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重组腺病毒对HepG2细胞的IL-17R和接头蛋白Act1表达的影响,以及HBV对IL-17诱导NF-B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HepG2细胞的IL-17、IL-17R和Act1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L-17R和Act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NF-B核移位;ELISA检测上清的IL-17含量.结果:各组HepG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IL-17且亦未检测HepG2细胞有IL-17的mRNA表达;HBV重组腺病毒组的IL-17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浓度对照组(0.68±0.02vs0.89±0.03,0.33±0.06vs0.81±0.01,0.12±0.01vs0.86±0.05,P<0.05;蛋白:0.84±0.12vs1.01±0.13,0.56±0.09vs1.01±0.08,0.24±0.08vs0.98±0.05),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HBV重组腺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对HepG2细胞接头蛋白Ac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同时HBV重组腺病毒能抑制IL-17R诱导Hep G2细胞的NF-B活化.但HBV重组腺病毒与对照组比较,对接头蛋白Act1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影响无明显变化;同时HBV重组腺病毒能抑制IL-17R诱导Hep G2细胞的NF-B活化.结论:HBV重组腺病毒可降低HepG2细胞的IL-17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IL-17R诱导Hep G2细胞的NF-B活化,对HepG2细胞的IL-17R信号通路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异常剪切应力促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论证不同程度As病变与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剪切应力相关,为研究异常剪切应力在As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给予26只新西兰兔右颈总动脉硅胶管套环后等分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组(2%高胆固醇饮食);9周后处死动物,第。周和第9周收集血清测量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采集两侧颈总动脉,苏丹Ⅳ和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As斑块面积。结果高脂组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颈总动脉苏丹Ⅳ染色和HE染色显示:高脂组远心段和近心段都有斑块形成,且近心段斑块更加明显,并有大量泡沫细胞堆积。结论成功构建了异常剪切应力促兔颈总动脉As模型,并提示不同节段不同程度As病变与异常剪切应力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动力蛋白轻链DNA疫苗和小鼠干扰素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HeLa细胞及动物体内的表达。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取动力蛋白轻链(SjDLC)与干扰素-γ(IFN-γ)基因,克隆于pcDNA3.1真核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两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eLa细胞,Western blot鉴定其表达。真核质粒经左腿股四头肌免疫小鼠,在末次免疫2周后,PCR法检测小鼠肌组织内SjDLC和IFN-γ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水平。结果PCR和双酶切能检测到280 bp的SjDLC基因及480 bp的IFN-γ基因;Western blot显示在12 kDa和19 kDa处有阳性反应条带,与SjDLC和IFN-γ分子量大小一致,两种基因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PCR及免疫组化显示两种基因能在小鼠肌肉组织中存在和表达。MTT法显示两种质粒均能刺激T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SjDLC和pcDNA 3.1/ mIFN-γ真核质粒,两种质粒能在HeLa细胞和动物体内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犬肝微波单纯热凝固化后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原因与防治 ,为临床治疗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植入式微波治疗机对犬肝行微波内照射 ,作局部组织微波单纯固化后留置。实验犬分为A、B、C 3组 ,A组行全肝每叶双点微波辐射 ,B组行部分肝叶多点微波辐射 ,C组在B组的处理基础上于术后置腹腔引流管及肌注抗生素。结果 A组犬 75%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B、C组全部存活。 7d后探查 ,B组犬 75%出现膈下脓肿。结论 在微波辐射量相同的情况下 ,部分肝叶多点微波辐射比全肝每叶双点辐射安全 ;微波治疗后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并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在于课程质量.金课是教育部提出的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特点的高质量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对于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要求.文章介绍了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临床技能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以金课的标准和要求贯彻课程教学,广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提高课程质量的有效方法,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沉渣与干化学法相结合对于儿童血尿来源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6例儿童血尿患者,对其采用尿沉渣结合干化学法进行血尿来源检测,观察2组的准确率。结果尿沉渣及干化学法联合检查与普通临床检测结果相比,其对肾性和非肾性血尿检测的准确率分别为86.67%及91.67%。结论在儿童血尿来源检测中,运用尿沉渣联合干化学法对非肾性血尿检测的准确性高于肾性血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2年3月随机将50例严重烧伤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有效抗生素、创面处理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早期有效抗生素、创面处理和静脉营养。结果:观察组中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病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动态比例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小鼠骨髓中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 (CD11b~+Gr1~+Ly6G~+)亚群细胞,Write-Giemsa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 CFSE法检测单核系和粒系MDSCs亚群对CD4~+T、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3、TGF-β和精氨酸酶(ArgⅠ)、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的MDSCs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以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增多为主。两个亚群细胞均能降低CD4+T、CD8+T细胞的增殖活性,粒系亚群MDSCs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两个亚群细胞的细胞因子IL-4、IL-10、IL-13、TNF-α、IFN-γ以及ArgⅠ、NOS2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MDSCs显著增高,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均能抑制CD4~+T、CD8~+T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亚群细胞均能上调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IL-13和ArgⅠ、NOS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与新药Ibrolipim(NO-1886)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构建泡沫细胞模型,分别经Ibrolipim处理6、12、24 h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培养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 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泡沫细胞经Ibrolipim处理6、12、24 h后,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和游离胆固醇含量不断减少,细胞培养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逐渐降低,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 l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Ibrolipim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其减少泡沫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a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半年随访期间利用99m Tc-MIBI全身显像(whole body scintigraphy,WBS)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预测其多药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方法共入组57例中晚期NSCLC患者[男性3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9.5±14.7)岁],其中20例初诊患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37例复诊患者既往有过放化疗病史。所有患者初诊或治疗前均行PET/CT显像,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均由病理证实为NSCLC (腺癌31例,鳞癌26例)。患者开始治疗前进行一次WBS及PGP测定,疗效于半年之后复查PET/CT进行评价。当WBS检查显示至少一个部位存在非生理性放射性聚集时,则提示WBS阳性。当患者具有活性病灶,但WBS显示阴性,则提示存在MDR。结果WBS预测NSCLC患者发生MD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40%、73.7%、70.6%、43.8%及57.1%。而PGP...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