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5—2016年温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流行趋势,为疫情的预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温州市2005—2016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6年温州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4 321例,发病率为1.32/10万~104.35/10万,年均发病率为13.64/10万,2007年和2010年出现发病高峰,其他年份呈散发状态。8—10月为集中发病期,报告病例数占77.63%;病例主要分布在洞头区;男性发病率为15.06/10万,高于女性的11.97/10万(P0.01);发病年龄为出生9 d~89岁,平均年龄为21.57岁,10岁病例数较多,占病例总数的34.90%;主要发病人群为学生、幼托儿童和工人等。结论 2005—2016年温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8—10月为集中发病期,病例主要分布在洞头区,10岁以下是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抽样调查 6 0岁以上人群进行血压及心电图检查 ,对其中 75 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析 ,按平均动脉压 <113mmHg、≥ 113mmHg分为两组 ,再以脉压 <6 5mmHg、6 5~ 85mmHg、>85mmHg分为三个亚组。 结果  (1)随着脉压增加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逐渐增加 ,P <0 .0 1。 (2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不随脉压增加而改变 ,P >0 .0 5。 (3)脉压相同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113mmHg、≥ 113mmHg两组进行比较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无差异 ,而平均动脉压≥113mmHg组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平均动脉压 <113mmHg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比SBP、DBP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脐带血 (HUCB)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条件 ,探究其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实验和临床的可行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的脐带血 ,经肝素抗凝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 ,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层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结果 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破骨样及间充质样的细胞 ,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 ,并表达MSCs相关的抗原 (CD2 9、CD4 4、CD1 6 6 ) ,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 (CD34 、CD4 5) ,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 脐带血来源的MSCs能在体外培养、扩增 ,而用于满足实验和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存在城乡分割、上下分割,即农村卫生服务滞后于城市、优质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等问题,剖析其原因,探索解决思路:通过建立城乡卫生四级网,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等形式,推进医院与社区一体化、县乡和乡村一体化,引导医疗资源向农村和基层流动,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6.
韩威  赵爱源  马红珊  张璐  陈镭 《武警医学》2009,20(9):790-793
目的 研究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脑出血致N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组)32例、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组(HP组)36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在发病时及治疗后7 d检测血液中丙二醛(M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糖水平;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判断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治疗后其MDA、ACTH、血糖以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7 d后RT组患者MDA、ACTH、血糖以及NIHSS评分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结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有效治疗NPE.  相似文献   
7.
黄伟  乔健  李成万  钱海鑫  苗宗宁  陈镭 《山东医药》2011,51(50):115-116
目的观察生大黄辅助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免疫麻痹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机制。方法将55例脓毒症所致免疫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另予生大黄鼻饲3g/次,3次/d,疗程为7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7d,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核转录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治疗后第20天,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7例,两组比较,P〈0.01。治疗后第4、7天,治疗组血清NF-κB、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生大黄可通过降低脓毒症相关性免疫麻痹患者血清NF—κB、IL-10水平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miR-7阻遏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周期由G1期向S期转化的内在机制.方法 脂质体转染miR-7表达质粒进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外源miR-7基因的整合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CyclinD1、CyclinE、CDK2、CDK4、CDK6、P16、P21和P27的蛋白表达;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iR-7基因被成功整合入U251胶质瘤细胞,原位杂交结果示miR-7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转染后瘤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且大部分阻滞于G1期,处于分裂期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miR-7转染组EGFR、CyclinD1、CyclinE、CDK2、CDK4和CDK6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其中EGFR、CyclinD1、CDK4和CDK6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1),P16水平显著升高(P<0.01),P21和P27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miR-7可能通过有效沉默癌基因EGFR的表达途径,抑制细胞周期G1期调节蛋白复合体CyclinD1/CDK4/6的活性,并接受P16的协同作用,共同阻遏胶质瘤由G1期向S期转化,进而抑制肿瘤增殖;miR-7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胶质瘤治疗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背景:体外培养条件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一定浓度范围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体外诱导可获得较高的神经元分化比例。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体外诱导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取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5,10,20 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5,10,20 μg/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独或联合诱导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另设空白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于实验第1,3,6天分别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计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 结果与结论:①向神经细胞诱导后,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胞体收缩,胞核部分折光性增强,出现类似于树突及轴突样结构。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能显著提高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其中20 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20 μg/L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人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比例最高。提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均能够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