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对儿童脑肿瘤高低级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肿瘤患儿(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2.13岁)术前PET/CT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图像分析分别按目测法、半定量法判定,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验证,分为高、低级别两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代谢差别,通过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诊断界点(ODC)。结果:低级别肿瘤8例(Ⅰ级4例,Ⅱ级4例),高级别肿瘤11例(Ⅲ级4例,Ⅳ级7例)。两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间差异明显,高级别组代谢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组(t=-2.394,P=0.028<0.05),且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r=0.478,P=0.039<0.05)。余半定量分析方法中,肿瘤白质比(T/W)两组间存在差异(t=-2.579,P=0.020<0.05)。SUVmax 的 ROC AUC 为0.801(95% CI:0.579-1.0,P=0.029),ODC 为3.3;L/W 的AUC为0.807(95% CI:0.585-1.0,P=0.026),ODC 为1.94。结论:18 F-FDG PET/CT 显像对儿童脑肿瘤的级别分析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所指的半定量方法中SUVmax及T/W诊断意义较大,且前者与病理分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腹腔积液在肿瘤如卵巢癌、胃癌、淋巴瘤等患者中相当常见。其中部分由于肿瘤转移扩散,使肿瘤分期提高并导致患者治疗方式的改变;部分腹腔积液则是由于肾功能不全、感染或肝硬化等原因形成。早期诊断腹腔积液的良恶性对于临床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对肿瘤患者判断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18F-FDG PET/CT对35例具有中、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根据腹腔积液细胞学、组织学结果及临床随访至少10个月进行良、恶性分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青少年血友病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26例平均年龄16岁(11~21岁)的男性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26个病变关节进行首次32P-胶体关节滑膜切除,关节腔内注射平均剂量为2.1 mCi(1.0~3.0 mCi).结果 术后6个月,23例患者关节腔内出血量减少30%以上,治疗有效率达88.5%;平均出血频率从治疗前的1.9次/月下降为治疗后的0.3次/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平均疼痛评分从治疗前的2.4下降为治疗后的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6例(61.5%)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有改善. 结论 32P-胶体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安全、简便、有效,无明显不良发应,是一种取代手术滑膜切除治疗青少年血友病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或替代治疗药物(左旋甲状腺素)撤除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102例DTC患者根据术后131I清甲治疗和替代治疗使用情况分为首次治疗未清甲组(n=33)和多次治疗清甲组(n=69)。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或停药后第2、3、4周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比较两组相应时间点的激素水平;以血清TSH〉30 m IU/L为限值,观察两组患者达标率。分析多次治疗清甲组患者血清TSH与FT3、FT4的相关性,比较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不同患者的血清TSH水平及达标率。结果血清TSH水平及达标率比较,首次治疗未清甲组在各相应时间点均低于多次治疗清甲组,其中第3、4周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治疗清甲组患者血清FT3、FT4与TSH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85,r=-0.345,P〈0.05)。血清TSH水平及达标率,女性患者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5),年龄〉45岁者显著低于年龄≤45岁者(P〈0.05);而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DTC患者的血清TSH水平及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C术后患者血清TSH水平及达标率均低于已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患者。随着停药的延长,已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血清TSH水平逐渐上升,而FT3、FT4水平逐渐下降;其血清TSH水平及达标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5.
整合素受体α,β3在新生血管及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有高水平的表达,在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和转移中,特别是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能够与受体特异性地识别结合,因此目前被逐渐应用于肿瘤整合素表达水平的受体显像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放射性核素32P-胶体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青少年血友病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平均年龄16岁(11~21岁)的男性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26个病变关节进行首次32P-胶体关节滑膜切除,关节腔内注射平均剂量为2.1 mCi(1.0~3.0 mCi)。结果术后6个月,23例患者关节腔内出血量减少30%以上,治疗有效率达88.5%;平均出血频率从治疗前的1.9次/月下降为治疗后的0.3次/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疼痛评分从治疗前的2.4下降为治疗后的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6例(61.5%)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有改善。结论32P-胶体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安全、简便、有效,无明显不良发应,是一种取代手术滑膜切除治疗青少年血友病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无法测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方法:1例血清PA测定结果为0,与病情对照后发现不相符,判断存在血清PA无法测定问题后,分别开展血清Ig检测、PA试剂R1成分分析,查找无法测定的原因。结果:血清外观黄色清亮,蛋白检测排除脂浊影响;血清Ig检测显示IgA0.77g·L~(-1),IgG12.3g·L~(-1),IgM37.7g·L~(-1),IgM明显增高;PA试剂R1中,聚乙二醇(PEG)属于非离子型水溶性聚合物,可诱导水溶液中大分子物质聚集、沉淀,样本加入试剂R1时瞬间聚集浊度增加,透光度降低,当加入试剂R2时出现稀释并测定过程中发生沉淀。结论:本病例血清PA无法测定,主要是由于高IgM干扰所致,针对此情况推荐采用血清蛋白电泳、免疫散射比浊等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套简单易操作并在小鼠活体上进行的^13C呼气试验检测系统,并探讨国产^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13C-MBT)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3C-美沙西丁经扑热息痛甲烷化合成标记。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制作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饲养1个月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恢复模型,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肝功能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于多个时间点采集活体小鼠^13C-美沙西丁灌胃后呼出的气体,以红外线能谱仪(IRIS)检测并绘制呼气峰值(DOB)曲线。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于灌胃给药后6~8min时呼气^13C达到峰值(51.9±2.04),随后缓慢下降至本底值;模型组于灌胃给药后16min左右达到峰值(26.37±5.74),随后亦缓慢下降至本底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急性肝损伤恢复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个月后,重复^13C-美沙西丁呼气检测后两组DOB峰值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C—MBT可在小鼠活体状态下准确、方便地采集和检测呼出气体的^13CO2变化,并正确评估其肝功能的损伤和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8F-FDG PET显像在临床寻找“不明原因发热”原因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进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结果提供给临床,帮助作病因诊断。结果:24例病人可分为3种情况:①18F-FDG PET显像阴性或不能提供临床诊断有效信息;②显像结果提供了有效信息,帮助临床诊断;③18F-FDG PET显像高度怀疑为恶性病灶。18F-FDG PET显像有助于临床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的阳性率可达58.3%(14/24),其中明确为恶性病变的占71.4%(10/14),包括淋巴瘤3例?熏 白血病2例。良性病变28.6%(4/14),以感染和炎症为主。结论:18F-FDG PET显像有助于临床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调研、并分析中国PET和PET/CT的应用、发展现状。方法:根据GE、Siemens、Philips等公司提供的PET和PET/CT用户名单,通过问卷形式调研国内100家PET或PET/CT用户现状,其临床应用情况则通过重庆维普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国内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99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国大陆拥有PET15台,PET/CT85台,加速器51台,占拥有PET/CT单位的60%。符合电路测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MCD-SPECT)96台,主要分布于北京及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以教学医院和部队医院最多,各占27%。目前临床PET应用主要为18F-FDG肿瘤显像诊断,也开展一些11C-胆碱等正电子显像;人员培训则采用考察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此外,上海等地已建立核医学质控中心,监测PET/CT质控情况。结论:本调查为了解我国PET和PET/CT现状、地域分布及临床应用等提供了详实资料,可为我国PET/CT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