HA、PcⅢ、C-Ⅳ、LN均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Ⅱ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或P<0.01),并与治疗Ⅰ组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有部分机制通过抑制TGF-β1、TNF-α的分泌,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对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复制程度对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173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6组: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3组, 肝硬化Child-Pugh A、 B、 C级3组;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PⅢP、c-Ⅳ含量, 并同时测定HBV-DNA, 按其阳性、阴性进行分组比较. 当HBV-DNA(+)时与HBV-DNA(-)时, 血清IL-6、IL-8、PⅢP、c-Ⅳ含量相比较, 除在轻度组、 C级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 其余4组皆有统计学意义, 以重度组、A级组为著(P<0.01).提示: 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复制可促进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从而在肝纤维化的起始、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临床意义,本文对33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Ag检测,同时检测HBV标志物和HBV-DNA,对其阳性率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38例患者,Pre-S1Ag阳性检测率为63.02%,HBeAg阳性检测率为48.52%,HBV-DNA阳性检测率为68.05%.Pre-S1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为78.56%;Pre-S1Ag与HBeAg阳性的符合率为81.17%;Pre-S1Ag与HBeAg、HBV-DN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提示Pre-S1Ag能够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有可能作为体内病毒复制存在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胰高糖素(Gl)的检测,探讨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G—I疗法)对重症肝炎的治疗意义。结果:重症肝炎组的Glu4.41±0.96mmol/L,Ins:13.91±3.25mu/L,Gl:482.56±158.64ng/L,与正常人对照P<0.01。三者之间调节紊乱,普通型肝炎则无影响。结果提示在重症肝炎中应用G—I疗法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EGF含量变化.方法52例肝病患者分为3组.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4例,正常对照30例.EGF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在药物治疗前后其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E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肝功能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EGF呈正相关.讨论EGF可作为衡量肝脏炎症状况的参考指标.动态观察EGF水平对了解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状况、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永年  龚守军  徐斌  黄祝青 《武警医学》2002,13(12):716-7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6,IL-6)、白细胞介素-8(Nterleukine-8,IL-8)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6例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同时对其血清透明质酸(Hyaline 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 Ⅲ procollagen,PC Ⅲ)、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C-Ⅳ)水平亦进行同步测定;并对68例行肝穿刺。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并与肝损害程度及肝纤维化(HA、PCⅢ、C-Ⅳ)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TNF-α、IL-6、IL-8水平同血清胆红素(Total bilirubin)、谷丙转氨酶(ALT)亦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损害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能反映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色比浊法,对186例各型乙肝患者于入院时同时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肝功能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有一致性,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降低,尤其以肝硬化患者明显,且从ChildPuchA级→C级,呈进行性下降。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良好指标,并可为肝硬化的分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正常肝脏纤维组织中存在着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肝纤维化时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导致ECM合成与降解的失衡所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ECM降解的主要酶系,而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通过抑制MMPs,阻止ECM的降解,从而形成或促进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