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微栓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循环中的微栓子是国外目前开展的一项新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它能直接检测脑循环中微栓子的数量和性质。对不同类型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药物疗效的评价,以及发现高危卒中患者都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神经因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131例符合偏头痛诊断的患者,同时进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检测,根据TCD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 velocity,Vp)作为分组指标,分析不同脑血流速度下交感活性改变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脑血流速度增高者(高流速组,Vp≥120&#8197;cm/s)87例,正常者(正常流速组,80cm/s&#8197;cm)44例,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36±15)cm/s和(89±8)cm/s(P<0.01)。高流速组SSR检测阳性者78例(59.54%),正常流速组SSR检测阴性者12例(9.16%),两组交感活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测指标Vp与SSR潜伏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463,P<0.01)。结论 偏头痛是血管神经协同作用引起的脑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结果,TCD结合SSR能够有效的评价不同交感活性情况下脑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98例男性进行阴茎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9名具有正常性功能的健康成年男子(Ⅰ组)阴茎背神经传导速度均值为20.05±1.95m/s。11名心理性阳萎患者(Ⅱ组)及4名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后仍具有性功能者(Ⅵb组),阴茎背神经传导速度均值分别为18.64±3.31及17.0±2.92m/s,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5名具有糖尿病史的阳萎患者(Ⅲ组)、11名外伤性阳萎患者(Ⅳ组)及6名经会阴前列腺如切除术后发生阳萎患者(Ⅵa组)阴茎背神经传导速度均值分别为11.0±5.02、10.09±3.94及9.0±2.65m/s,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异常率分别为80%、100%及100%。而42名病因未定的阳萎患者(Ⅴ组)阴茎背神经传导速度均值为11.71±4.13m/s,亦显著低于正常组。异常率亦高达83.3%。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阴茎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来评价勃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4.
对41例径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腔隙性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41例腔隙性梗塞患者,男性24例,女性17例。50岁以下8例,51~70岁26例,70岁以上7例。临床症状除1例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症状外,其余的以头晕...  相似文献   
5.
中医推拿间歇拔伸颈椎应力分析及对VBI即时作用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中医推拿颈椎间歇性拔伸手法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该手法对颈椎产生的应力分布符合临床对力学的要求。对椎基底动脉缺血型(VBI)颈椎病施行该手法,即时TCD检查提示血流参数等有显著性改善,说明间歇性拔伸手法对VBI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肝血流图(Rheohepatogram)又称肝电阻图,是电阻抗容积描记法(Elcctrical impedance plethy-smography)的一种。通过测定肝区组织对高频电流的阻抗变化来探查肝脏血供和血液循环状态,并借以判断肝脏功能及病理变化。肝血流图的检查方法病人取仰卧位,用酒精擦净被测部位的皮肤,然后在肝区部位的皮肤涂以生理盐水,放置二电极,妥善固定后接通血流图仪即可测定。为了比较正确地反映肝脏情况,在测定时必须注意电极大小、位置及记录时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8.
作者利用大鼠在CS_2长期作用下进行实验研究,以阐明CS_2对心血管系统过早衰老的危险性以及选择作用的程度。选用体重为240±20 g的雄性大鼠,在CS_2浓度为112±8、13±4、1.2±0.3mg/m~3下吸入4个月,每组25~30只大鼠、另设一组对照组。在4个月实验结束后,以及实验结束9个月后分别对其机能、生化、形态等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指标采用:动脉压、心率及胆固醇、磷脂、β-脂蛋白、主动脉中的羟脯氨酸、氨基己糖、己糖醛酸的含量、测定心肌中肌原纤维与结缔组织的比值、主动脉与肌肉弹性型血管层厚度比值、心脏外界大小与左右心室壁厚度比值、组织化学(当pH 4.0时甲苯胺蓝染色)、测定动脉内膜下层的酸性粘多糖类含量;慢性实验期间还观察动物一段状况、体重、血尿等指标。  相似文献   
9.
经颅多普勒应用于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晔  顾慎为 《疑难病杂志》2007,6(5):279-28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测技术进行脑循环中微栓子(MES)监测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德国DWL公司multi-DopX4TCD仪,对100例患者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结果微栓子监测阈值设定在9dB时,其检出个数与3dB及6dB差异有显著性(P<0.05);选择30min的监测时间,微栓子检出个数与15mi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选用9dB的阈值,15~30min的监测时间,可以有效的检出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研究(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接上期)2讨论 2.1颈源性眩晕发病学的认识 2.1.1颈源性眩晕的病因病理机制:人们对颈源性眩晕的认识总是伴随着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研究深入而深入.早在1926年Barre与Lieon首先提出由于颈部交感神经系统受到激惹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后,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2].1933年,Dekleyn等指出眩晕、头晕、肢体无力,称为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13].1940年末至1950年初,椎-基底动脉机能不全被首次介绍,1946年Kubik最先系统报道"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讨论了最初的VBI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栓及栓塞在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