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性降压不能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中的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能否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的出血量。方法3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随机均分为降压组及对照组。降压组术中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使MAP维持在60mmHg左右,对照组术中MAP维持在85mmHg左右,术中监测Hb和Hct,按需输入库存血。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降压组(1421±521)ml,对照组(1290±61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入晶体液量、输入库存血用量、术后Hb和Hot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降压在鼻咽纤维胁管瘸摘除术中无鼎著减少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耳显微外科手术操作精细,需要提供清晰的术野,是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之一.除了应用吸入麻醉药以外,在进行某些精细操作时,适当使用血管扩张药也是常用的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3.
例1,男性,63岁,52kg,因喉乳头状瘤3次术后复发,已行气管切开。病人除有30年吸烟史和高血压(22/13 kPa)外余无特殊,此次入院拟再在全麻下行直接喉镜乳头状瘤摘除术,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静注乙味脂20mg和琥珀胆碱100mg,经颈前气管切开处插入6.5mm气管导管,连接国产103型麻醉机,手控呼吸。麻醉以  相似文献   
4.
曲马多、芬太尼与氯诺昔康在鼾症患者术后镇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芬太尼为对照,观察氯诺昔康、曲马多不同药物配伍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iplasty,UPPP)的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 algesia,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择期行UPPP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即鼾症)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30),F组:芬太尼10μg/kg;FL组:芬太尼5μg/kg+氯诺昔康0.4mg/kg;TL组:曲马多5mg/kg+氯诺昔康0.4mg/kg;每组镇吐药物均为氟哌啶5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剂量2mL/h,PCIA1.5mL/次,锁定时间15min。观察患者术后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值(VAS)和镇静效果(Ramsay评分);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通气功能的变化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异常出血、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3组病人均镇痛良好。从VAS值和Ramsay评分来看,F组在术后2h镇痛效果好于FL组、TL组,但有镇静过度存在(P〈0.05),其余时点3组效果无差异。血流动力学方面,与术前比较,F组、FL组患者MBP在术后2~4h有所下降(P〈0.05);TL组患者MBP、HR、SPO2无明显变化(P〉0.05);F组患者在术后2h MBP、HR、SPO2下降较其他两组显著(P〈0.01)。从不良反应来看,F组在呼吸抑制方面与其他两组有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L组略高于其它两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与使用芬太尼比较,曲马多复合氯诺昔康应用于鼾症患者的术后镇痛对呼吸影响小,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输血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时术中输血需求作一探讨。方法 对该院1996-1999年接受手术并输血的病人326例,根据手术大小分成Ⅲ类,记录每例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心肺疾病史,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容积,术中失血量,术中术后的输血量,并作分析比较。结果 Ⅰ类手术备血应充足,以免术中意外引起休克,Ⅱ类手术可根据情况考虑备血量,Ⅲ类手术备血量应慎重以免引起浪费,同源输血有多种并发症,对Ⅰ类手术病人应考虑自体输血。结论 根据已有资料认为这些术中输血并不过量,故应加强术后监护,纠正贫血,防止休克。  相似文献   
6.
急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中毒性肌肉病的一种,其主要的危害在于横纹肌溶解后产生的高血钾及血肌红蛋白异常增高,导致急性肾衰和心功能改变(重者可出现心跳骤停),如同本例报道所提及的,临床上由多种药物可以引起横纹肌溶解,应引起麻醉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恶性高热(MH)是RM的一种表现,是由琥珀胆碱和/或挥发性麻醉药所诱发的RM,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骨骼肌强直收缩所导致的高代谢症侯群及横纹肌溶解。目前诊断MH的金标准是离体骨骼肌收缩试验,国内已初步建立该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术中抢救病人。但由于该方法对试验条件要求较高,创伤性较大,在我国普及应用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MH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定。由于目前国内无治疗MH的特效药物,所以应强调以预防为主,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特别是琥珀胆碱;另外,应进一步完善术中监测仪的配备,特别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以期及早发现MH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咪达唑仑和硫喷妥钠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陷和病理学后果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 (MCAO)诱发局灶脑缺血。经历 3h缺血和 2 4h再灌注后 ,按 0~ 5分级标准判断神经功能缺陷程度。经氯化三苯四唑 (TTC)染色后 ,用Im age分析系统计算脑梗死容积 ,电镜下观察梗死边缘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程度 ,降低脑梗死和脑水肿容积 ,并减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且丙泊酚的保护作用强于咪达唑仑。硫喷妥钠未显示脑保护作用。结论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有拮抗大鼠局灶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咪达唑仑和硫喷妥钠对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部位氨基酸堆积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诱发3h局灶脑缺血和 3h再灌注。于再灌注前分别给予丙泊酚、咪达唑仑和硫喷妥钠 5 0mg·kg- 1,ip。再灌注 3h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脑组织氨基酸浓度。结果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减少缺血组织内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堆积。丙泊酚增强 ,咪达唑仑减小γ -氨基丁酸的堆积。硫喷妥钠无明显作用。结论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可能通过加快再灌注时兴奋性氨基酸的清除而产生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中耳手术中,分别应用普鲁泊福-异氟烷-芬太尼(PI组)和异氟烷-芬太尼(I组)维持全麻,比较患者全麻后的恢复.方法:34位患者在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I组(N=17)始终维持异氟烷呼出浓度在1%;PI组(N=17)在插管后即启动3 mg·kg-1·h-1的普鲁泊福输注,同时维持异氟烷呼出浓度在0.5%.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呼唤睁眼时间(T1),拔管时间(T2),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T3),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T4),下地活动时间(T5)和进食时间(T6).术后24 h询问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是否有知晓及麻醉后有无眩晕和恶心呕吐.结果:T1和T2时间在I组[分别为(9.2±3.2) min和(10.7±3.5) min]略低于PI组[分别为(11.0±4.7) min和(11.7±4.2) min],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T3-T2(PACU停留时间)、T4、 T5和T6在PI组显著少于I组(P<0.05).结论:应用普鲁泊福-异氟烷-芬太尼维持全麻不延长患者苏醒与拔管时间,而其他恢复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静脉全麻中应用自主呼吸和控制通气的麻醉特点.方法:80例手术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S组,40例)和控制通气组(C组,40例).S组静脉注入芬太尼和异丙酚,患儿术中保持自主呼吸.C组用静脉麻醉药同S组,另静脉加用琥珀胆碱,术中患儿无自主呼吸需手控通气.记录置入硬质支气管镜首次成功率及所用时间、置入支气管镜后呼吸频率、术中患儿体动及缺氧事件和苏醒时间,并行血气分析,术后询问外科医师对手术条件是否满意.结果:术者在C组中更易置入支气管镜,达到100%的首次置入率;术中患儿体动发生率C组低于S组; S组的PaO2[(117±38) 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C组[(387±56) mmHg],而PaCO2显著高于C组[(53.3±9.5) mmHg vs (38.6±6.4) mmHg,P<0.05];S组患儿苏醒时间长于C组(P<0.05);术者满意率在C组为97.5%,显著高于S组的75%(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短效肌松剂行控制通气可以为手术提供更为优良的麻醉效果,降低了患儿缺氧风险,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