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丙肽抑制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体外侵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丙肽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侵袭性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提取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RNA,反转录后测定甘丙肽及其3个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将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分为对照组、甘丙肽药物处理组和选择性甘丙肽2型受体激动剂AR-M1896组,利用MTT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给药后12、24和36 h各分组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内镜神经外科专业组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肿瘤颅内表皮样囊肿内容物镜下全切除,5例少量残留;6例将囊肿壁完全切除,其余部分切除,手术后恢复良好,无迟发性出血和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表皮样囊肿,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安全、准确地暴露手术靶区.方法 应用10%甲醛固定的汉族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及寰枢椎10例20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并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照.结果 寰枢段椎动脉在颅颈交界区形成比较恒定的五个生理弯曲,平均直径(4.3±0.5) mm,角度多变.寰椎后弓外侧半距(19.3±4.7)mm.结论 熟悉寰枢段椎动脉五个生理弯曲的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运用实时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了16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合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资料特点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现肿瘤卒中的无功能腺瘤中VEGF和VEGF-3的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卒中有关(P<0.05);VEGF-1和VEGFR-2表达水平与肿瘤卒中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无功能垂体腺瘤的VEGF和VEGFR-3的表达下降与垂体腺瘤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脑血管缺血性串联狭窄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2处脑血管狭窄行同期血管内治疗的35例症状性前循环、后循环串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65.6±9.4)岁(范围:47~81岁);前循环串联狭窄14例,后循环串联狭窄21例。记录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35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8枚,其中颅外植入49枚,颅内植入19枚,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出现术后脑出血(2.9%)。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1例(1/35,2.9%)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4例(4/35,11.4%)患者仍有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所有患者mRS评分≤2分,无新发卒中事件;术后12~18个月,新增3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1.4%(4/35),32例患者mRS≤2分(32/35,91.4%)。结论症状性串联狭窄患者同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操作性强,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垂体催乳素(PRL)腺瘤的疗效,探讨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PRL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血清PRL水平的变化,随访12 -45个月.结果 术前PRL为90 ng/ml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高(91.0%).肿瘤全切129例(81.6%),近全切除24例(15.2%),部分切除5例(3.2%).术后1周内134例(84.8% )PRL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以一过性尿崩(10.8%)和电解质紊乱(15.2%)最为常见.术后6个月、1年、2年的治愈率分别为83.5%、80.4%、78.7%.结论 手术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证,长期随访手术与药物治疗的疗效相似.垂体PRL微腺瘤不建议首选手术治疗.放疗需慎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内镜经鼻手术治疗需要的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及入路选择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33例颅底脊索瘤病例资料.依据内镜经鼻手术斜坡解剖区域分类方法对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其中,主体位于颅底中线区域116例:(1)主体位于前颅底6例;(2)主体位于上斜坡7例;(3)主体位于上中斜坡42例;(4)主体位于中下斜坡8例;(5)主体位于下斜坡21例;(6)主体位于全斜坡32例.主体位于中线及中线旁区域(广泛型)17例.全部病人均行内镜经鼻手术切除.中线区域型共使用4种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内镜经鼻-前颅底入路、内镜经鼻-上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中斜坡入路、内镜经鼻-下斜坡入路.广泛型使用内镜经鼻手术入路结合其他开颅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病变全切为26例(20%),次全切62例(47%),大部切除38例(29%),部分切除7例(5%).结论 制定适合内镜经鼻手术的斜坡解剖区域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对颅底脊索瘤进行临床分型,可以更好地指导内镜经鼻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脑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探讨局部切除的作用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肾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8例肾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2~70岁,中位年龄63岁。脑转移发生距肾癌根治时间7~103个月,中位时间41个月。8例患者共行9次手术,切除10个颅内转移灶。随访时间为38~2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8例患者中死亡3例,生存5例。脑转移手术后总生存时间为6~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 结论肾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手术局部切除结合放疗能够达到满意的局部控制,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垂体腺瘤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细胞增生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来探讨它们和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垂体腺瘤侵袭性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肿瘤标本65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TTG、PCNA、bFGF 3者mRNA表达水平,3者间两两比较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PTTG和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的表达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G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P=0.038)。结论 PTTG和PCNA和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标志物;PTTG和bFGF的互相诱导表达可能促进了人垂体腺瘤的形成、发展,并参与侵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镜技术在治疗脑积水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神经内镜技术中尤以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脑积水中最常见。本文阐述了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脑积水传统适应证——非交通性脑积水中的应用,同时也回顾了近些年该项技术在交通性脑积水和小儿脑积水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