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蒙医“萨病”和中医“中风”的命名来源及发病机制、病因进行文献检索,并提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菌致家兔3种蒙医"黏"热症未熟热期、成熟热期模型。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脑刺痛组、腹刺痛组、黏热症组和空白组各8只,脑刺痛组经小脑延髓池注射法、腹刺痛组经腹腔多点注射法、黏热症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等不同途径分别注入大肠埃希菌混悬液,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活动自如,正常饮食,每隔20min测量体温,对照观察各组家兔症候表现。结果:造模后各模型组呈现体温逐渐升高、高热持续、体温下降等阶段,同时出现寒战、打喷嚏、抽搐及被毛、呼吸、心跳、耳部血管、眼、鼻、舌、进食、饮水量、尿色、气味、粪便颜色软硬度等方面的规律性变化,其第一阶段症候符合蒙医温病未成熟热期表现,第二阶段症候符合蒙医温病成熟热期表现。结论:大肠埃希菌致致3种蒙医"黏"热症家兔未熟热期、成熟热期模型符合蒙医温病"黏"疫症证期变化特点,可作为蒙医温病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相关的实验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
57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57例,复合类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并房间隔缺损(ASD)21例,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ASD并PDA8例,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22例,VSD并PS2例。复合畸形同期介入治疗顺序依次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结果:57例患者中,除1例因PDA过小,导丝无法通过未闭导管,在VSD成功封堵后放弃PDA封堵。56例患者同期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造影及超声检查VSD、ASD及PDA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固定好。并发PS的24例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96.0±30.0)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术后平均(15.6±3.3)mmHg(P<0.01)。术后3d、1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全部患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跨瓣压差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蒙医理论临床治疗胆热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药哈日嘎布日-10治疗胆热症67例患者。胆新热症(急性胆囊炎)因血希拉热偏盛用清希拉热邪原则,早,哈日嘎布日-10;午,阿拉坦阿如-5;晚,草乌十八味散用地丁独汤送服;1w为1疗程。胆陈热症(慢性胆囊炎)因巴达干希拉偏盛,用调理胃火之前提下,以清希拉热邪为原则,早,哈日嘎布日-10;午,毛勒日达布苏-4,用地丁五味汤送服;晚,古日古木-13。3w为1疗程。结果所有病历1年后随访未发现复发,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我院配制的蒙药"哈日嘎布日-10"治疗胆热症(胆囊炎)效果明显,副作用小,临床上得到了良好的功效,受到众多胆热症患者的认可及反馈。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5%~10%[1],为新生儿中危重人群,近年来早产儿存活率显著增加,但其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病率很高,其原因之一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关。早产儿黄疸的特点为黄疸重且持续时间长。早产儿胆红素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4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6年入院。体检:BP115/60mmHg(1mmHg=0.133kPa),R21次/min,HR62次/min,律齐,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4/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侧内径5.1mm,长7.8mm,动脉导管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三尖瓣轻度反流。胸片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略突出,心胸比率0.50。心电图正常。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PDA。入院第3天行PDA封堵术。成功穿刺右股动、静脉,由股动脉送入5F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左侧位造影,造影显示PDA呈漏斗型,最窄处内径约2.8mm(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机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8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n=41)患者采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对照组(n=44)患者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结果 2组患者HR、呼吸频率、MAP、pH、SpO_2、p(O_2)、p(CO_2)及p(A-a)O_2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MR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潮气量(V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吸气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比、气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SIMV+PSV模式,ASV通气模式可以维持COPD伴呼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8.
乌索酸对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乌索酸(UA)对S-180肉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S-180肉瘤模型,以灌胃方式给药。乌索酸连续灌胃治疗9 d,测量体质量、瘤重、脾重;计算抑瘤率及脾指数;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乌索酸对肉瘤鼠免疫功能、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乌索酸对S-180肉瘤小鼠抑瘤率为62.82%,脾指数较生理盐水组增加。光镜下可见大片坏死及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乌索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使肿瘤细胞阻滞在S期;肿瘤细胞凋亡率达到24.17%。结论:乌索酸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肿瘤细胞S期阻滞及诱导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很多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及肺动脉瓣狭窄(PS)等均可通过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治愈[1-4].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即同时并发两种或以上畸形)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报道较少.我院对57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导管治疗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先天性心脏病伴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患者158例,均应用7~10 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相应封堵器,封堵后15 m 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d;术后1、3个月定期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158例中154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7.5%。142例术后15 m 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完全封堵,12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少量分流,1~3个月后超声复查,无异常分流。术中并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8和12例,均为一过性,1周内恢复。X线透视时间10~65 m in,平均(15.2±8.8)m in;操作时间35~120 m in,平均(42.5±16.2)m in。结论经导管采用封堵器治疗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前景好。技术关键在于对膜部瘤形态的判断以及封堵器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