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缓释微球的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HA)支架复合部分自体松质骨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4组,制备右侧中段桡骨1.5cm的骨缺损模型。A组:含rhBMP-2/PLA缓释微球的SF/CS/n-HA整合支架复合部分自体松质骨,B组:含rhBMP-2的SF/CS/n-HA支架复合部分自体松质骨,C组:单纯自体松质骨,D组:单纯SF/CS/n-HA支架。术后4、8、12周摄X片、并参照Lane-Sandhu 骨缺损修复组织X线评分标准,组织学、并参照Lane-Sandhu 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骨密度检测评估各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4、8、12周X片和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显示,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12周骨密度结果示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含rhBMP-2/PLA缓释微球的SF/CS/n-HA整合支架复合部分自体松质骨与自体松质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疗效一致,说明可以大大减少自体松质骨的使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优良的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70只3月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股骨骨折组(B组),脑外伤组(C组)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D组),分别进行造模。造模术后24 h取C、D组脑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判断脑外伤程度。1 d、3 d、1周、2周、3周、4周、5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HIF-1α及Cbfα1的血清表达。结果 B、C、D组内不同时间段HIF-1α及Cbfα1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一时间段B、C、D组表达均明显高于A组,D组高于B、C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HIF-1α及Cbfα1在大鼠骨折和脑外伤后均有较明显的表达,在骨折合并脑外伤后表达更加突出,这可能是造成脑外伤后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背景:丝素蛋白、壳聚糖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均是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理化特性,作为人体组织工程材料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3种材料在单独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目的:制作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材料,分析其特性。方法:将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配制成2%的溶液后,分别按照1∶1∶0.5,1∶1∶1,1∶1∶1.5的体积比混合,采用冷冻干燥与化学交联技术制备成三维复合支架材料。检测三维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及热水溶失率,采用材料力学测验机测试干燥三维复合支架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采用扫描电镜检测三维复合支架的孔径。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在干燥状态下呈白色,无特殊气味,为稳定固态的圆柱体,触之有明显的抗压能力和弹性。随着复合支架材料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高,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平均孔径呈逐渐减小趋势,热水溶失率及抗压能力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结果显示以1∶1∶1体积比制作的支架更符合骨替代材料要求,其平均孔径为85.67μm、吸水膨胀率的为(135.65±4.56)%、热水溶失率为(22.84±1.06)%,支架材料内部孔隙均匀,呈现网状结构,孔隙之间交通发达,网状结构本身约10μm。  相似文献   
5.
背景:丝素蛋白、壳聚糖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均是天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理化特性,作为人体组织工程材料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3种材料在单独应用的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的:制作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材料,分析其特性。 方法:将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配制成2%的溶液后,分别按照 1∶1∶0.5,1∶1∶1, 1∶1∶1.5 的体积比混合,采用冷冻干燥与化学交联技术制备成三维复合支架材料。检测三维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及热水溶失率,采用材料力学测验机测试干燥三维复合支架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采用扫描电镜检测三维复合支架的孔径。 结果与结论: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在干燥状态下呈白色,无特殊气味,为稳定固态的圆柱体,触之有明显的抗压能力和弹性。随着复合支架材料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高,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平均孔径呈逐渐减小趋势,热水溶失率及抗压能力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结果显示以1∶1∶1体积比制作的支架更符合骨替代材料要求,其平均孔径为85.67 µm、吸水膨胀率的为(135.65±4.56)%、热水溶失率为(22.84±1.06)%,支架材料内部孔隙均匀,呈现网状结构,孔隙之间交通发达,网状结构本身约10 µm。  相似文献   
6.
背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 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其理化特性。 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进行扫描电镜、激光粒度、Zeta电位、溶胀性能检测及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率。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球近似圆形,形态较规则,分散性较好,表面光滑。激光粒度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微平均粒径839.6 nm,Zeta电位(-32.93±3.74)mV,微球溶胀系数1.157±0.059,包封率及载药率分别为(88.943±2.878)%,(0.026±0.001)%;微球在第1天释药约10.199%,随后释药较恒定,至第19天累计释药率为54.643%。说明制备出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缓释微球的粒径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0版二部关于亚微球的定义标准及包封率不低于80%的要求,并且在体外具有很好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 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 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置换后引流可减少置换后伤口渗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仍有较多研究者认为引流不但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增加患者对伤口的恐惧,降低患者舒适度,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争论的焦点。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中国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2月28日的相关文献,纳入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用RevMan5.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7个研究,共1 838例患者,均为随机平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流组患者输血人数(RR=1.36,95%CI:1.03-1.79,P=0.03)、输血量(MD=0.59,95%CI:0.14-1.05,P=0.01)、失血量(MD=355.14,95%CI:204.93-505.35,P < 0.000 1)和住院时间(MD=1.04, 95%CI:0.62-1.47,P <  0.000 01)均高于不引流组,但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1,95%CI:0.64-1.30,P=0.62)。Meta分析的结果证实,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康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置换后引流可减少置换后伤口渗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仍有较多研究者认为引流不但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增加患者对伤口的恐惧,降低患者舒适度,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争论的焦点。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中国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2月28日的相关文献,纳入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用RevMan5.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7个研究,共1838例患者,均为随机平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流组患者输血人数(RR=1.36,95%CI:1.03-1.79,P=0.03)、输血量(MD=0.59,95%CI:0.14-1.05,P=0.01)、失血量(MD=355.14,95%CI:204.93-505.35,P <0.0001)和住院时间(MD=1.04,95%CI:0.62-1.47,P <0.00001)均高于不引流组,但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1,95%CI:0.64-1.30,P=0.62)。Meta分析的结果证实,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康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