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经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作为ADD组,同期以类似症状就诊但最终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胸痛发生12 h内检测血浆 D-二聚体,比较ADD组与对照组血浆 D-二聚体水平,分析D-二聚体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D-二聚体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所有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DD组血浆在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8±7.95)vs.(0.64±0.75),P<0.01];D-二聚体(>0.5 μg/mL)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2.5%,70%和83.3%,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48±0.042,95%CI为0.766-0.930.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有效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体质量250 g左右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博莱霉素模型组、甲基强的松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每组1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经气管插管注入生理盐水0.2 mL,其他各组注入博莱霉素 5 mg/kg制备成模型。甲基强的松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每天灌胃给药分别予甲基泼尼松龙6 mg/kg、阿司匹林10 mg/kg,于第7、14、28天每组各处死5只,取其肺组织作以下测试:HE染色病理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羟脯氨酸、IL-4、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 β)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水平;Real Time PCR检测TGF β的mRNA表达。结果  博莱霉素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在第7天时出现明显的出血渗出性炎症反应,在第28天时出现明显的肺组织纤维化;其肺组织的羟脯氨酸、IL-4和TNF-α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TGF-β蛋白和TGF β 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阿司匹林治疗组肺组织病理与博莱霉素模型组比较,第7天时大鼠肺组织的炎性渗出有明显减轻,第28天时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轻。阿司匹林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的羟脯氨酸、IL-4、TNF-α含量较博莱霉素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其肺组织TGF-β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博莱霉素模型组(P<0.05)。阿司匹林治疗组与甲基强的松治疗组相比较,在第28天时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甲基强的松治疗组(P<0.01),而IL-4、TNF-α、TGF-β、TGF-β mRN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可抑制炎症细胞分泌TGF-β、IL-4和TNF-α,减轻博莱霉素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 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闭胸低温心肺转流 (CPB)对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狗心搏骤停模型 ,停搏 15min后行浅低温 (33~ 34℃ ) (n =5 )和深低温 (2 6~ 2 7℃ ) (n=5 )闭胸CPB复苏。于停搏前、停搏后 15min、CPB开始后 1h、 3h抽血 ,于 3h取大脑皮层 ,测定血浆和脑组织肌酸磷酸激酶 BB (CK BB)浓度。另设 5只为缺血对照组。结果 CPB开始后3h ,浅低温组和深低温组血浆CK BB浓度明显高于停搏前 (P <0 0 5 ) ,深低温组大脑皮层中CK BB浓度明显低于浅低温组 (P <0 0 5 )。结论 狗心脏停搏 15min后行深低温闭胸CPB复苏对大脑皮层的损伤较轻 ,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较长时间心脏停搏后 ,用浅低温闭胸心肺转流 (CPB)能提高心肺复苏 (CPR)的存活率 ,但在CRP过程中 ,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 ,可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及心、脑功能的恢复[1] 。本研究旨在探讨用浅低温CPB加银杏提取物(EGb761)复苏后 ,狗心脏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与方法10只实验狗 (由中山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 ) ,雌雄各半 ,体重 15~ 2 5kg。随机分为 3组 :第 1组为缺血对照组( 2只 ) ,第 2组为实验组 ( 3只 ) ,第 3组为闭胸CPB组 ( 5只 )。动物经氯胺酮静脉麻醉后 ,用 10 %氯…  相似文献   
5.
将3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脂多糖(LPS)后0.5、1、2和4h组,每组6只。分别测各时相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值。同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肺湿/干重比(W/D)测定。结果发现注射LPS后1h组TNF—α、IL-1β值达到最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IL-4值持续升高,各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后各组W/D值均明显上升(P〈0.05)。认为促炎因子TNF-α、IL-1β导致肺组织炎症反应加剧,抗炎因子IL-4的异常增高,促炎/抗炎比例失衡可能是LPS引起AU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狗心脏停搏15分钟后,用浅低温和深低温闭胸心肺转流(CPB)时,对血浆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10只实验狗,用10%氯化钾静注致心脏停搏15分钟后,行闭胸CPB复苏,浅低温组(33℃~34℃)(N=5),深低温组(26℃~27℃)(N=5),15分钟后复温。于停搏前、停搏15分钟、CPB开始后1小时、3小时抽血,并于3小时取心、肺、脑组织,行血浆和组织SOD、MDA和NO测定。结果:在停搏15分钟时,两组血浆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停搏前;CPB后1小时,二组均明显低于停搏前(P<0.05),但至3小时,二组均上升接近停搏前水平(P>0.05)。两组血浆MDA和NO含量于停搏15分钟和CPB后1小时、3小时均明显低于停搏前(P<0.05)。浅低温组脑组织和肺组织中SOD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MDA明显高于深低温组(P<0.05);而心肌组织中NO含量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MDA也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结论:狗心脏停搏15分钟后,用低温闭胸CPB复苏,血浆SOD代偿性升高,MDA和NO下降,即低温复苏有助于减轻氧自由基和NO造成的再灌注损伤。组织中的指标测定,表明深低温闭胸CPB复苏对脑和肺的再灌注损伤较轻,浅低温闭胸CPB复苏则对心肌的再灌注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应激性溃疡 (stress ulcer,SU)的危险因素,评估相关指标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9.1-2021.7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 (EICU)的脓毒症患者共344例,采用Logistic二项回归模型评估脓毒症患者发生SU及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预测能力,应用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344例脓毒症患者,发生SU占23.3% (n=80)。部分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8)在SU组显著升高 (P < 0.05),年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脂 (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机械通气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U的危险因素 (P < 0.05)。APACHE II评分和发生SU是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1),联合APACHE II评分和发生SU对于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结论 发生SU的脓毒症患者常合并炎症反应的紊乱,SU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识别并纠正可逆性因素可能会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脓毒症;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狗心脏停搏 15min后 ,用浅低温和深低温闭胸心肺转流 (CPB)复苏后心肺脑组织的电镜改变。方法  13只实验狗分三组 ,浅低温组 (33~ 34℃ ) (n =5 ) ,深低温组 (2 6~ 2 7℃ ) (n =5 ) ,狗心脏停搏 15min后行闭胸CPB ,维持平均动脉压大于 80mmHg ,3h后取心、肺和海马组织 ,对照组 (n =3)停搏 15min后立即取组织。结果 浅低温组海马组织的神经元数为 (4 6± 0 9)个 ,明显少于深低温组 (13 6± 5 2 )个 (P <0 0 5 )和对照组 (8 3± 4 7)个 ;少突胶质细胞核平均直径为 (5 86± 0 80 ) μm ,显著大于深低温组 (3 94± 0 90 ) μm(P <0 0 1)和对照组 (4 5 6± 1 0 35 ) μm(P <0 0 5 ) ,细胞膜破损明显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松弛。深低温组心肌肌原纤维变细、变稀 ,部分断裂 ,明显受损。结论 狗心脏停搏 15min后 ,浅低温闭胸CPB结合头部深低温或深低温闭胸CPB结合心肌保护治疗 ,可能更有益于心肺脑复苏  相似文献   
9.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的病例按照临床诊断分组,运用胸阻抗法行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同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心衰组EF值及CI、VI、LCWI、LCW值均明显低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O.05)PEP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P〈O.05)。右心衰组TFC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及左心衰组(P〈0.05)。心超测EF值及无创心功能测CI值相关系数r=0.286,两者无相关性。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为急性呼吸困难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温关胸心肺转流行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狗心脏停搏15min后深低温(26℃~27℃)和浅低温(33℃~34℃)关胸心肺转流(CPB)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 10只麻醉狗,分2组,每组各5只。第1组为浅低温组,第2组为深低温组,用10%氯化钾静注后,使心脏停搏15min,然后用动静脉插管方法立即行关胸心肺转流。第1组食道温度降至33℃~34℃,第2组降至26℃~27℃,15min后逐渐升温至正常范围(36℃~37℃)。复苏期间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瞳孔直径,3h后观察颅内压和最终效果。结果 第1组全部恢复自主循环(100%),第2组仅3只(60%)恢复自主循环;第1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444±192.2)sec,明显短于第2组(1980±681.5)sec(P<0.05),其复苏后3h颅内压为(2.4±0.44)c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