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性舞蹈病(Sydenham's chorea)又称小舞蹈病(chorea minor),是风湿热患者自身免疫介导的获得性神经精神障碍,是风湿热的主要神经系统表现[1]。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主要诱因,此病在儿童多发,成年人少见[2],症状一般在6个月内缓解。本文报告1例育龄期女性药物流产术后发作风湿性舞蹈病,分析其发病的特殊性,并对诊疗方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布及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7—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就诊,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收住入院并行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37例青年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总结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及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结果纳入37例早期血管再通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37.05±6.47)岁,男性29例(78.4%),9例年龄≤35岁(24.2%);常见危险因素:肥胖(73.0%)、吸烟(64.9%)、饮酒(56.8%)、高低密度脂蛋血症(40.5%)、高血压(37.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5.1%)。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12例(32.4%),心源性栓塞3例(8.1%),小动脉闭塞12例(32.4%),其他明确病因6例(16.2%),病因不明4例(10.8%)。大动脉粥样硬化病例中前循环7例,后循环5例;3例为心源性栓塞,包括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卵圆孔未闭合并反复栓塞事件;其他明确病因中,最常见于脑动脉夹层(3/6),其他包括烟雾病(1/6)、大动脉炎(1/6)、脂肪栓塞(1/6)。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平均9.8分,出院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16分;住院期间并发症多发生介入治疗患者,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最常见。3组接受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静脉溶栓组以小血管病型多见,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改善幅度更为明显,该组人群入组时NIHSS评份低。结论早期发现危险因素、明确病因分型有利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评分,血管再通效果良好,安全性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9例成人重症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3-10我科共收治9例经血清和脑脊液检查证实的成人重症型流行性脑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主要症状、血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头颅MRI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情况和最终结果。结果本组发病年龄19~60岁,中位数49岁;均来自同一省或发病前1周曾去过该省;除1例外,其他8例均无明确乙脑疫苗接种史;临床症状为高热(100%)、意识障碍(昏睡66.6%,嗜睡33.3%)、抽搐发作(66.6%)、呼吸衰竭(100%)及四肢瘫痪(100%);病死率达33.3%,其余均有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体征;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压力为165~290mmH2O,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及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脑电图均为低波幅慢波,未见癫痫波;头颅MRI示双侧颞叶内侧、大脑脚、丘脑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呈高信号,无强化;血清及CSF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年龄、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和四肢瘫可能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成人也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易感人群,重症成人患者以高热、意识障碍、四肢瘫及呼吸衰竭尤为突出,病死率高,存活者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乙脑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有必要对成人进行乙脑疫苗补种。  相似文献   
4.
提到双腿无力,很多老年人都有同感,年纪大了,腿脚不是便了呗.话是那样说,但其实并非都是真没劲,要留意,有可能隐含着其他病症,脊柱的问题,或是帕金森等. 笨拙僵硬——帕金森病 有一种是行动迟缓,患者也说是走路没劲,其实是迈不开步.是由于帕金森出现的僵硬感、肌张力增高,走路不是活.通常是开始活动的时候感觉迈不开步子,没动,但走一走步子也就近开了. 帕金森患者走路时会有笨拙、发僵感,出门时也容易摔跟头,家属要做好看护,以免摔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全脑信号对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低频振幅(ALFF)及分数ALFF(fALFF)的影响。方法 纳入2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去除和未去除全脑信号2种预处理条件下,根据rs-fMRI数据计算ALFF及fALFF,分析梗死组发病7天内(急性期)与3个月(恢复期)之间、后者与对照组之间ALFF及f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 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大脑双侧额上回、后扣带回(PCC)和健侧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颞极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患者恢复期健侧楔叶、颞下回、枕中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均<0.05)。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额上回、PCC及壳核ALF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健侧额下回眶部及颞上回ALF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梗死组恢复期健侧颞下回ALFF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梗死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梗死组内不同时期之间各脑区fALFF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随运动恢复而发生脑皮质功能代偿;未去除全脑信号条件下可显示更多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区扩散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观察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12例脑干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7天内、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5次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各个时期梗死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的相对值(rFA),同时进行临床运动功能评分,并应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分析梗死区rFA值以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随发病时间延长,梗死区rFA值逐渐降低(F=11.50,P<0.05),但与临床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DTT图显示皮质脊髓束无受压、中断者运动功能几乎不受累;皮质脊髓束受压、纡曲或少量中断者运动功能减退,但短期内明显改善;皮质脊髓束大部或全部中断、破坏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且恢复缓慢。结论 脑干梗死区rFA值随病程演变呈动态变化,具有规律性;患者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临床症状和运动功能恢复有关,可为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合超早期CT血管成像(CTA)对判断急性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发病≤6h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查,并在入院、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70例患者中32例CTA检查显示血管正常,血管闭塞38例。NIHSS8分组临床预后较差(P0.01)。血管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无血管闭塞组(P0.01),无血管闭塞组有25例(78.1%)预后良好,血管闭塞组预后良好17例(44.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闭塞组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比率(58.8%)高于未溶栓治疗患者比率(31.82%,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NIHSS评分及CTA显示的血管闭塞与否与早期临床预后相关(分别为r=0.25,P0.05;r=0.73,P0.001),入院NIHSS评分(OR=0.09,95%CI=0.07~0.12,P0.01)和血管是否闭塞(OR=0.12,95%CI=0.01~0.24,P0.05)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NIHSS=8为分界点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56.65%,特异性85.29%,阳性预测值80.00%。CTA预测临床预后的敏感性为63.89%,特异性73.53%,阳性预测值71.88%;两者结合对预后预测的敏感性70.11%,特异性91.18%,阳性预测值88.00%。结论CTA显示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CTA结合NIHSS评分有助于提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颅脑CT血管成像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判断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70例发病≤6 h ACI患者进行颅脑CTA检查,并评价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和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 CTA检查显示血管正常32例,大血管闭塞38例.血管闭塞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高于无血管闭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01);两组出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均比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01).无血管闭塞组患者预后良好25例(78.1%),血管闭塞组预后良好17例(4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NIHSS评分及CTA显示的血管状况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r=-0.25,P<0.05;r=-0.73,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 0.09, 95%CI: 0.07~0.12, P<0.01)和血管是否闭塞(OR 0.12, 95%CI: 0.01~0.24, P<0.05)与预后有关,是ACI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无血管闭塞组患者进行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预后良好比率(分别为66.7%、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闭塞组溶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比率(58.8%)明显高于未溶栓治疗患者(31.8%)(P<0.05).结论 血管闭塞的ACI患者预后较差,CTA对判断ACI患者的预后及选择溶栓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象的不对称性与瘫痪的关系,为无症状性脑梗死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同时观察其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集2006年至2009年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的常规分型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血瘀的基础上分为痰火型、痰湿型、气虚型、阴虚型4种证型,除神经科体征外还分别观察患者的舌象(舌苔、舌质、舌下络脉)并与责任病灶及瘫痪侧关系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苔、舌体和舌下络脉大多存在程度不等的不对称性。结论发现舌下络脉、舌体、舌苔的不对称性,可以辅助临床对梗死患者瘫痪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对判断腔隙性脑梗死或无症状性脑梗死早期体征不明显病人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喉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患病者几乎都有长期抽烟历史。好发于50~60岁男性。喉癌的患病率,男性为女性的10倍,原因之一就是男性吸烟人数比女性多,而且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罹患喉癌的可能性越大。喉癌越旱发现,手术中才能多保留喉部正常组织,对术后发音、呼吸和吞咽功能影响比较小。其实,早期发现喉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听声辨血”,即声音嘶哑和咳痰带血是该病的典型症状。本文重点介绍喉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