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E.C.2.4.2.4)的酶促产物2-脱氧核糖有促血管生成的活性,也曾被称为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CF),其在体内的主要生物学活性是特异性地催化胸苷生成胸腺嘧啶和1-磷酸-2-脱氧核糖,为核酸补救合成途径提供原料,从而保证体内核酸代谢池的稳定。TP/PD—ECCF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均有异常的高表达,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在肿瘤的临床检测和治疗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在核酸及蛋白水平检测TP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转醛醇酶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并分离鉴定其亚型,方法:应用SDS-聚丙烯酰胺胶电泳(SDS-PAGE)、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ing)对转醛醇酶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中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利用双向电泳免疫印变技术分离,鉴定转醛醇酶的亚型。结果:(1)转醛醇酶在生后1周小鼠睾丸中表达量平均比成年高47.8%(P<0.005)。(2)双向电泳Wester blotting示小鼠睾丸转醛醇酶共有10余个亚型,生后1周小鼠睾丸中a8亚型表达量极低,而在成年小鼠睾丸中a8亚型高表达。结论:(1)生后1周小鼠生长发育快,合成代谢旺盛,转醛醇酶基因绝对表达量高。(2)a8亚型可能与生殖功能(精子发生、睾酮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开展第二课堂分子生物学教学,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开展分子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拓展医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视野,有效激发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能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高层次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K9小鼠睾丸间质细胞(K9细胞)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TAL)活性的影响。探索哺乳动物中TAL活性与睾酮合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睾酮分泌量,TAL活性测定,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TAL蛋白变化及RNA印迹法(Northen blotting)分析TALmRNA表达情况。结果:hCG实验组睾酮分泌量及TAL活性比对照组均提高2倍,Western blotting分析TAL蛋白量无明显变化,而Norhen blotting分析TAL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hCG促进K9细胞中睾酮合成的同时TAL活性显著增加,TAL可能与哺乳类K9细胞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巢蛋白和胰岛素在大鼠胰腺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巢蛋白(nestin)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3阶段的mRNA、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定位分析。结果: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3阶段Nestin在mRNA、蛋白水平均有表达,Nes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胰岛中.腺泡周围的外分泌组织中有少量分布。结论:Nestin随大鼠胰腺的生长发育,核酸、蛋白表达下调,胰岛内Nestin阳性细胞百分数表达也下调。  相似文献   
6.
转醛酶与青春期小鼠Leydig细胞生成睾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青春期小鼠Leydig细胞中转醛酶活性、蛋白表达水平与睾酮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原代培养Leydig细胞,加入HCG刺激,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2、8小时细胞上清睾酮浓度,同时测定转醛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转醛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刺激组Leydig细胞上清睾酮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小时P<0.01,8小时P<0.001)。(2)刺激组Leydig细胞转醛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小时P<0.05,8小时P<0.001)。(3)Leydig细胞刺激组和对照组间转醛酶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CG促进小鼠Leydig细胞生成睾酮的同时,转醛酶活性同步提高,证实转醛酶活性与小鼠Leydig细胞合成睾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鼠胰腺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电泳技术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初步建立大鼠胰腺蛋白质组研究中双向电泳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应用大鼠成年和胚胎18天胰腺组织提取的总蛋白,对以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为第一向的双向电泳关键因素与环节,如样品处理、凝胶制备、电泳参数等进行一系列的优化。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及重复性均很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通过对各种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双向电泳技术,为研究胚胎胰腺不同时期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及分子标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肝癌组织中转醛醇酶活性高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人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TAL活性差异,探讨TAL活性变化在肿瘤组织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取人肝癌组织20例,人正常肝组织10例,癌旁组织10例分别测转醛醇酶活性,RT-PCR 检测转醛醇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醛醇酶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①转醛醇酶活性在人肝癌组织中[(674±44)nkat/g]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287±44) nkat/g]及癌旁组织 [(401±29) nkat/g],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转醛醇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②人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中转醛醇酶蛋白、核酸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人肝癌组织中转醛醇酶活性较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表现出其在癌变组织中的特异性. 同时提示其活性的改变与翻译后修饰有关. 这为深入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及癌细胞增殖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巢蛋白在大鼠胚胎、新生及成年胰腺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巢蛋白(nestin)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三阶段的核酸、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取三个发育时期的胰腺,应用RT—PCR、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定位分析.结果: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三阶段nestin在核酸、蛋白水平均有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胰岛,在腺泡周围的外分泌中有少量分布.结论:随大鼠胰腺的生长发育,核酸、蛋白表达下调.胰岛内nestin阳性细胞数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转醛醇酶是磷酸戊糖途径非氧化阶段的重要关键酶.转醛醇酶活性增高与着色性干皮病发展为皮肤癌,与多发性硬化、肝硬化、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诱导的细胞凋亡都有密切的关系[1-3].本研究通过对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转醛醇酶活性的比较,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转醛醇酶基因表达和蛋白变化情况,探讨转醛醇酶与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蛋白合成的关系,为阐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