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520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55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858篇
预防医学   284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308篇
  4篇
中国医学   349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后GW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发现.近年的研究[1-3]提示,部分疾病相关SNP可导致其所在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肿瘤的转归(预后),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环境-遗传-基因互作"模式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影响的新理论;这些SNP可分为增加疾病易感性的SNP和致病性SNP两大类.推测致病性SNP不但影响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并且也可能影响驱动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探讨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长期缺氧状态下脑部代谢物的特点,并比较各代谢物与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为CMS的17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53.29±9.03)岁,居住海拔(3989.12±937.45)m,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224.35±11.81)g/mL,并招募与实验组年龄及居住海拔相匹配的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8.61±8.76)岁,居住海拔(3674.94±634.27)m,HGB(156.67±9.46)g/mL。采用Siemens Prisma 3.0 T MR扫描仪20通道头颅线圈对所有受试者行常规头颅MRI及多体素;H-MRS检查,通过Syngo.via后处理软件获得;H-MRS图,ROI选取双侧额叶及海马区,并获得相应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乳酸/肌酸(Lac/Cr)的比值。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以比较两组间代谢物相对浓度差异,然后将CMS组双侧额叶及海马区各代谢物比值与血液生化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两组受试者年龄、长期居住海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CMS组HG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增高,血小板(blood platelet,简称PLT)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双侧额叶及海马区NAA/Cr及NAA/CHo均减低(P<0.05),Lac/Cr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双侧额叶及双侧海马区CHo/Cr均增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CMS组右侧额叶及左侧海马CHo/Cr与RBC明显正相关,左侧额叶CHo/Cr与HCT低度正相关,右侧额叶及左侧海马Lac/Cr与HCT低度正相关。结论CMS长期缺氧状态下脑组织局部代谢物改变,神经元受损,无氧代谢增加,且这些代谢物的改变与血液指标呈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后续进一步预防或干预CMS患者脑损害提供影像学证据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EBN)的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因BPH而行TURP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基于EBN的强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对BPH及TURP相关知识的掌握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焦虑自评量(SAS)和抑郁自评量(SDS)得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EBN的强化护理干预在老年BPH的TURP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细胞因子抑制剂吡非尼酮对神经吻合口处瘢痕形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右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0 mg/kg、25 mg/kg、100 mg/kg吡非尼酮混悬液灌胃。术后于第4、12周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测定,然后取材进行Ⅰ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4周,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低剂量组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1);神经电生理:术后第4周,三组之间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波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快(P0.05),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Ⅰ型胶原蛋白沉积量:术后第4周,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神经吻合口处Ⅰ型胶原蛋白沉积量明显减少(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神经吻合口处Ⅰ型胶原蛋白沉积量明显减少(P0.01),且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吡非尼酮能明显减少神经吻合口处Ⅰ型胶原蛋白沉积,有效抑制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于糖尿病足伴抑郁症护理应用中开展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的112例糖尿病足伴抑郁症患者进行比对分析,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将5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用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模式,将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差异。结果通过给予患者用药依从性自评量表反馈显示,研究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给予两组患者护理满意问卷反馈,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给予患者情绪量表评估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及HAMD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HAMA及HAMD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糖尿病足伴抑郁症护理应用中开展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利于提高整体治疗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和传统心脏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63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的心脏停搏液不同分两组,应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DN组)33例,应用传统心脏停搏液(传统组)30例。DN组用del Nido晶体液与氧合血按4:1混合(4份晶体1份血),灌注量 20ml/kg,最大不超过 1 L。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90min再次灌注300ml。传统组应用4:1含血冷晶体改良St. Thomas液(4份血1份晶体),灌注量 15ml/kg。每隔20-30min灌注一次(7.5ml/kg)。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无差异。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传统组较长,但无统计学差异。停搏液灌注次数和灌注耗时传统组显著高于DN组。自动复跳率两组相近,DN组94%,传统组97%。术后早期(30天内)死亡率DN组(6.1%)与传统组(6.7%)无差异。术后第1天血清肌钙蛋白I DN组 (4.10±0.65ng/ml)与传统组(4.25±0.61 ng/ml)无差异。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1天和出院前LVEF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中应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可以达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TO)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颅内外段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90 d 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手术前后NIHSS评分、ASPECT评分、侧支循环、闭塞类型、开通顺序、术中替罗非班使用、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率、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确认21例[(10.6%(21/198)]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8例(38.1%),预后不良组13例(61.9%)。两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肺部慢性疾病、入院NIHSS评分、术前ASCEPT评分、病因TOAST分型等术前评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年龄更低(P=0.009)。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P=0.020),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21例患者有效再通率为(TICI 2b-3)71.5%,死亡率28.6%,仅38.1%的患者预后良好。两组再灌注TICI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336),较低的发病年龄(P=0.009)、良好侧支循环(P=0.037)、术后7 d NIHSS评分(P=0.020)及桥接静脉溶栓(P=0.01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为预后预测因子(B=3.651,OR=38.5,95%CI为2.951~508.463,P=0.006)。结论前循环急性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总体良好预后率偏低,良好侧支循环为预后较强预测因子。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为非随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TO患者最佳治疗策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骨骼化或带蒂游离乳内动脉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心胸外科采用骨骼化(n=77)或带蒂(n=85)游离技术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LIMA均端侧吻合到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分析两组患者的LIMA获取时间、术中LIMA桥血流量、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PI、术后前3天每日胸腔引流量及术后随访1年时的LIMA桥通畅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IMA至LAD 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于带蒂组(33.8±4.7 min vs 26.6±4.1 min,P<0.05);但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明显优于带蒂组(36.9±20.1 ml/min vs 28.6±17.2 ml/min,P<0.05)而两组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无明显差异(3.1±1.2 vs 2.9±0.8,P>0.05)。骨骼化组术后前三天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带蒂组(P<0.05)。术后随访到1年时的LIMA桥血管通畅率为100%。 结论: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近中期效果满意。与带蒂游离乳内动脉相比,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更好,术后早期胸腔引流量也更少,但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