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AM-1、L-选择素及P-选择素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发作期和静止期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了19例发作期和16例静止期RGH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ICAM-1,L-选择素及P-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 RGH患者发作期外周血淋巴细胞ICAM-1表达显著高于RGH静止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表达的L-选择素及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在RGH患者发作期、静止期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ICAM-1的表达与RGH患者年复发次数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RG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RGH复发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过敏原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过敏原免疫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分成3组:国产试剂组、进口试剂组及对照组。分别使用国产脱敏试剂及进口脱敏试剂进行过敏原免疫治疗,对照组则只口服抗过敏药。观察实验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3组实验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性改善,P均<0.05。但是3组之间比较国产试剂组与对照组、进口试剂组与国产试剂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进口试剂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进口脱敏试剂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皮肤护理在蓝红光照射治疗痤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确诊为痤疮的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蓝红光组及蓝红光联合皮肤护理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皮肤专科常规护理,单纯蓝红光组给予单纯蓝红光治疗,蓝红光联合皮肤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皮肤护理,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纯蓝红光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蓝红光联合皮肤护理组(58.2%比87.8%,P<0.05);单纯蓝红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蓝红光联合皮肤护理组(27.3%比7.1%,P<0.05)。结论痤疮选择皮肤护理联合蓝红光治疗,疗效明显,无创伤,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用电刺激及L-谷氨酸单钠(MSG)微量注射法兴奋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并同步记录心外膜电图(EECG)和多种心血管功能指标,观察DMH兴奋对家兔EECG的影响及其与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和化学刺激DMH均可引起明显的EECG“缺血样”变化和心血管功能增强,但二者在时相和程度上均不平行。说明这种EECG“缺血样”改变并非继发于心功能增强引起的耗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光照射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05~2012-05间经我科确诊为带状疱疹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红光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皮肤专科护理及伐昔洛韦等药物治疗,红光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光照射,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基本缓解时间、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4.1%,红光治疗组总有效率87.2%,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39,P=0.007<0.05; χ2=5.64,P=0.018<0.05).对照组平均止疱时间(3.5±1.5)d,结痂时间(4.1±1.0)d,疼痛基本缓解时间(7.5±1.7)d,痊愈时间(12.2±1.5)d;红光治疗组平均止疱时间(2.0±0.9)d,结痂时间(3.3±1.5)d,疼痛基本缓解时间(5.0±1.2)d,痊愈时间(8.4±2.3)d.两组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基本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016,t=2.879,t=7.45,t=8.703,P=0.000<0.05),即红光治疗组在平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基本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缩短病程和快速减轻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各亚型的表达,分析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滴度的相关关系,了解树突状细胞在梅毒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3例梅毒患者和17例正常人的外周血DC各亚型的表达;RPR检测梅毒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结果23例梅毒患者外周血髓系树突状细胞亚型(CD11c )的表达为(1.51±2.04)%,与17例正常对照组(0.37±0.17)%比较显著升高(P<0.01),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系树突状细胞亚型(CD123 )的表达为(0.37±0.21)%,与正常对照组(0.39±0.2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梅毒患者泛发皮疹组与非泛发皮疹组比较,CD11c 的表达分别为(1.28%±1.93)%和(1.94±2.31)%,CD123 的表达分别为(0.33±0.21)%和(0.44±0.2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D11c 及CD123 的表达与RPR滴度不存在相关关系(r分别为-0.15和0.32,P均>0.05).结论梅毒螺旋体进入体内后主要诱导CD11c 型DC表达,引发Th1反应,启动细胞免疫;DC各亚型的表达与梅毒患者皮疹面积以及病情的活动程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类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3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较健康志愿者的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1)。年复发4次以上组较年复发小于或等于4次组Th2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RGH的年复发次数与Th1/Th2比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RGH患者Th2细胞占优势,复发频率与Th1/Th2平衡失调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Th1淋巴细胞类型免疫缺陷是RGH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发病期及静止期外周血CD4+细胞IFN-γ,IL-2,TNF-α,IL-4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CD4+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与RGH的发病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33例RGH发病期患者,16例静止期患者,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细胞表达的IFN-γ,IL-2,TNF-α,IL-4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RGH患者发病期Th1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的表达较正常人群组明显下降(P<O.05),Th2细胞因子(IL-4)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Th1与Th2细胞因子水平与RGH患者年复发次数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RGH患者发病期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h1与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是RGH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在梅毒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3例治疗前梅毒患者及其中15例治疗后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12(p40)和IFN-γ的水平,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23例梅毒患者血清中IL-12I、FN-γ的中位数(M)水平分别为21.32pg/ml、1.01pg/ml,分别与正常对照组(0.52pg/ml、0.17pg/ml)比较显著升高(P<0.01,P<0.01);15例二期梅毒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2和IFN-γ的中位数水平分别为28.32pg/ml、7.99pg/ml,与治疗后(2.36pg/ml、0.77pg/ml)比较显著升高(P<0.01,P<0.01);治疗后IL-12和IFN-γ的中位数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P<0.01)。结论IL-12和IFN-γ参与了梅毒螺旋体进入体内后的免疫过程,可能在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舒普深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疗程均10 d,比较2组临床病症改善情况、临床指标改变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显著升高(P均<0.05),血白细胞计数、CRP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VC、FEV1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白细胞计数、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胸闷气短症状消失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普深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是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临床病症和相关临床指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