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食物不耐受在体检人群中的检测现状及对机体免疫、炎症指标的早期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57例体检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比较检测结果阳性组和阴性组血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及T细胞功能差异.采用SAS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257例受检人群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34例,阳性率为52.14%.排名前三位的阳性食物分别是鸡蛋、螃蟹、牛奶,中、重度不耐受食物主要是鸡蛋和牛奶.比较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血嗜酸性粒细胞、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7,x2=8.91,P<0.05);比较两组血白细胞、ESR、CRP、RF、ANA及T细胞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症状或慢性疾病发生之前,食物不耐受人群的血嗜酸性粒细胞、球蛋白有明显升高,建议加强对这些人群的监测;而对机体血白细胞、ESR、CRP、RF、ANA及T细胞功能等免疫炎症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和胃癌)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通过查阅近30年来有关消化道肿瘤的文献报道,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中医药防治消化道肿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舌象、病机及治则方面对其基础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回顾,综述了近代各位医家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防治消化道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延长生存期、控制并发症、减轻毒副作用和癌前病变的防治四方面,旨在对消化道肿瘤的中医基础理论及治疗进展有进一步认识,为临床医生诊治消化道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54例胃恶性肿瘤患者正虚血瘀病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机。[方法]患者全部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均经病理切片证实。手术前观察内容为血常规、血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抗凝血酶Ⅲ (AT Ⅲ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Fn)、纤溶总活力 (Fa)、因子Ⅷ相关抗原 (ⅧR:Ag)。[结果]①114例患者血色素平均为10.2g,红细胞3.55×1012/L ,白细胞6.5×109/L ,血小板2.26×109/L。②114例患者总蛋白平均为62.3g/L ,白蛋白31.1g/L ,球蛋白31.2g/L ,白/球蛋白1.0。③34例患者OKT8均数为48.07 % ,OKT4/OKT8为0.99 ,OKT3为61.72 % ;OKT4为47.60 %。④140例患者4项血凝指标明显异常 ,AT Ⅲ为32.0mg/dl,Fn为246.3ng/ml,Fa为62.5% ,ⅧR :Ag为193.6 %。[结论]254例胃恶性肿瘤患者精血明显不足 ,正气虚弱 ,血行不畅 ,呈现了正虚血瘀的病机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提高整体生存率,血清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望提高筛查效率。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白细胞介素8(IL-8)和癌胚抗原(CEA)三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固相抗体芯片检测16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6名正常人血清中13种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以液相悬浮芯片进一步验证81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4名正常人中高表达的肿瘤标记物。采用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BP-2、IL-8和CEA表达显著升高(P0.05)。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92.9%,AUC为0.933,均高于单指标检测。结论:IGFBP-2、IL-8、CEA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效率,可作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病例:患者男,51岁,于1999年12月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稀便,色黄伴粘液,无脓血,4~5次/天,并伴下腹痛,便后缓解。外院查粪常规:白细胞>50/HP,红细胞0~2/HP,巨噬细胞18~20/HP,拟“菌痢”予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2000年5月,患者症状复发,解便10~20次/天,伴中等度发热,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钡剂灌肠造影示早期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入院体检:体温 37.7℃,心率8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0/70mmHg(1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者男,43岁时因腹痛。血便。水样泻,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强的松40mg/d和SASP8g/d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此后因病情反复,长期服用SASP 6g/d,病情尚稳定。7年后因血便加重而入院治疗,给予强的松40 mg/d得以控制。以后强的松逐步减为维持量25 mg/d和SASP 2g/d。期间患者除轻度贫血外(血红蛋白80~90g/L),无其他血象异常。3个月后患者出现心慌。脸色苍白。乏力,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7 g/L,血小板36 x 109/L,白细胞4.2 x 109/L;行骨髓穿刺,涂片示:增生正常,未见巨核细胞,内铁。外铁均阴性;活检示:造血组织95%,巨核细…  相似文献   
8.
胃肿瘤患者4项观察指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胃肿瘤患者舌质,血凝状态,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四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40例胃肿瘤患者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以10岁为一年龄段,病理按TNM分类法分期,舌质分为紫暗舌和非紫暗舌两种,血凝指标有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纤溶总活力(Fa),因子Ⅷ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胃恶性肿瘤患者血高凝状态与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和研究方法140例患者术前检测4项血凝指标1.抗凝血酶Ⅲ(AT┐Ⅲ),2.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3.纤溶总活力(Fa),4.因子ⅧR相关抗原(ⅧR∶Ag),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4项血凝指标的测定值与患者年龄关系及临床病理分期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凝状态与年龄无关,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则高凝状态也越明显,两者关系密切。结论活血活瘀可以作为治疗胃恶性肿瘤的大法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