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部伤伴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合并重度胸外伤的严重性多发伤的早期有效救治方法与注意问题.方法通过对 87例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情况与早期(尤其是48 h内)抢救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成活61例,死亡26例(含自动放弃治疗2例),总残废率29.89%.其中多发伤行一期手术37例,7例死亡(18.92%).结论边抢救边诊断并积极有效的抗休克、尽早手术尤其是行多发伤一期手术、保护各脏器功能、预防性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胸腔闭式引流术不当致膈肌损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胸腔闭式引流是排除胸腔内积气、积液,保持胸膜腔内负压。方法:本组6例均在入院24 h内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胸腔手术探查,并在右侧腋中线第9、10肋间及左侧腋中线9、11肋间各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插管。结果:本组6例因胸腔闭式引流术插管不当,致膈肌损伤6例,其中右侧4例,左1例可见胸腔闭式引流管经膈肌创口进入腹腔。另2例合并肝裂伤、胃壁裂伤。结论:行胸腔闭式引流前,应行X线或B超检查定位,先行胸膜腔穿刺明确胸膜腔位置后再置管。同时应重视置管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7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7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5年6月行瓣膜置换术76例,均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变,分别行单瓣或双瓣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5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2例。浅低温不停跳手术22例,中低温停跳手术51例。结果73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死亡3例,占3.96%。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呼吸功能或肾功能严重损害,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重视围手术期处理:调整全身及心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术中良好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或采用浅低温不停跳技术,同时纠正三尖瓣病变,术后积极防治低心排血量、室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 10 5例 6 5岁以上重度胸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积极有效地治疗休克、合并损伤及有效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是救治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重度胸外伤合并多发伤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胸外伤逐年增多,1990年9月-2004年2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重度胸外伤合并多发伤(ISS≥25)51例,死亡21例,病死率达41.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外伤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235例存活超过24小时的老年胸外伤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5例。结果老人胸外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占6.38%(15/235),死亡7例,死亡率为46.67%。单因素分析显示:胸外伤严重程度(AIS)≥4及ISS≥25、合并脑外伤格拉斯哥评分(GCS)≤8、休克程度重及持续时间94小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以及首8小时输液量超过3500ml、抢救治疗手段不当等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合并脑外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为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危险因子,有效控制休克,保护脏器功能,及时处理多发伤是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共45例与常规给氧31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呼吸频率(RR)、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均相似,无创通气均可耐受。两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为:无创通气6.67%(3/45),普通给氧者19.35%(6/31)。给氧治疗后各组PaO2均上升,OI逐渐纠正,但无创通气改善快、明显,常规给氧慢且在早期还有恶化倾向,各组OI升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无创通气在严重胸外伤后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患者拒绝气管插管时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病例(1)男.46岁,因“双下肢浅表血管迂曲10年”,于2011年5月6日入院。10余年前有右下肢肿胀史,具体诊治情况不清。术前查体:双下肢大隐静脉等浅表血管迂曲,右侧明显,右侧腹壁浅、旋髂浅静脉迂曲,深静脉通畅试验阴性,血管彩超未见异常,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提示股静脉通畅,髂静脉显影差,行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除术。术后第2d开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1g,1次/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冬眠合剂剂量对外科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心肺的影响。方法:对外科机械通气超过3天且存活的54例危重患者按照不同冬眠合剂剂量分为三组,采用统计学回顾性分析各项指标变化平均值。结果:三组患者入ICU时一般情况相似,但Ⅲ组(大剂量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高、氧合指数(OI)、自主呼吸潮气量Vt低。应用冬眠合剂后,Ⅰ组、Ⅱ组、Ⅲ组Rasmay评分分别为(2.22±0.94)、(2.89±0.74)、(3.41±0.51),心率变异性分析(96.77±31.74)ms、(119.11±32.22)ms、(141.71±33.40)ms。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变化幅度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Ⅲ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波动幅度较小(P<0.05)。三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2.59±14.23)h、(70.94±15.39)h、(82.06±11.75)h,ICU停留时间分别为(5.35±1.69)d、(5.67±2.05)d、(7.06±1.92)d。结论:冬眠合剂在重症患者镇痛镇静中应用是安全的,且中小等剂量冬眠合剂对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心肺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食管重建手术治疗食管化学灼伤Surgeryofrebuildingoesophagusforthetreatmentofesophagealcausticburns¥//陈虎平,王明荣,高景源(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心胸外科)重庆,630038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