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 D-氨基半乳糖(简称 D-Gal)制做急性肝损害动物模型,对前列腺素 E_2(PGE_2)的肝细胞保护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杂系雄性大白鼠50只,体重204~286克。二、实验分组及方法按完全随机法分组,分组及实验方法如下:1.PGE_2防治组(以下称 PGE_2组):大白鼠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30例胆囊胆管结石查明对肝脏的损害情况,作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在施行结石摘除时,在肝门处取肝组织一块,约0.5×0.4×0.2cm 大小),并同时作组化和免疫组化检查。本组既往均无肝炎或其他肝病史,亦无引起肝病的其他病因存在。但其肝组织均有程度不同的病理改变,主要是:1.光镜所见:肝细胞排列紊乱者占绝大多数,肝细胞肿胀者11例,气球样变性者7例,脂肪变性者2例,点状或灶性坏死者15例,桥形坏死者5例,肝细胞增生者15例,脂褐素或类脂褐素沉着者27例,胆色素和胆栓形成者2例。嗜酸性变易见,但未见乙型肝炎时常见的嗜酸性小体。坏死区无一定规律,小叶周边和中央带均可见有坏死灶,坏死灶之  相似文献   
3.
研究HCV对人B淋巴细胞的感染 ,建立HC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模型 (CBCL) ,并进行HCV的形态学研究 ,观察HCV在其中的复制及HCV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用EB病毒转化B细胞建立B细胞系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细胞系上清液及细胞内的HCV抗原及HCVRNA ,并通过电镜对HCV进行形态学研究。用EB病毒转化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传代培养 ,使其成为永生细胞系。用抗HCV NS3、NS5、CORE单克隆抗体检测CBCL中HCV抗原 ,发现阳性颗粒主要见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和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核心蛋白在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C)内核表达的意义 ,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 6 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将HCV蛋白抗原定位分布情况与患者临床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对其中 2 7例患者PBMC进行HCVRNA和HCVAg的平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HCVAg(core +NS3)阳性检出率为 77 2 7% (5 1 6 6 )。结果还证实 ,HCV核心蛋白均定位于胞核内 ,且呈强表达 ;NS3蛋白主要定位于胞质内 ,呈弱表达。当进行HCVAg在PBMC内定位情况与患者临床状况比较分析时显示 ,病情较重患者PBMC内核心蛋白表达阳性率 (35 2 9% )明显高于病情较轻者 (5 88% ) (P <0 0 0 1)。结论 HCV核心蛋白在PBMC内核表达与患者临床状况相关 ,提示其可能是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指标 ,并可能在肝硬化和肝癌发生上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观察32例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某些超微结构变化,在肝细胞内发生了病毒颗粒,并以免疫电镜技术初步证实了患乾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6.
继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后,一九七五年我国又在湖北江陵发现一具二千一百四十二年男尸(下称古尸),我们对其体内存在的寄生虫卵做了扫描电镜的观察,并与现代相应虫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和治疗:活动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例,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ALT异常(>80U/L),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HBV标记均阴性,并排除其他因素,如酒精、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肝病。根据临床和肝组织学,除2例为伴早期肝硬化外,其余均为活动性慢性肝炎。所有患者均接受IFN-α2a治疗,每天300万单位,连续15d,后每周3次,每次300万单位,共16周。 2.患者PBMC的分离和检测:分别抽取新鲜肝素抗凝全血3~5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用作逆转录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VAg)表达和HCV颗粒感染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抗HCV核心区及NS3区单克隆抗体,对35例慢性丙肝患者PBMCs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和电镜观察。结果:慢性丙肝患者PBMCs的HCVAg阳性率为82.9%(29/35),其中82.8%(24/29)的病例电镜下发现了病毒颗粒,占全组病例的68.6%(24/35)。同时发现部分细胞超微结构呈现一系列凋亡性改变。结论:HCV可感染PBMCs并在其中复制,这可能是导致患者HCV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乙型肝炎抗原(HBAg)在电镜下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以直径19~22毫微米的圆形颗粒为主,在许多患者血清中,亦能见到直径20毫微米,长50~230毫微米的管型。Dane等首先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